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荡生活中的坚守

2019-04-24兰川

中国三峡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历学术历史

文 | 兰川

栏目主持/任红 编辑/王芳丽

【真视听】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寓居天地之间,穿梭于光阴之中,势必受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之下,人的命运载浮载沉。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在动荡时代中依然能有所坚守的人,便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且令人敬仰。

史学界的“异数”黄仁宇

《黄河青山》

【美】黄仁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谁也没想到,二十世纪的最后十余年,史学界的一位美国退休教授竟然在中国引起了重大反响。这个人就是黄仁宇。

很少有读书人没听说过黄仁宇的大名,就算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一定听说过他那本脍炙人口的书——《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两度被提名美国国家书卷奖,并且畅销中、日、法、德等国。

其实,作为历史学家的黄仁宇,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他一生的动荡和坚守,还需要透过《黄河青山》这本回忆录来了解。这本书创作于1980年至1983年,完成之后并没有急于出版,而是根据作者本人的意愿,在他逝世之后才和读者见面。

黄仁宇被认为是史学界的“异数”,不仅因为他提出了毁誉参半的“大历史观”,还在于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在致力于学术研究之前,黄仁宇有着漫长的非学术经历。他年轻时曾多次参加战争,而且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

作为一个中国人,黄仁宇一生辗转于世界各地,印度、美国、缅甸、英国,这些国家的很多地方都留有黄仁宇的足迹。这份不同寻常的履历,塑造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学术研究者形象,他看待人类历史,不再局限于历史的故纸堆,而是拥有了与现实观照的别样视野。他曾坦言,自己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家,“是因为自己颠沛流离,一切源于中国的动荡不安”。而这,还要从黄仁宇的父亲黄震白说起。

黄震白生于湖南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家庭,清末加入了“同盟会”,先后经历了共和时期、反袁世凯帝制的二次革命时期,并经历了袁世凯死后多年的无政府状态。也许是遭遇了太多变故,黄震白逐渐养成了凡事谨慎的态度,这种谨慎给儿子黄仁宇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黄仁宇哪怕在极为冲动的时刻,也还是会像父亲一样谨慎行事。

父亲还让黄仁宇认识到,虽然自己参过军打过仗,甚至还受到过政府的表彰,但归根结底是个历史幸存者,而非英雄。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跳出自己的狭小世界来看历史。历史局势变幻莫测,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当局者迷,只有站在历史之外看历史,才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

父亲的教导不仅让黄仁宇具备了一个史学家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让他在面对自己的人生处境时,有了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一个人之所以对世间之事有情绪,大都是因为这些事情和自己有关,但如果以一种跳出红尘的“冷眼旁观”的姿态看待,就会释然很多。

父亲对他的教导让他一生受益无穷。无论是人生道路的选择,还是做人做事的原则,他都在无形之中向父亲看齐。虽然也曾参军打仗,但最终没有和政治有太多瓜葛,而是把毕生心血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贡献。他原本是在密歇根大学新闻专业就读,但当时纷乱的现实环境让黄仁宇开始注意历史,也认识到自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果断放弃了新闻专业,转而攻读历史博士。

黄仁宇前后共撰写了十余部畅销历史著作。虽然他的学术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从未怨天尤人,而是认为,“我应该很感激。一如往例,我常让自己陷入困境,但总有办法避开致命关卡”。

《黄河青山》作为一本个人回忆录,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读起来像是听一位长者讲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人,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他总以犀利的眼光审视世界,并能就一些大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他把自己的个体生命融入到大的历史背景中,既有波澜壮阔的一面,又有细腻柔和的一面。读者可以经由这本书读到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某一段时期的历史变迁,也可以经由这本书了解到黄仁宇伟岸的人格。

书中的黄仁宇没有按照时间线来描述自己的经历,而是像写一篇意识流小说一样笔到意随,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难怪美国大文豪厄普代克曾形容他的文笔具有卡夫卡的梦幻特质。这种意识流的写法更真实地呈现了黄仁宇对自己一生的梳理和评价,偶尔的插叙又让人想到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具有很强的镜头感。

这本规模宏大的回忆录,囊括了他早年的从军经历,还有壮年时期在美国的各种遭遇。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大历史,它把一个人的生命经历和浩瀚的世界历史进程融合在了一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历史学家是如何从战争的废墟中走出来,并走向学术高峰的。

猜你喜欢

经历学术历史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