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低剂量激素补偿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
2019-04-23曹秋红马春芹
曹秋红,马春芹
(1.河北省曲阳县人民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2.安国市妇幼保健院,河北保定 071200)
临床研究发现,女性在绝经期后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此时患者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1],包括失眠、心悸、易怒等,不仅影响女性身心健康[2],也会对患者及其家长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一种有效手段为激素补偿治疗[3]。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不同剂量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探究低剂量补偿治疗对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依据《中华妇产科学》确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120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耳鸣、易怒、失眠、烦躁、心悸、烘热汗出等临床症状。排除肿瘤及其他妇科疾病患者,免疫功能障碍患者,激素用药史患者。年龄>40岁;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如下条件:卵泡刺激素(FSH)>20 mU/ml,黄体生成素(LH)>20 mU/ml,血清雌二醇(E2)<20 pg/ml。随机将所有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结合雌激素(CEE)+黄体酮胶囊治疗。黄体酮胶囊每日口服1次,每次100 mg。雌激素每日口服1次,研究组每次给予低剂量雌激素(每次0.3 mg),对照组每次给予标准剂量雌激素(每次0.625 mg)。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对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更年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样本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Kupperman评分
与常规剂量雌激素治疗相比,低剂量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均较低,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 60 24.57±4.31 10.54±3.21* 4.53±1.21*对照组 60 25.03±4.36 14.52±3.34 7.64±1.45
2.2 更年期症状改善情况
与常规剂量雌激素治疗相比83.3%(50/60),低剂量刺激素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患者更年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更高85.0%(5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雌激素补偿治疗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认可,但临床实践发现[4],长期、大剂量激素的使用会增加女性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的发生率,故应将使用剂量控制在最安全、最有效的范围内[5]。本次研究中对部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给予低剂量雌激素补偿治疗,结果显示,与常规剂量治疗对患者更年期症状改善作用相当,而患者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提高,这表明,低剂量激素补偿治疗更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