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9-04-23刘永红
刘永红
(重庆市开州区妇幼保健院,重庆 405400)
产后出血主要指的是产妇在分娩后的24 h以内出血量达到了500 mL,此症状的诱发因素主要是软产道裂伤,宫缩乏力以及胎盘等因素。因此,临床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产后出血,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10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样本入选时间均2017.3~2018.8,分为甲、乙两组,甲组(n=52)年龄21~40岁,孕周37~41周,患者出血量为502~1000 mL。乙组中,患者年龄为22~39岁,患者孕周为35~40周,患者出血量为501~1002 mL。
1.2 方法
甲组给予宫腔填纱方法进行止血治疗。而乙组给予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方法治疗,先指导产妇保持膀胱截石位,充分的将产妇宫颈暴露,选取一只无菌医用手套与一根取尿管,戴上无菌手套,采用丝线实施结扎处理,待翻转以后安置导尿管,再通过丝线结扎且固定导尿管,确保导尿管不漏水,在产妇子宫底部放置水囊,并将500 mL生理盐水注入,尽可能的确保产妇宫底不会出现腹胀、升高及腹痛等情况[2]。最后,对折导尿管末端,给予结扎处理,将通过碘伏浸湿的纱布放置在产妇阴道内,再对产妇是否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且依照产妇实际情况对注水量进行调整。若在置入水囊12小时以后,产妇出血量减少的情况,则可以取出水囊,每10分钟抽水一次,如果产妇出血量低于10 ml,则可以完全将水囊取出;如果产妇出血量超过10 ml,则需要继续观察2小时,若产妇没有出现出血情况,则需要再次实施抽水取囊[3]。
1.3 观察指标
产后出血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子宫切除、止血有效及子宫动脉结扎等临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xf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分别用t与x2检验,否则用LAD-t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 结 果
乙组子宫切除率、子宫动脉结扎率低于甲组,止血有效率高于甲组,提示乙组预后优于甲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均有较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例(%)]
3 讨 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临床分娩并发症,对产妇生命安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威胁,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产妇发生死亡。现阶段,临床中常常选择药物、纱布填宫及按摩等方法治疗,但临床治疗效果都一般,若产妇出血产后出血情况,则有可能会直接切除产妇子宫。而子宫填塞球囊则是利用外接容量袋有效的对子宫出血量进行计量与监测,可有效的控制患者出血量[4]。相关研究证实,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方法应用在产后出血产妇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助于降低患者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子宫切除、止血有效及子宫动脉结扎等临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 语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方法应用在产后出血产妇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助于降低患者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