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业需要什么样的新农人

2019-04-24魏延安

农家参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农领域电商

魏延安

“新农人”已经蔚为壮观。

与上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相比,无论是返乡还是下乡,多了一些主动和心甘情愿。很多从农村出去、在城里打拼很多年的又回来了,更有从城市主动来到农村的。

他们的到来,明显不同于原先的农业从业主体,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不是传统的农民却在从事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人,我们都可以叫“新农人”。

目前的“新农人”大体有四种类型。

一是自给自足型。以追求食品安全为目的,一般固定在一个小的熟人圈子中,比如初期的社区支持农业。

二是回归田园型。逃离城市森林,享受田园牧歌,不讲求经济效益,像一些成功人士往往喜欢在乡下有一处田园,就像美国的上流社会一样。

三是改造农业型。带着理想追求,力图改变乡村面貌,这就是当前许多从事农业的人所讲的乡土情怀。

四是谋求发展型。看重农业是朝阳产业,希望获得良好回报,一般表现为资本下乡、投资农业等形式。

严格来说,只有第三种类型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新农人”。

因为,就自给自足型而言,他们主要是为自己;就回归田园型而言,依然是为自己;就谋求发展型而言,基本是商人思维;只有改造农业型,是有一些理想主义的精神,试图以创新来改造农村,改造农业。

就目前的情况看,“新农人”一时半会还不能担负起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但其队伍在不断扩大,正在给“三农”带来新改变。

“新农人”的特点、现状与面临困难

不管来自何方,不管具体从事什么领域,各类“新农人”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具有新思维。探索新常态下的新农业,把安全、可持续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二是展示新形象。不再把当农民作为一个受歧视的职业,而是甘愿为此付出,为自己从事的事业而自豪。三是运用新载体。左手新媒体,右手玩电商,站在时代的台风口上,许多人是网络红人、电商达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通报,农村“双创”人员80%以上运用着互联网工具。四是作出新示范。给农民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载体、新平台、新出路,特别是在农业产后环节,共享、众筹、预售、领养、文创等农业创新领域,都有“新农人”积极探索的身影。

当前“新农人”正表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是从业规模越发庞大。如果将整个农村电商的从业人员均纳入计算,2017年农村电商的网店数已达985万家,从业达到2800万人。如果按农业农村部近年公布的数据,则每年以50万人左右的速度在递增。

二是从业领域越发宽广。从最初的直接从事农业到发展农产品电商再到现在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三产融合,都是“新农人”开疆拓土的领域;现代农业服务业受到越来越多“新农人”的重视,特别是在智能种养、无人机等新型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生活在线化等领域,生机勃勃。

三是行业联系越发紧密。各地的“新农人”联合会、农人会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也出现了一些知名的领袖式人物,如“新农人”联合会的创始人毕惠芳、农人会的创始人勤劳农哥李芳华、新农堂堂主钟文彬等。虽然“新农人”的组织还不够规范化,但已初步发挥了联系服务的积极作用,成为良好的交流平台。

当前“新农人”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农业农村深度了解不够。有的农业常识匮乏,经营效率与质量不高,甚至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有的不会与农民打交道,难以融入农村社会,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有的缺乏对自然的敬畏,盲目进行创新,投入过大而效果了了。

二是专业化程度还不高。面对跨界融合创新的新使命,虽然也努力学会了电商、微商、新媒体、市场营销等,努力打通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相关的领域,但学习力度不够,难以面面俱到,顾此失彼,经营惨淡,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

三是心态不够成熟。成名要早,出名要快,这对于做农业而言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农业天生就是自然的,不紧不慢。但这些年来,一些“新农人”还是违背农业的天性而异想天开,急功近利,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还有一些频繁“换频道”,最终往往“十年一觉扬州梦”。

四是普遍缺乏有效的协作。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往往一人身兼多个角色,小而全,在没有足够实力的基础上做起了全产业链,既增加了同业竞争,又带来运营效率不高的现实问题,亟待转变思维。

对“新农人”趋势的判断与建议

展望未来,“新农人”会随着乡村振兴时代的到来而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从业主体上,会有更多的城市知识青年主动来到农村,为“新农人”带来新的气象;在从业领域上,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方面成为热点;在发展形态上,会出现要素的整合、分工的调整、角色的转换,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农村创新创业生态圈。

在不远的将来,在服务“三农”的大领域中,一定有很多好的创业机会,成长起一批农业创新型企业和人才。

如何做好一个乡村振兴时代的“新农人”

一是务实而作。把握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要有长远的方向,也要有当下的小目标,不能像夸父一样,倒在逐日的饥渴的路上。可以说,活着是许多“新农人”的第一要义,而尊重经济学与社会学规律是“新农人”的基本准则。把握好创新性与专业性的关系,不是所有的新东西都可以在农业上应用,特别是工业化的思维,要更多地遵守农业规律。

二是跨界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空前延伸,农业与文化、与旅游、与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新农人”应该学会跨界融合的思维。以当前最为热门的“互联网+农业”为例,在三个层面积极融合,一个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第二个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第三个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方兴未艾的各种新型产销衔接方式,如众筹、预售、领养、定制等,基本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正是“新农人”的用武之地。

三是善于合作。这个时代留给单打独斗者的创业机会正在减小,一个“新农人”的崛起,往往是一个团队集体成长的过程。想让自己的事业长久,还是要选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就像农产品电商,没有专业人士,那些临时组合的“父子兵”“夫妻店”“兄弟连”“女人帮”也正在演绎着奇迹,因为这也是天然的互补性团队。现代农业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正在加速成形,每个“新农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不同的“新农人”之间要联合、“新农人”与农村经营主体要联合、“新农人”与其他关联行业要联合,到最后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四是尊重农民。新时代的返乡下乡创业,绝对不是替代农民,农民可以干、愿意干的事情还是要交给农民,“新农人”要避免与农民同质竞争,更多在生产性服务业和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寻找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领域。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美国只有200多万农民,但农业服务业却有1500万人,显然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领域还有大量的机会可以挖掘。应该尊重农村的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可以示范引导他们,也可以与他们合作,甚至可以用事实教他们,但却不宜生硬地排斥他们,某种程度上与农民的关系决定着“新农人”事业的兴衰。

猜你喜欢

新农领域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