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妙招,化解春困
2019-04-24杨璞
杨璞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对某些人来说却很难复苏,反而觉得容易犯困,这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春困。也许你觉得这是春季的“特产”,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你可知道其中隐含的健康密码呢?本期,我们请专家来为您详解“春困”之谜,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告诉你如何振奋精神过春天。
为什么会春困,中西医有不同说法
西医认为,冬季人体为了适应相对低温的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以维持人体的热量。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血管开始舒张,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导致各系统血液量相对供应不足,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乏力。亚健康人群春困的感觉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适应能力更差。
中医认为,肝通于春,肝主疏泄与藏血。春季自然肝旺,常会导致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后天之本脾胃受伤,气血生成不足;肝火偏旺导致肝不藏血养血,五脏六腑失却滋养。故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胁胀满、食欲低下、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腹胀便溏,脉弦缓等症状。中医认为湿热体质、肝郁脾虚、肝胃不和的人因为湿困脾胃,或者脾胃相对虚弱,造成气血亏虚,会使人出现疲劳、乏力、头晕和昏昏沉沉的春困现象。
这些春困是假象,仔细甄别莫大意
春困秋乏,尤其对老人,更是如此。但老人春困要引起重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王东旭提醒,有些老人的春困可能是疾病症状。尤其是以下四种情况必须引起注意。
中风:打呵欠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一些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高的老年人,频频打呵欠则是一种不祥之兆,提示中风即将来临。对于老年人来说,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现象。
嗜睡症:主要有发作性睡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等,以发作性睡病最常见。发作性睡病患者往往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发作时虽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但还是会在1分钟~2分钟内就进入梦乡。一旦出现嗜睡症状,应立即就医,且要注意检查和治疗可能引起嗜睡的原发疾病。
慢性病复发:春天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易旧病复发,血压或者血糖升高,同样会引发头昏眼花等并发症状,建议这类慢性病患者定期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甲减:有人总感觉身体疲乏无力、发困,以为是春困造成的,也没在意,体检才发现患有甲减。甲减的临床症状不是非常明显,很容易误诊。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疲乏无力、怕冷、记忆力减退、对事情兴趣低落、行动及语言迟缓、声音低沉嘶哑、皮肤粗糙且缺乏弹性、出汗少、指甲薄而脆、毛发稀疏而无光泽、眉毛的外三分之一脱落、便秘、心音低落等。上述症状都是甲减的典型症状,但实际上甲减患者症状五花八门,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有时患者还会自认为是春困、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要警惕甲减的可能,最好到医院做一个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白天易困晚上睡不好,做个药枕过春天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失眠门诊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春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晚上睡眠质量差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夏公旭介绍说,保证良好的睡眠,就要做到“睡后勿思想”。中医学认为,“忧思”与老人失眠的关系十分密切。忧则易致肝郁气滞,化火扰动心神而失眠,或伤及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思虑过度则伤脾,心脾血虚,神魄无主,而致失眠。
夏公旭表示,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但是春季很多单位工作任务繁重,不少白领往往熬夜到凌晨,打乱了人体阴阳平衡机制,以至于出现“白天易春困,晚上睡不好”的情况。此时,可以选择中医的药枕疗法。它属于中医“闻香治病”的外治法范畴,这种方法免除了患者长期服药之苦,颇受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的欢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白领前来为自己量身定做药枕。药枕的保健原理是:人睡眠时的头颈部温度可以使药枕内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散发出来,通过鼻腔、口腔黏膜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达到疏通气血、调节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的效果,达到安神入眠的目的。药枕疗法适用于对慢性疾病的调理,如有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不妨试试。
治疗失眠的药枕基础组方:合欢花60克,石菖蒲50克,灯芯草30克,白檀香15克。上药共研粗末,和入冰片8克(单独包),装入50厘米×40厘米的布袋内,缝纫后铺上枕巾。一般3个月更换一次药物。
为保证使用效果和对证使用,在使用前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此外,失眠患者可通过医生的指导以自我按摩穴位的方式助眠,达到理想的疗效。比如揉三阴交,以拇指揉小腿内踝以上三寸处。洗完热水脚后擦涌泉,以手掌对足心做摩擦动作。
提肩、提肛、提脚跟,“三提”运动提高精气神
初春时节,因为春困,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干扰。如何才能简单有效地提升精气神呢?中医师建议大家试试“三提”运动。
第一“提”是提肩运动。经常用电脑和玩手机的人,容易出现脖子僵硬甚至酸麻的现象,双肩也举得挺沉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治中医师臧平建議大家试试提肩运动。做的时候首先保持头正、挺胸、拔颈,两臂垂直于体侧。然后两肩同时尽量向上耸起(注意,不是缩颈),让颈肩有酸胀感。两肩耸起后,停1秒钟,再将两肩用力下沉。一提一沉为1次,7次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3组~5组。提肩运动通过对胸部和肩部的牵引,起到按摩颈椎的作用。
这第二“提”是提肛,它与历代皇帝中的长寿冠军乾隆皇帝还有关系。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进入中年后,主要精选了十种锻炼方法,撮谷道即是其中之一。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谷道即指肛门,撮即提的意思,撮谷道就是我们常说的提肛运动。肛门处于人体经络的督脉处,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经常进行提肛运动,不但可以使中气升提,脏腑强壮,还有助于肛肠保健。现代医学认为,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加速静脉血回流,降低静脉压,增强肛门部位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助预防痔疮和便秘等疾患。提肛运动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法极为简便。主要要领是:吸气时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如尿小便状。一提一松即为一次提肛运动。若每日做2遍~3遍,每次持续5分钟~10分钟,长久坚持,必获良效。
第三“提”是提脚后跟。初春乍暖还寒,很多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主要是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手脚冰凉会导致精神不佳,诱发下肢静脉曲张。如全身血液循环得到促进便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而方法之一就是加强肌肉收缩。人的肌肉有70%以上在下半身,通过锻炼下半身的肌肉,就能改善这种状况。提脚跟便是非常简单的下肢运动,大家等公交车、看电视时都可以做。具体做法是:双脚对齐并拢,身体保持直立,然后慢慢提高脚跟至无法再提高的程度,保持几秒钟后再慢慢放下脚跟,动作要舒展。实际上,提脚后跟的锻炼也是踮脚尖的锻炼,踮脚尖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上侧为足太阴脾经,中间为足厥阴肝经,后方为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三个脏腑都有激发中气的作用,可达到补肾固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