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9-04-23湖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董永祥
文/湖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董永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改革方案》。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推进这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一、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十分现实而紧迫
(一)这是产业工人队伍地位作用决定的。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力量。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的强大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全国总工会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一线工人的技术创新彰显出巨大能量,共开展技术革新349万项,完成发明创造111.7万项,有70.6万件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项目。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坚实可靠的大批现代产业工人。
(二)这是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结构决定的。当前,我国7.8亿从业人员中,产业工人约2亿人,产业工人队伍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技能人才总量支撑不够。目前我国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20%,远远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80%的水平。2017年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产业工人中无技术等级的比例达72.8%,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1.3%,有高级职称的仅为4.5%。在非公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工人更是严重匮乏。二是队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80%以上产业工人分布在非公企业和新经济组织,快递、外卖、网约中介服务等大批新业态就业领域劳资关系复杂多变并存在一定风险。三是面临新技能要求的挑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置、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的变化等等,众多传统行业的产业工人面临新的就业选择和岗位冲击,亟待提升技能素质。
(三)这是产业工人队伍思想现状决定的。总的看,当前我国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都能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水准呈现积极向上态势,正能量凸显;职业观更趋理性,提升技能、公平竞争等意识不断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但同时,产业工人社会地位还不够高,青年职工生活压力较大、价值取向多元,产业调整、企业改革中职工思想产生一定波动,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法还有待改进。引导亿万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做好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保持职工队伍团结稳定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这是产业工人队伍转型升级需要决定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典型的国际经济技术贸易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大力突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瓶颈,将核心技术、大国利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这一战略蓝图,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资源,是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大底盘”。
(五)这是产业工人队伍服务保障现状决定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党和国家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成长成才通道不断拓宽,这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但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少短板问题亟待“强补增”。尤其是在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技能素质,推动产业工人“走出去”,强化劳动经济权益法治保障,加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上,需要更加有力、不断完善。
二、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同时,从新时代产业工人个体来看,还应当具备一定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一)展现中国精神,保持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产业工人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力量,必须展现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形成中国力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竭力唱响“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赞歌。
(二)弘扬工匠精神,凸显技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必须补足工匠人才缺乏这根短板,练好技能内功,厚积匠心底蕴,大力提升技术工人比重,努力造就更多优秀工匠人才,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三)发扬团队精神,强化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产业工人大都在产业链、流水线上作业,集体协同劳动作业是基本特征。广大产业工人既要立足本职岗位让“人生出彩”,又必须服从整体工艺流程设计形成优质终级产品;不仅要心中有“我”,还要心中有“他”,强化集体意识,协同合作共兴共赢。
(四)体现实干精神,注重实操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靠奋斗,兴邦靠实干。作为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主力,“实操、实干、实战”是产业工人的基本特点,也是技能素质的集中体现。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必须抓牢产业工人队伍主体,把握产业工人队伍特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新变化,更加注重产业工人实操技能培训,尤其要瞄准发展前沿高地,加强数控机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用人才培训,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三、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的主要举措
(一)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始终保持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引导广大职工尤其是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一要抓思想武装。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和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工地,到车间、到班组,入脑入心,锻造一支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二要抓先进激励。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培养塑造更多劳动模范、金牌员工和工匠人才,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在岗位建功的拼搏奋进中展现人生价值。三要抓宣传引导。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多种平台载体,展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生活新作为,激励他们爱党爱国、奋发向上。四要抓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着眼互联网时代的便捷通道,建好网上网下职工之家,推进引导服务职工与网聚职工正能量常态化。
(二)突出教育培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必须顺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培养造就大批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激励广大产业工人既奋发向上,又技能过硬,做到“又红又专”。一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用好用足国家出台的补贴政策,发挥好职业院校主阵地作用,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终身职业教育制度。二要落实技术工人待遇。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注重首次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着力提高技术工人薪酬水平,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用鲜明的利益导向机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大提升。三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为职工创造学知识学技术的机会和平台,畅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通过完善考核机制促进“三型”职工队伍的发展状大。
(三)突出关爱农民工,做好产业工人队伍服务管理。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完善农民工服务保障制度。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要求,消除歧视,打破壁垒,降低各类准入门槛,为农民工的发展创造条件。二要强化“谁用工谁履责”制度。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大多企业普遍使用农民工,哪里有工厂、商场,哪里有建设、有项目,哪里就有产业工人、就有农民工,就有实际的劳动用工。要发挥国企优势,带动农民工成长成才。三要落实源头属地管理责任。大多数农民工及其父母等亲属户口仍在原籍,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积极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减轻后顾之忧,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一户一个产业工人”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措施的落实。
(四)突出干在实处,助推产业工人队伍成长成才。产业工人完成好生产作业任务是基本要求,实现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是共赢目标。一要紧紧围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这一主题,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提升工程,推动个人成长和任务完成。二要加强企业班组建设,强化班组培训、班组管理和班组文化建设,把加强班组建设作为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阵地,培养大批优秀班组长、先进班组集体和金牌员工。三要以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载体,构建新型“师带徒、匠帮兵”机制,培养造就大批“三型”产业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要建立完善科学完备的职工激励与考评制度机制,树立“能者多得、多劳多得”的鲜明导向,促进能者不仅多劳更能多得,构建优质高效的竞争环境。
(五)突出融入国家战略,引领产业工人队伍“走出去”。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大力实施以来,中国已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大批产业工人走出国门参与其中。一要充分展现中国产业工人风采。要时刻牢记时代使命,坚持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展现中国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追求卓越的技能素质,友好合作的文化品格。二要加强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国际交流合作。立足所在区域国家,通过研修学习、实操实训等形式,招录当地员工体现“本土化”。选派优秀技能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世界制造强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中外产业工人的互学互鉴。三要高度重视“走出去”员工的人身安全。依靠国家力量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完善应急处突机制,积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走出去”的大批产业工人人身财产安全,营造安全舒心的涉外工作环境,激励广大产业工人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作为。
(六)突出制度建设,营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更好环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创造了新的机遇条件。一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不动摇,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进一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凸显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二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三要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最广泛、联系职工最紧密的优势,认真履行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牵头责任,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社会各方大力支持,扎实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图为武汉裕大华纺织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纺织操作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