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道面加盖沥青混合料的管理讨论
2019-04-23张鑫
张鑫
摘要:本文分别针对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的沥青混合料质量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力求找到提升沥青混合料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为机场场道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關键词:机场场道;沥青混合料;质量管理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1、施工准备阶段材料的管理
1.1总体要求
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是保证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的根本条件。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并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及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如沥青、改性剂、纤维、矿料、外加剂等)必须持有出厂(场)质保书,经试验确认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进口材料必须经海关商检合格。
施工单位应在现场工地设质检站和试验室,对各种原材料、沥青混合料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检验频次、取样数量、试验方法、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与抽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不合格原材料及混合料严禁使用。
建立、健全见证取样、封样制度。严禁偷梁换柱,用质量合格的原材进行检验,而实际进场不合格的原材,以次充好。
1.2 混合料的选用
为了即能节约工程投资又能保证工程质量,下面层宜选用添加高粘剂、抗车辙剂的改性沥青混凝土;为增强道面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缝能力,提高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又能提高道面的抗滑性能、面层耐入性、抗渗性能,增加道面的耐久性,上面层宜选用添加抗车辙剂、高粘剂、纤维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粗集料宜选用玄武岩)。
1.3合理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首先,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实验室采用施工现场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的集料级配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该级配和沥青用量作为施工目标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对间歇式拌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拌仓的材料比例,供控制台调控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及试验段道面上钻取的芯样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 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应作为施工中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经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材料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二、施工阶段的沥青混合料质量管理
2.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计量装置鉴定检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拌和设备搬迁后应重新有资质的检验机构重新计量鉴定。计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沥青混合料需要在沥青拌和厂采用间歇式拌和机完成拌和过程,,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并有独立控制操作室,有逐盘打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系统。宜有数据传输系统。
在加工的过程中,务必控制好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其中,集料的温度要比沥青加热温度高出10℃-20℃;热混合料在贮料仓内的温度下降幅度不宜超过10℃,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4h。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需要经过试拌而定,以集料被沥青均匀裹覆为标准,不得出现花白料,不得使用结团成块的沥青混合料,或者存在严重离析现象的混合料;每盘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时间需保持在45s以上;对于掺有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其搅拌时间可适当延长。
出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逐车测温并用地磅称重,现场签发的运料单应一式三份,分别交司机、现场和拌和厂的质检人员。
2.2沥青混合料运输及摊铺
用于运输沥青混合料的自卸汽车,其运输能力不得低于15t,在装载混合料之前,应在汽车车厢内喷涂一层油水混合物,避免混合料粘贴在车斗内;另外,当混合料装载完毕后,要使用双层帆布对其进行覆盖保温,并且将运输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当运料车抵达施工现场后,切忌立即掀开保温布,要等到摊铺机开始工作之后再掀开,将由温度下降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在摊铺混合料时,宜采用履带自行式摊铺机。在摊铺之前应需要对幅宽进行调整,确认刮平板与幅宽一致,同时高度符合施工要求;在刮平板和振动器底部,应先涂抹上一层油脂以防粘结,同时对熨平板地行预热;摊铺机进行施工作业时,速度不得超过5m/min,摊铺过程要保持连续不断与匀速前进,同时避免中途停顿;在摊铺机送料器的两侧,要放置不少于其高度的2/3的混合料,并且保持送料器的连续转动,以免摊铺过程中出现全断面宽度的离析;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继续进行混合料的摊铺。
2.3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2.3压实质量控制
首先,在初压环节,使用振动压路机或者钢轮式压路机进行2遍碾压,碾压时需按照先外侧后中心的顺序进行。在碾压时,为了防止混合料向外推移,应在外侧预留出30cm-40cm的边缘。两个相邻的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压完全幅视为1遍碾压。初压完毕后,需立即使用3m直尺检查其平整度,当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补处理;其次,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碾压次数不少于4-6遍,当不存在明显轮迹,方可视为完成复压;最后,复压结束后,立即采用关闭振动压路机或者双轮钢轮式进行终压,最终科的碾压效果以完全消除轮迹为标准。
结束语
在机场沥青混凝土场道施工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质量影响因素。以此,管理人员要善于总结相关管理经验,适时引时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采用先进设备,对他人为因的素干扰,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种试验及检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MH5011—1999,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S].
[2]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刘洋.机场跑道沥青混合料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作者单位:中航空港(辽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