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

2019-04-24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农机

本刊记者/孙洁

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成为农机装备生产大国。但在全面、全程机械化方面仍有短板,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抓住了解决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对实现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农机化领域里程碑式的文件。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意见》明确了六个方面的任务举措:一是通过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和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通过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四是通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五是通过提高农机作业便利程度、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六是通过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意见》强调,要建立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重点在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根本上依靠市场力量和农民的创造性,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全程全面机械化与薄弱环节的内涵

《意见》明确要求,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这对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上,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指出,应着眼于“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总要求,准确把握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

他指出,全程机械化主要从植物和动物的生产环节考虑,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机械化。以植物生产为例,产前包括育种机械化和种子清选、分级、包衣、丸粒化处理等加工机械化;产中包括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秸秆处理6个环节的机械化;产后包括采后处理和储藏机械与装备。

全面机械化,指机械化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横向拓展,主要指农业机械化向3个方面全面发展,包括“作物”全面化、“产业”全面化和“区域”全面化。

“作物”全面化,指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和饲草料作物全面发展,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产业”全面化,指由种植业向养殖业(畜、禽、水产)、农产品初加工等全面发展。“区域”全面化,一是指各种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布局;二是指农业机械化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拓展。目前,平原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丘陵山区的机械化程度很低甚至无机可用,所以亟须研究推进由平原地区机械化向丘陵山区机械化拓展。

“我国农作物生产中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如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种植、再生稻的收获、玉米的籽粒直收……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农田残膜回收等。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设施装备中也存在许多‘短板’,如健康养殖环境的智能调控、精准饲喂及粪肥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等”,罗锡文说。

“与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三高三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指出。从作物上看,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发展不充分表现为“三多三少”:小马力、中低端机具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少;单项农机作业的技术多,集成配套的农机作业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大规模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特征是作业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农机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他指出,要着力解决农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未来要以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机化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要适应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增收的要求,推进区域优势农作物机械化的发展。他认为,在202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解决“无机可用”的问题,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着力解决重点农作物机械化问题,抓薄弱环节、补短板,研发高效、低耗能智能农机装备。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新变化

“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农民劳动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机器换人’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指出,农业机械化的广度与深度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产业方面:从主要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加速向棉油糖等经济作物扩展,快速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

区域方面: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档升级,向全程化、大型化、智能化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业机械化需求全面、快速上升,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需求迫切。

经营方面: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经营加快融合,由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获取高质量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延伸机械化的价值链,更加注重高效率的作业服务和组织管理,农机+农艺+农事、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等加快发展。

机具方面:对缺门机具和农机系列化的需求迫切,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质量、舒适性转变,更加注重产品服务和可选、线上等购置体验,大马力、复式、智能等高端机具需求快速增长。

技术方面:机艺融合、高效节本、绿色环保、智能安全、集成配套正在成为农机技术创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的基本导向。

管理方面:管理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深刻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需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方式增强管理的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越来越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实现管理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强化目标导向 推进全程全面

“《意见》围绕装备结构、综合水平、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相关产业机械化,提出5类16项量化指标,并综合考虑了与《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衔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敏丽说。2025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目标,不仅突出了种植业薄弱环节机械化指标,还首次提出了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及丘陵山区(县)机械化的量化指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量化指标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体现了农机化发展水平。2017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66.7%,如果2018—2025年保持稳定增长,预期75%的目标是有把握完成的。在薄弱环节中,棉花收获、花生种植与收获、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发展较快,2017年底增幅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具有较好基础,目标可望如期实现;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甘蔗收获机械化基础薄弱,如期实现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丘陵山区是目前机械化发展最薄弱的区域,随着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农机装备研发步伐加快,机耕道、农田平整等支持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倾斜,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且加快发展势头明显,若要实现2025年55%的预期目标,2018—2025年必须保持年均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目前,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分别仅为33%、31%、29%和33%,要实现总体50%左右的发展目标,2018—2025年必须保持年均2~2.5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

可见,要实现预期目标,既有可能性,也有挑战性。部分薄弱环节、丘陵山区和相关产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攻坚发展期,任重道远,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合发力,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示范推广力度,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保障条件。

农机总动力指标体现了农机装备水平,2017年已达到9.88亿千瓦(按新的统计口径,不包括农用运输车,现称为三轮汽车和轻型载货汽车的动力,约2亿千瓦),近年来进入了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提高效率的发展期。《意见》提出农机总动力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10亿千瓦和11亿千瓦的目标,强调既要用好存量,又要优化结构,要通过报废更新补贴等经济手段促进老旧机具淘汰,支持绿色环保农机具推广应用。

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着眼我国大国小农特点,顺应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新要求,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这既为广大小农户解决了耕种收难题,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又通过农机的载体功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就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比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投放,将有效破解农民购买大型机具“贷款难”“资金缺”问题;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将有效打通农业综合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有条件的农机大省选择重点农机品种支持开展农机保险,将有效减少农机户风险损失,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这些政策指向明确、措施实化、扶持有力、含金量高,将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增添新动能。

面对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认为,目前农机市场总体上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常规机具产能过剩、市场饱和;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还未取得根本突破,有消费需求,但无好用的机具;农机社会化服务也进入调整升级的阶段。他指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核心也是经济问题。农机产品只有适合农民的购买能力,才能形成有效需求;农业机械化到了使用机器比人工合算的时点才能快速发展;农机手只有得到更高的比较收益,才能把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职业。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