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带来的安宁与平静
2019-04-24张叶宁
张叶宁
一位善谈的癌症患者家属开完药后,就坐在诊室和我聊了起来:“父亲虽然现在是肺癌晚期,但目前状况还比较好。記得父亲刚被诊断为肺癌时,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现的就是父亲会痛苦地离世,全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遭罪,却什么都做不了。哪想还有你们这样的专业,现在父亲没有疼痛,吃饭也基本正常。他每天都很平静,他说只要别折磨的我人不人、鬼不鬼的,至于哪天死,我现在一点都不怕”。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大部分恶性肿瘤仍被定义为不可治愈、威胁生命等,手术、化疗、放疗仍是恶性肿瘤常规的治疗方法,当患者还有机会接受这些治疗手段时,大都会在以上的治疗方法中进行各种尝试。相当一部分患者要面对肿瘤复发、转移,无法耐受常规治疗的现实。此刻,医疗还能为患者做些什么?这个时候,医学技术会苍白无力,无论患者和家属们用怎样渴望和期待的眼神祈祷着幸运的降临,冰冷的机器和药品也不会表现出丝毫的怜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医学已无计可施。多年来,医学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服务于患者的各领域的医学亚专科在快速前进,医学人文在哲学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也在不断成长。20世纪70年代,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专注于癌症患者的人文学科诞生了——心理社会肿瘤学。它的宗旨是让癌症患者不再有痛苦,致力于联合肿瘤临床相关的医护人员、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社工、神职人员等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也许阻挡不了癌症进展的脚步,但这一路上,有专业人士会愿意伸出温暖的双手、怀揣一颗诚挚之心,陪伴并帮助那些遭受痛苦的患者和家属。
解决常见症状,让患者舒适生活
肿瘤晚期一直到临终前,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如疼痛、焦虑、抑郁、失眠、恶心呕吐、谵妄、疲乏等,也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内科急症。其中,引起患者痛苦的首要问题是疼痛。多年来,癌症患者在疼痛折磨中离世的样子,深深地印刻在国人头脑中,而家人在这种情况下离世也会对家属造成一定的创伤。随着医学发展,疼痛的问题已经可以解决了。需要让人们逐渐认识到,癌症患者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不等于吸毒,合理用药并及时处理药物常见的副反应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失眠、焦虑、抑郁、谵妄等是癌症患者,尤其是终末期患者常见的精神科症状。而抗焦虑、抗抑郁及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症状,还能有效辅助改善其他躯体症状。如劳拉西泮、奥氮平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难治性恶心呕吐效果明显;阿米替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对改善癌症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显著;米氮平、奥氮平等对改善患者厌食较为有效。每种常见症状都有对应的处理或管理措施,这需要患者和家属及时就诊并与医生紧密沟通协作。
进展期和终末期的癌症患者会存在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如何寻找生存的意义,让自己有尊严地离世,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并做最后告别等,这些所涉及到的心理治疗方法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
寻找生命意义,学会管理癌症
针对癌症的进展,医护人员会从帮助寻找生命意义的角度,引导患者平静面对疾病和生活。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与患者就以下内容进行探讨。
管理常见的症状和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很多患者发现与医生沟通存在问题,曾有患者提到:“经历了很多医生,有的医生会不耐烦,我也不敢多问;但也会碰上耐心的医生,看到医生和护士查房时脸上带着微笑,俯下身来安慰我,一时间竟也可以忘却自己是病人”。
自我变化和与亲人间的关系。癌症是一个家庭事件,患者不仅自己身体上出现了变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如不能再照顾孩子,工作岗位调动等,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灵性健康和寻找生存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消极地等待死亡,还是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能量?每个人生命中都蕴藏着强大的积极能量,这就需要治疗师的陪伴和引导。
进展期照顾计划和生命末期的话题。死亡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是禁忌,死亡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是缺失的,但死亡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话题。死亡不应是教育的禁区,对死亡的思考不仅不会引起死亡恐惧,还会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积极。
有尊严地活着,带着尊严离去
到了生命末期,患者最期待的是自己能够平静和有尊严地生活。对癌症患者来说,在临终阶段有尊严地活着包含临近死亡时维持躯体舒适、功能自主、感受到生命有意义、灵性的慰藉、良好的人际交往及良好的归属感。面对晚期和临终患者,家属或亲友往往觉得不知所措,很多家属说:“不知死亡何时会来,但又肯定会在不久的那一天,家里的气氛像凝固了一样。我们不敢打扰他,他也不愿意跟我们过多交流”。
当前,尊严治疗已形成专业的治疗方向,针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特别的心理干预。家属或亲友在患者剩下的时光中,可以在尊严治疗所涉及的各方面帮助患者:回顾最有活力的时刻,和他们谈论记忆中最深刻的人或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成就或最自豪的事情,是否有特别的事情需要跟家人交代,对后人有哪些期望,人生中哪些经验可以给后人忠告或指导……一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应该是和家人、朋友相处并告别的时光,如果让其变成空白,患者离世后,家属会心存遗憾。
前毕马威会计事务所首席执行官尤金·奥凯利在自己的书《追逐日光》中,记录了他患脑癌后,在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生命的尽头并不都是灰暗的,尤金·奥凯利让不到4个月的生命变成了最美好的时光。他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跟周围的人说再见,这可能是处理临终阶段人际关系最好的一个案例。
一位从事心理社会肿瘤学的老师曾讲述过这样的例子。他去探望一位患者,谈及音乐爱好时,患者提到一位音乐家的名字,那位老师手里正好有这位音乐家的光盘,于是将它送给了患者。几天后患者去世,家属带着光盘来到诊室说,患者临终前特别嘱咐,一定要转达他对医生的感谢,光盘里的音乐让他最后的时光十分安宁、平静,他忘掉了身体的病痛和死亡的恐惧。音乐能为患者提供支持,缓解身体疼痛,减轻临终前躁动。深入的音乐治疗可以帮助临终前的患者更好地与家人、朋友沟通,进行生命回顾,从而让患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生命过程中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