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价值探讨

2019-04-23

关键词:治疗仪盆底功能障碍

邓 毅

(桂林市阳朔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西 桂林 541900)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产妇分娩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其对产妇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状态均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使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发生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盆底肌的肌张力,提高其临床疗效[1]。为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使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了护理,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性疾病;(2)合并患有泌尿系统性疾病;(3)合并患有慢性传染性疾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这80例产妇分为40例一组。对照组年龄:23~37(26.3f2.4)岁;体重:53~81(67.2f1.6)kg;其中,生产方式为剖腹产的产妇为11例,生产方式为自然生产的产妇为29例。观察组年龄:24~38(24.8f2.1)岁;体重:51~82(65.4f2.1)kg;其中,生产方式为剖腹产的产妇为13例,生产方式为自然生产的产妇为27例。两组产妇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常规护理的具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功能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使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盆底康复训练的具体训练内容包括:①护理人员应告知产妇有意识地对其耻骨—尾骨肌群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2]。②协助产妇取平卧位,并在其头部下方加垫软枕。③使产妇的双腿稍作分开,并让其模拟进行排尿和排便的动作,进而使其盆底肌肉进行肌肉收缩训练。④训练完毕后,对产妇的盆底部位肌肉进行缓慢的放松运动。⑤若患者存在进行自主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效果不佳或无法完全掌握自主盆底功能的训练方法的情况时,可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协助产妇进行康复训练[3]。⑥生物反馈治疗仪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将治疗仪的探头放置于产妇的阴道内,探头会对其盆底肌肉的收缩情况用反馈信号的方法,呈现于治疗仪的显示屏中。产妇可根据反馈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的信息学会进行盆底肌康复锻炼的方法。⑦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每周二次。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是:(1)向产妇讲解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的具体训练内容和目的,对其产生的疑惑进行认真解答,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妇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2)告知产妇在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时的相关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的具体内容包括产后1个月内避免进行重体力活动、禁止盆浴、避免久坐不动等。(3)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产妇进行有效地沟通,并及时对产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感、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缓解,进而大幅地提高产妇对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进行临床护理后的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情况。两组产妇在进行临床护理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后,应对其盆底肌肉的张力程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分为1~5个等级,测量结果的级别越高,表示其盆底肌功能的恢复程度越好。

对比两组产妇在进行临床护理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式

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 19.0foe windows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后盆底肌恢复情况的对比

进行临床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进行临床护理后,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后盆底肌恢复情况的对比[n(%)]

表2 两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n(%)]

3 讨 论

盆底肌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女性分娩后,其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时其盆底受到胎儿的挤压,进而使其盆底的拉伸程度延长,导致其肌肉出现高度扩张,从而使其盆底部位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分离等情况,最终导致其发生了盆底肌功能障碍[4]。盆底肌康复训练是一种恢复患者的盆底肌正常功能的训练方法,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在对盆底肌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其康复训练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使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方式对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康复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5]。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和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此次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将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应用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的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对产后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产妇以盆底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临床康复和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治疗仪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