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的路上,你走了多少弯路?

2019-04-24

求学·文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所记杂念记下

笔者常常听到不少同学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很差,经常记不住课本上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或许只是你的记忆方法错了,所以效果才会如此不如人意。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跟同学们学习方式密切相关的记忆方法,谈谈增强记忆的几个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解:记忆过程中出现种种杂念,真烦人

正解:妨碍记忆的杂念原来可以成为促进记忆的“诱饵”

记忆本身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因为记忆会增加脑子的负担。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脑子常常会不断浮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使我们精力分散,妨碍正常的记忆功能。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能找出那些分散注意力的杂念,并把它们当作刺激我们记忆的“诱饵”,那么,我们会更容易突破记忆的障碍。举个例子,当你正在记忆,可内心却浮现吃喝玩乐的杂念时,你就可以把这些杂念作为自己达到某一个记忆目标后的奖赏,即当你记到某种程度时,就去享受一下心里所想到的某个杂念。这么一来,原本阻碍你记忆的杂念,反而成为刺激你记忆的奖品,更是刺激你记忆的诱导剂。

当然,如果你能把这些杂念区分等级,其刺激记忆的效果会更为显著。比如,你记了10篇文章,可以吃点零食并休息15分钟;记下20篇文章,可以看下漫画并休息30分钟;要是记住了30篇文章,就允许自己到外面玩一个小时等。像这样,将自己的杂念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把最具有诱惑力的杂念放在最后,以此作为自己完成任务的最高奖赏。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一种哄骗小孩的把戏,实际上却能让你收获惊人的效果。

误解:多花点时间看书,能记住的东西会更多

正解:记忆的时间越长,记忆力锐减更严重

当你遇到一定要把某些内容记住的紧急情况时,往往会涌现出很多精力,可记忆效果往往不理想。这是因为连续记忆类似的内容过久,会使记忆力锐减。

法国记忆研究学家佛哥特曾研究记忆量和记忆时间两者的关系,他发现如果人的记忆量增加1倍,则记忆需要的时间是原来的4倍;如果记忆量增加到3倍,则记忆需要的时间是原来的9倍。换句话说,记忆的内容和记忆的时间是成平方比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花费了30分钟背下了50个单词,于是你便会很有自信地认为 “以这种速度,2小时内我可以记下200个单词”,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接下来你要背诵的50个单词,也许要花上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你才能记住。如果你能及早了解记忆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内容量成平方比的原则,你或许就不会要求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去背下过多的内容了。

误解:记东西嘛,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记

正解:大纲式记忆比逐字逐句记忆效果更佳

不管什么学科,凡是太长的内容最好先把它分成几段,然后再分别记忆。因为人的精力非常有限,到一定限度后往往难以再继续记忆了。如果能分段来進行记忆,可以避免脑子负担过重。

美国海军人事管理研究所曾对180个学生进行实验,调查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和记忆质量的关系。他们先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学生从录音带中收听同样的内容。实验规定,A组的学生必须记下听到的每一个字;B组的学生则需要把听到的内容列成大纲,再依据大纲来做笔记;而C组的学生只需听,不需要做笔记。听完课之后,研究所再对这三组学生进行录音内容记忆程度的测试,结果发现,A组和C组的学生只记住了录音内容的30%,而B组的学生却能记住70%。

从上面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大纲式记忆确实比逐字逐句记忆更有效。

误解:勤奋就是要通宵达旦地学习才有效果

正解:学习后小睡片刻比彻夜不睡学习效果更理想

许多学生考试前整夜对着书苦读熬到天亮,有人甚至连早餐都没吃,就赶到学校参加考试。可是,熬夜学习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他们以为争取多一点时间可以记下更多的内容,沒想到试卷一发下来,脑子一片空白。

美国心理学家金克斯的研究发现,记忆事物后立即睡觉的两个小时内,所记的东西会逐渐被遗忘,可两个小时之后,便不会再继续减少。如果你记忆后一直不睡,记在脑子里的东西就会不断被遗忘,即使过了6个小时,遗忘仍会继续进行。可见,如果你一味不眠不休地看书,到第二天所获得的读书效果可能跟一点都没看的效果是一样的。

根据上述道理,我们应该知道,看完书后,最好什么都不要去想,立刻上床睡觉。虽说在最初的两个小时内我们所记下的东西会被遗忘,可在两个小时之后,由于受到睡眠的保护作用,我们所记的东西将不会继续被遗忘。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我们前一晚所记的一些内容仍会清晰地保存在脑子里。

猜你喜欢

所记杂念记下
童年不同样
突厥卢尼文碑铭所记bökli čölig il及勿吉—靺鞨之称新释
王仁裕《玉堂闲话》佚文三则所记契丹史料考
登山的奥秘
惜别
如何写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