APP下载

跨越“死亡谷”

2019-04-24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蒂尔主体作用层面

中国未来50 年的发展动力依靠的不仅仅是消费和服务,更主要地要依靠原创性的高科技产出。一项高科技的创新从研究到开发,再到技术转让和产品上市,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后还要通过商业化才能实现在市场上的成功。

《从0 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作者彼得·蒂尔曾感叹:大家期望这个世界发生很多的“从0 到1”,比如能源便宜得根本不用计量、能到月球上度假,等等。然而,从20 世纪到现在,除了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大幅度发展外,其他期望基本都落空了。“我们曾经想要会飞的车,如今得到的卻是140 个字符”(即Twitter 等新媒体以140 字符为限)。

科技的发展有目共睹,蒂尔这段话想说明的大概是,高科技项目的落地应用是那么难、那么稀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当之低,大投资、高风险、长周期,“死亡谷”是高科技创新必须跨越的鸿沟。

一般来说,一项科研成果最后能够进入市场,要经过5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科学的假说,并对这个假说进行验证,包括最后形成新的概念。新概念形成后,要有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和突破,这就是第二阶段,即技术开发。第三阶段是要产生所谓的样品,要变成一个有用的实物。而样品不等于产品,只有在解决了大规模生产以及一系列技术问题后,才变成一个可以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这是第四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从产品变为商品,一定的市场接受度必不可少。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创造发明其实在早期就已经“死掉了”,还有一些好不容易走到了产品阶段,却由于不能被市场或消费者所接受而导致最终“死亡”。“死亡谷”在整个高科技创新领域都是很常见的现象,毕竟高科技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

在整条研发链上,有两个部分需要特别注意——资本和人才。

从资本投入方向看,政府资金往往投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概念和技术层面。当进入样品阶段后,风险资本、社会资本,包括私募股权投资(PE)都蜂拥而至,而后当样本变成产品进入市场后,企业和金融市场都会为这个研发项目买单。但是,这个过程中缺少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从概念到完成技术开发后,从这一步到做出样品,变成一个可用的实物,这部分研发的投资相当弱,政府无从判断研发项目的市场前景,不太可能盲目投入,风险资金又觉得为时尚早,也不愿意投资。

从创新人才需求看,只有具有市场观念和企业家精神的科研人才,才能研发出最终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和商品来。

创新的本质是通过重新组合资源实现经济性。为了应对快速变化而激烈的竞争,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者需求,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体系主体的企业,必须探索创新方法,实现跨越。许多企业由于缺失共性技术,难以迈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缺失,会严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因此引导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支撑,是政府保障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重要职能。

好比撑杆跳,跨越“死亡谷”的惊险一跳,企业是运动员,政府是撑杆,合则强,分则弱,融则共赢。

猜你喜欢

蒂尔主体作用层面
莫泊桑短篇小说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裸婚总统帕蒂尔
裸婚总统帕蒂尔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