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介入手术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4-24莫桂清
莫桂清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九二四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0)
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预后差、病情凶险且隐匿强的临床常见血管疾病,近几年病发率逐年升高。临床多采用传统方法(开胸手术与体外循环)进行治疗,但由于该方法患者病死率较高[1],现阶段多应用腔内介入手术加以诊治,本文分析了腔内介入手术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6年11月10日-2018年11月30日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合计3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腔内介入手术方法的一组作为观察组(16例),使用开放性手术方法的一组作为对照组(16例)。观察组年龄42岁-79岁,平均为(61.36±5.63)岁,对照组43岁-79岁,平均为(61.67±5.72)岁;观察组女4例,男12例,对照组女5例,男11例。比较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32例患者均已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②临床病理学判定32例患者均符合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病症。(2)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双侧髂动脉严重扭曲变形。
1.3 方法 (1)对照组:开放性手术,方法:予以患者麻醉后,应择患者左胸部正中位置股动脉良好一侧作一切口且行相应插管处理,后应在建立体外循环后依照患者自身情况应用动脉置换术加以治疗。(2)观察组:腔内介入手术,方法:手术开始前应通过CT检查、MRI检查方法测定患者的胸主动脉瘤范围、主动脉夹层裂口数量及位置等,在测量真假腔与相关动脉直径后应分析患者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和夹层间的联系并针对性作出适宜置管路径。造影测定患者破裂口位置时应采用真腔造影方式对各分支动脉进行相应插管并放置支架释放系统(完全假腔供血者)[2],最后定位完成后应及时释放覆膜支架,将患者血管瘤加以隔绝。
1.4 观察指标 观察测评两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治愈率指标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上,两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的治愈率指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上,两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的方式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治愈率指标,观察组治疗后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治愈率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以病死率高及起病急为临床特点的复杂性心血管疾病[3],导致该病发生的病因大多为高血压疾病,临床诊治该病时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以往应用体外循环与开放性手术术式较多,该方法操作复杂,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施术者需将患者长段主动脉作切除处理且应长时间阻断其主动脉[4],由于该方法并发症较多且出血量大,易促使患者病死率提升。目前临床为改善此种病况,应用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方法较多,该方法是一种可结合造影方式测定患者真假腔范围、联系与裂口位置及数量的新型术式[5],无需行开胸操作,手术创伤较小、操作简便,且术中出血量较少,一定程度上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减少其住院费用,总体效果较佳。如上文结果各项指标所示,观察组住院费用为(108.17±5.47)千元,住院时长为(15.34±5.17)d,术中出血量为(13.68±3.87)mL,治愈率高达93.75%,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两组指标对比亦可证明腔内介入手术方法在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开放性手术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在主动脉夹层与胸主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腔内介入手术,可有效提升患者治愈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其医药费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