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2019-04-23彭慧红
彭慧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需要教师足够重视。将文本细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现状
(一)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多数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学习较多的知识,主要采用解读阅读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因各方面发展不够完善,因而在理解阅读材料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讲解过于深刻,学生会难以理解;二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先阅读,再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二)教師对教学内容的扩展与延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融入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然而,许多教师陷入“逢课必扩展”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和负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语文知识,还要讲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在此期间,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度,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讲解上,则会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学生阅读现状
结合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存在相同的问题,也就是“杰克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过于敷衍,而对所阅读的书籍并不感兴趣。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调动学生阅读好奇心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带学生走入文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境,主要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丰碑》这节内容时,该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将自己的棉衣给了其他战友,而自己被冻死的故事。因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离现代学生实际生活比较久远,且学生对英雄的认知还不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篇课文中的英雄,教师首先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在当时的环境中认识英雄,树立英雄形象。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间,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军需处长的伟岸形象。
(二)阅读过程中对细读进行整体把握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细读时,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他们梳理文章脉络。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要线索和情感进行较好的了解。如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去评价人物,否则会影响学生对主人公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对整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以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理解重点知识。
小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往往过于片面,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扩充材料,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对话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内容扩充时,首先就要按照课程要求,详细阅读教材。语文教材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而学生自身具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面都比较有限,因而对文本内容缺少一定的了解。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文本内容选择上,最好挑选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引导学生阅读。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主要描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为了拯救病人的生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战斗过程中为抢救伤员,不眠不休连续进行了69个小时的手术和治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需要直接为学生讲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借助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新闻进行导入。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文本细读。在具体应用中,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带学生走入文本;阅读过程中需对细读进行整体把握;扩充材料,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满足新课程的要求。(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