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外科“上海方案”大受瞩目

2019-04-24黄祺

新民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胸科纵膈胸外科

黄祺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多年过去,中国“癌情”依旧严峻,肺癌仍然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除了肺癌高发,食管癌也位列男性癌症发病率第五位,这给中国胸外科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方文涛教授带教意大利进修医生。

新世纪以来,中国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高,备受世界同行瞩目,胸外科的诊疗量,也堪称“世界第一”。从过去到发达国家学习的“学生”,到如今站上国际学术会议的演示台向国外医生做手术演示,中国一流胸外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已经不逊于他们当初的老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团队,就是这个变化历程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上海胸科医院胸外科年手术量近15000台,被国外同行称为胸外科的“航空母舰”。当手术量激增、影响力扩大后,胸科医院胸外科团队如今又有了新的目标——通过亚专科建设,进一步突显在疾病亚专业上的优势,从而推动中国胸外科形成世界性的引领性和影响力。今年,胸外科重新布局新一轮的亚专科建设,亚专科包含肺外科、食管外科、肺移植外科、纵膈外科和气管外科,医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在各自的亚专科领域“深耕”。

“我们追求的不是手术量最多,而是要在疾病的诊疗上,探索、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形成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让这些来自临床的创新成果指导中国和全世界的医生,最终使得胸外科的治疗整体水平提升。”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方文涛说。

对抗“大癌”,拿出“上海方案”

上海市胸科医院,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胸外科摇篮,是多个胸外科技术“首创”的发生地,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胸外科医学人才。肺外科,是这家医院底蕴最深的胸外科亚专业,全国各地疑难患者慕名而来,使得上海市胸科医院成为中国胸外科诊疗量、手术量最大的医院。

方文涛主任介绍,肺外亚专科一直是中国肺癌外科治疗的标杆,牵头起草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的外科部分。团队年手术肺癌患者数量超过10000例,在早期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和局部进展期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特别是在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上,团队不仅普遍开展单孔、针孔、和剑突下胸腔镜手术,而且已经形成了以2D胸腔镜、3D胸腔镜、荧光胸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组成的国际领先的微创手术技术体系,其中达芬奇机器人和3D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数量和质量一直位列国际单中心第一。“近些年,常年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生在我们的团队进修,在上海学习到的临床技术,对他们回去技术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为国内外最早成立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的单位,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诱导治疗(包括放化疗、靶向或免疫)效果明显改善的背景下,肺外科团队一直保持在局部进展期肺癌外科治疗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通过规范化综合治疗,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

但肺外科团队并没有满足过往的成绩,方文涛主任说,如此大的临床资源,应该转化为创新成果。“比如,哪些肺小结节需要切除?哪些不需要切除?我们的团队应该回答这些问题。”

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上升,虽然食管癌患者比肺癌少,但由于致死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食管癌还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癌症。

食管外科亚专科是胸外科最早探索亚专科建设的学科。3年前,胸外科将食管疾病病人集中到一个病区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护理的专业化,也为更多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条件。

胸科医院食管亚专科年手术量接近1000台,居上海市首位,其中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量全球第一,培训了大量国内外进修医生,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机器人食管癌微创治疗培训中心。在所有食管手术中,复杂食管重建手术每年近100台,逐渐成为国内复杂食管手术的终末治疗中心。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食管亚专科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食管亚专科主任李志刚教授介绍,尽管手术技术不断改进,但食管癌的治疗至今还是世界难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0%-40%,是术后并发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世界的同行都在探索手术之外的治疗方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鉴别哪些患者采用非手术的治疗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李志刚主任介绍,食管亚专科团队目前正在参与一项全球多中心的研究,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套诊断标准,鉴别哪些患者更适合非手术的治疗。如果这个科研成果完成,可能会颠覆目前以手术为核心的食管癌综合治疗方案,彻底改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精准和创新,疑难病上保持优势

李志刚教授团队查房。

纵膈疾病——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纵膈是一个区域,而非器官。随着肺部CT体检的普及,过去很难被发现的纵膈疾病,常常在患者接受肺部体检时被意外发现。

胸腺肿瘤是纵膈肿瘤中最多发的一种。很少有人知道,上海胸科医院不仅是世界上胸腺肿瘤手术量最大的机构——年胸腺肿瘤手术量逾600例、相当于全欧洲或者全美国的手术量;还参与了胸腺上皮肿瘤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和国际抗癌联盟肿瘤分期的制定。

2004年,以胸科医院胸腺肿瘤资料为基础,第二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腺上皮肿瘤分类公布。新分类推翻了过去对胸腺肿瘤的认识,认为绝大部分胸腺肿瘤都有恶化趋势,需要根治切除。新分类改变了胸腺肿瘤治疗理念,也就是说,在胸腺肿瘤的治疗上,胸科医院有着重要的发言权。

纵膈外科亚专科茅腾教授告诉《新民周刊》,虽然纵膈疾病发病率不算高,但由于早期发现率低,往往病人到医院治疗时,肿瘤已经到了比较难以治疗的情况,因此,在保持纵膈疾病MDT多学科诊疗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纵膈外科亚专科还需要在推动纵膈疾病的早诊早治上,做更多的工作。

上海市胸科医院气管亚专科是中国气管外科的发源地,开创了中国气管外科治疗之先河,首创了中国气管外科大部分术式。“1970年代以前,气管切除术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手术,经过胸外科前辈不断的实验和大胆创新,气管外科的多个第一次在胸科医院实现。”气管外科亚专科主任姚烽介绍。

姚烽主任介绍,气管手术还有很多世界性的技术难题等待解决,而胸科医院在这些方面都有前沿的探索。比如,人类的气管总长只有11-13厘米,目前切除的极限长度是5厘米,由于气管构造特殊,至今没有找到气管缺损的理想替代物。气管外科亚专科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进行了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治疗长段气管缺损手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未来,这个团队将继续在气管替代物的研究方面进行探索。

肺移植——所有器官移植中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移植手术,上海市胸科医院是国内最早获得肺移植资质资格的单位之一,也是上海最早开展肺移植手术的医院。目前已累计开展肺移植手术近70例,其中,再次肺移植术4例,最长生存期患者11年,目前仍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年纪最大患者为71岁。

肺移植亚专科杨骏教授告诉记者,因为是一家心胸专科医院,胸科医院开展肺移植手术时,在体外循环等技术支持上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有能力开展雙肺移植、肺再移植等高难度手术。近几年,上海市胸科医院肺移植亚专科团队的肺移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上述这些疑难胸外科疾病上,亚专科建设将有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实现疾病的精准治疗。因为亚专科团队的“精”和“专”,技术障碍的突破也有了更好的基础。

姚烽教授(左一)正在施行3D胸腔镜手术。

猜你喜欢

胸科纵膈胸外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呼出气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胸科手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주간지 편람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