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在辅助生殖技术孕育结局中的疗效分析
2019-04-23刘子华王兴玲范含笑
刘子华,王兴玲*,范含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技术中,安宫黄体酮(MPA)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等促排药物在治疗不孕不育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不孕妇女的生育愿望得以实现[1]。但卵巢反应低下(POR)的患者若想获得更好的辅助生殖治疗结局,仍然比较困难,这也是现今医学界较为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将分析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孕育结局,探讨其在治疗POR不孕妇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卵巢反应低下患者共186个周期,按照促排卵方案分为安宫黄体酮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即MPA+HMG组(121个周期)和克罗米芬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即CC+HMG组(65个周期)。MPA+HMG组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7.88f5.77岁;CC+HMG组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9.48f6.44岁。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为常规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症患者,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POR入组患者采用2011年博洛尼亚共识作为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有遗传病家族史,有各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生殖器异常者皆不可选入。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MPA+HMG组和CC+HMG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均使用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在两组数据比较过程中,计量资料均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检验方法选择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检验方法选择卡方检验。若P<0.05,则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和孕育结局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CC+HMG组患者的扳机日优势卵泡数及获卵率明显低于MPA+HMG组,而其冻融周期(FET)流产率却高于MPA+H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A+HMG组FET周期妊娠率高于CC+HMG组,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391)。此外,与MPA+HMG组相比,CC+HMG组的Gn天数较短,Gn用量较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和孕育结局(±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和孕育结局(±s,%)
项目 Gn天数(d) Gn用量(IU) 获卵率(%) 扳机日优势卵泡数(个) FET周期妊娠率(%) FET周期流产率(%)MPA+HMG组(n=121) 8.85f2.66 2048.37f749.99 68.10 6.96f3.08 28.90 14.30 CC+HMG组(n=65) 6.84f2.99 1210.16f865.75 54.20 4.62f3.10 23.10 40.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391 0.044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增长,二孩政策全面开放,高龄不孕女性再生育的需求日益增多,POR患者如何获得较好的孕育结局,在临床促排方案上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应用于POR患者的促排卵方案包括:超短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黄体期促排卵、微刺激方案、MPA方案、自然周期、改良长方案以及改良超长方案等。有研究显示,MPA的应用可使取消取卵和提前排卵的概率降低,同时不会影响扳机日判断卵泡是否提前黄素化[3-4]。也有研究表明,采取微刺激促排方案的POR患者Gn用量及时间少于短方案及拮抗剂方案组, 而临床妊娠率与另外两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5]。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应用MPA+HMG及CC+HMG促排卵方案共186个IVF/ICSI周期的POR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显示,CC+HMG组较MPA+HMG组的Gn天数、Gn用量少,但扳机日优势卵泡数及获卵率低,对于POR患者来说,从获卵方面考虑,MPA+HMG组优于CC+HMG组(P<0.05)。MPA+HMG组比CC+HMG组的流产率低(P<0.05),虽然两组FET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A+HMG组高于CC+HMG组。综上所述,MPA+HMG方案临床疗效更佳。鉴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还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的验证,MPA+HMG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但其内分泌机制及子代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对POR的促排卵方案作出更进一步的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