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墙

2019-04-23

延河(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炉子母亲

一 心

父亲俯下身子,把手探进炉子内侧壁,掏出几块儿砖来。

砖墨黑色,父亲的手心也是墨黑色的。明明有手套却不用,母亲经常说父亲的手是万能工具,抹桌子、捏核桃、拧螺丝、掰木柴,就差当刀切菜了。父亲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啥工具也赶不上手灵活!”

我围着父亲转,有些着急地跺了跺冰冷的脚,又把冰冷的手揣进袖管里,催问道,爸,好了没有,火墙啥时候可以用啊?

“再等会儿,我还要勾缝。”父亲拿起线手套象征性地擦擦手,就扔到一边儿。白色的手套立刻沾上墨黑色,半开的口像委屈地咧着嘴。我赶忙捡起来,在母亲的唠叨来临之前把它掖到水缸后面。没办法,我小时候的偶像是父亲。

父亲用手在铝盆里拌和黄泥,直到有了黏性,才端到火墙边。我家厨房和客厅的整面墙,上半部分是实心的,涂了白灰。下半部分是空心的,青砖砌成。为了增大墙内空间,横着加宽了一块儿砖,自然就凸出墙面,成了一个平台。墙靠近厨房炉子的地方有个洞,夏天用砖堵上,冬天拿开,炉子里的热气就通进去,成了冬天必不可少的火墙。

父亲眯着眼仔细地寻找火墙上的细缝儿,他的眼睛挺大,却经常找不到东西。母亲很是纳闷,总是嘲笑他,“一双牛眼睛,瞪起老大,东西在眼前也看不到!”后来,这话也常常送给我,因为我成功地遗传了父亲的大眼和视而不见。

火墙一年用下来,砖缝的泥干裂或脱落,就会到处冒烟。每年一过十月,天气渐冷,父亲就必须修补火墙了。

父亲的手此刻成了泥抹子,对每个细缝儿认真地填补、抹平。我去院子里抱了些红柳枝和树根进来,开始生炉子。待火苗在炉膛里上窜下跳,并挺着身子冲向洞口时,火墙很快就有了温度。红柳燃烧的涩苦味儿和黄泥的土腥气弥漫开来,我闻着竟有股奇异的香。以至于后来对这两种味道近乎痴迷,就无须多言了!

当西北风呼啸而来的时候,鱼卡河冰封了,与东边的雪山一样,成了静止的雕塑。四周空旷,几只黄褐色的骆驼,随意地啃着干黄的灌木。它们步伐优雅,长长的脖子和起伏的驼峰,有着柔软的曲线,是单调的戈壁滩上最立体而流动的美。灰麻色的斑头雁成群地迁飞,排成“Ⅴ”字形,在空中掠过,偶尔发出一两声鸣叫,声音高亮而清冷。天地间愈发辽阔而沉寂,柴达木的寒冬真的来了。

早上,我们兄妹几个只露个脑袋,被子裹得紧紧的,不肯起床。父亲从不睡懒觉,早早地起来。他的活动流程我闭着眼睛也听得到,先用火钳夹开圆圆的炉盘,捅开面儿煤封着的炉子,铲入煤块儿,放壶烧水,把我们的棉衣、棉裤搭在火墙上。开门到院子里晨练,有力地打拳、踢腿,哈哈有声。然后进屋舀冷水,分别倒入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白色缸子和印花搪瓷盆里,刷牙、洗脸,他始终保持着军人作风。

我缩在被窝里,听着一壶水“咕嘟咕嘟”的声音响起。母亲起来了,她用热水洗完脸,再均匀地把水洒在砖地上,绝不浪费!矿区家家都有一个洗干净的大油桶,上面割个方口,卡在架子车上,隔几天去一公里外的鱼卡河拉水。冬天要砸冰取水,很不方便!

屋子里渐渐有了暖意,母亲油煎馍片的香味儿拼命往鼻子里钻,辣辣的川音往耳朵里钻:“你们几个懒东西,啷个还不起床嘞,不晓得不吃早饭要得胃病嘛!”

父亲走到火墙边,用手探探温度,抱起一堆衣裤扔在各自的床上,大声说:“赶紧趁热起来,不然又凉了!”如同军令,我们迅速爬起,抓起衣裤往身上套,果然火热!

晚上睡觉前,父亲端来一大盆水。我按照惯例,拿着小板凳占据背靠火墙的位置,作为唯一的女孩儿,大哥、二哥已默认了这个特权。小弟却不服气,经常和我争抢,迫于父亲对我的偏爱,往往不占优势。我们围着水盆,边洗脚、边拌嘴打闹。

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靠着方桌纳鞋底,雪白的棉线在她的手中每次拉伸,都有个漂亮的弧度。她的嘴也不闲着,说谁谁家的孩子一双鞋能穿两年,我们却不爱惜。数落大哥不该去踢球,把棉鞋踢开了花,二哥的脚长得太快……

我们充耳不闻,嘻嘻哈哈地用脚踢闹,水溅了出来。母亲呵斥几次,终于忍无可忍,便扯着嗓子喊父亲,你在干啥子,快点儿来管管这帮东西,我懒得费精神!这是母亲的绝招,每次我们犯错误时,她就在旁边煽风点火,父亲越听越来气,索性就动用武力了。

我们吐吐舌头,立即老实了些。父亲在外屋忙完事儿,健步走进来,拿个矮凳坐下。挨个把我们的脚擦干,放在腿上,轻轻地涂抹“马牌”油。青藏高原气候干燥,皮肤容易裂口。弟弟脚上裂口最多,涂的时候大呼小叫。为了促使吸收,我们一排坐好,把脚蹬在火墙壁上。青砖粗粝,摩擦时沙沙的,像父亲的手。

下雪天,在外面疯玩儿。到家后,母亲发现鞋子湿了,就沉下脸训斥我们不早点回来,随手从床底下拿出可换的鞋。湿鞋袜被放到火墙上,不多时,冒出热气,还有股或轻或重的脚臭味儿。母亲的手在鼻子前搧几下,嗔怪道,哪个东西的脚这么臭?我们都说不是自己的,抬起脚让她闻。母亲伸手轻拍在脚上,眼睛里却亮着暖暖的笑意,像灯芯上跳动的火花。

年根儿到了,矿区分年货,瓜子最多,父亲有时扛回来一麻袋,用以打发我们寂寞的嘴巴和漫长的寒假时间。母亲怕炒瓜子上火,就煮些五香味的,摊在火墙平台的白纸上,慢慢烘干。靠着火墙,嗑着瓜子,着着小人书,那是我童年记忆中香味俱全的时光!

整个冬天,火墙成了矿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温暖依靠。闲来无事,大家相互串串门。男人们坐在火墙边,掏出烟卷儿,你一支,我一支,喝酒、吹牛、下棋,最日常的是打扑克牌,输者脸上贴满小纸条。女人们也喜欢坐在火墙边,织毛衣、纳鞋底、咬着耳根儿说闲话。闲话多了,便生出许多事非来,自然少不了吵吵闹闹,倒也给无聊的冬日生活增加了不少生趣。

再荒僻的地方,孩子都能过成天堂。男孩儿们推铁环、抓西里虎子(壁虎)、到鱼卡河滑冰,热得满头大汗,脱棉袄,露出红秋衣、蓝秋衣、绿秋衣。女孩儿们穿着花褂子,麻花辫梢扎着红头绳,跳皮筋、跳房子、跳长绳,像飞来飞去的花蜻蜓。

直到夕阳像个蛋黄掉在山尖,溅出一片金黄,家属院就会传来大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呼唤。孩子们回到家,溜眼往火墙上看,炒好的菜热在上面,又是白菜、土豆、萝卜,就有些丧气。

只有到了春节前夕,那上面才摆满了一盆盆美食,油炸的麻花、馓子、焦叶、猫耳朵、带鱼,风干牛羊肉,还有醪糟、枣馍、包子、花卷儿……我们在外面玩饿了,回来直冲向火墙。先焐焐冻红的手,然后抓着食物就往嘴里塞。母亲过年是不打人的,顶多剜两眼说,狗东西,手也不洗,当心肚子痛!我们才不管呢,手里抓一把,转身又跑到门外去了。

我十二岁时离开家,到马海农场读初中,借居在父亲的朋友家。他们家风严格,男主人整天板着脸训自己的孩子。我虽不在内,却也生怕越雷池半步,做事低眉顺眼,压抑得要命!他们的生活颇为俭省,即使饿得肚子唱戏了,也要等到吃饭时间,馒头平时锁在橱柜里,看得见拿不着。晚上早早封了炉子,半夜常常冻醒。后来我死活不肯去了,宁愿到学校住宿。

住宿生活更是清苦,二十几个人一个房间,一只总是生不好的铁炉子,熏得人流泪、咳嗽。有时半夜火熄灭,冻得全身蜷缩成了冰疙瘩。早上,抖抖索索地穿好衣裤,赶紧生炉子。烟熏火燎中,把脸盆放在火炉上,盆里的冰块儿勉强融化,凑合洗把脸,干吃几口来不及烤热的冰馒头。不知何时,脚掌扎了根刺,居然化脓了,疼得用脚跟跳着走路。我开始疯狂的想家,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哭着哭着睡着了,梦见弟弟跟我抢火墙边的位置!

有天放学后,我无精打采地走向宿舍,远远儿的看到一个人,竟然是父亲。他跨在自行车上,双手握把,一只脚支着地,朝我笑着。

爸,我狂奔过去。

“我们搬下来了,刚收拾好屋子,今天开始回家住,走吧!”父亲拽拽我的辫子,大声说。我和小时候一样,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轻靠在父亲环拥的手臂里,安然如故!父亲沿着一条沙土路,蹬车而行。两旁是农场大片冰冻的盐碱地,几棵枯瘦的杨树,迅速退后。清朗的蓝天、白云,在前方不断地延伸着,似乎没有尽头。我开心地哼着歌,父亲也加入了哼唱,寒风追过来,扬起一路歌声一路沙尘。

新家,又砌起一面崭新的青砖火墙,熟悉的红柳、黄泥的混合气味,热烘烘的!母亲正在蒸馒头,催促我到火墙边暖暖,马上吃饭。我背靠着火墙,将手心反贴上去,冻僵的指腹很快有了灼热的痛感。突然想流泪,这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儿,在经历了寄人篱下和孤冷无依后,对“幸福”这个虚无缥缈的词语,有了内心深处最真切的体悟。

日子在火墙一年又一年的修补中过去。父亲的眼睛越发找不到细缝儿,母亲依旧嘲笑他,佝着胖胖的身体盯着火墙亲自找。她得了高血压,脾气暴躁,老抱怨操心的事儿太多。说归说,却始终对家里的开支精打细算,把每分钱都安排得各得其所。一个持家的母亲就是一个出色的会计师。回顾以前捉襟见肘的生活,上有老人要赡养,中有兄弟姐妹要帮衬,下有四个孩子要消费,她是怎么用微薄的工资支撑起那么庞大的开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长大了。大哥、二哥到城市里工作,先后成家,屋里安装了暖气。我和弟弟在外面读书,宿舍里也有暖气,又干净,又暖和!春节回去,家里冷清清的,火墙寂寞得像父母的脸。全家人到齐了,才有些人气。父亲不时地往炉膛里填大块儿煤,炉膛烧得通红,“家里就得人多,人少了热不起来!”说话时,左边嘴角衔着的香烟抖动着,在赤红的火焰和淡灰的烟雾中,他微眯着眼,神态安足!母亲整天在厨房里忙,火墙上摆满了食物,我们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争抢,又总嫌火墙不如暖气热。父亲脸上挂着歉意,没事就往炉子里添煤块儿。天不亮起床,早早地捅开火炉,烧热火墙,希望用一个家的温暖,来挽留我们远行的脚步。

可是,我们很快一个个飞走,离家越来越远,我更是远至江南工作。江南的冬天绿意盎然,满树的茶梅开出艳艳的红。可是屋里屋外却阴冷潮湿,寒气沁骨,让人无处逃离。特别是清冷的夜晚,孤身一人,窗外檐角滴雨,落入心间,聚成细密而疼痛的乡愁。我坐在寝室的被窝里,含着泪,一封一封地写家书。

你二哥离婚了,他工作忙照顾不过来,把孩子放在家里。今年我好好修补了一下火墙,暖和得很!父亲回信说。

你妈刚刚出院,身体好些了!我把大床直接搬到火墙旁边了,让她挨着睡,相当舒服。还别说,今年冬天没感觉到冷。父亲又回信说。

父亲的每封信都充满平静的温暖,像那面火墙。想起多年前一个阴郁的午后,少女时代的我因同学的离世,第一次对生命消逝感到难过和恐慌。父亲不动声色,坐在沙发上,抽着烟,幽幽地说:“人一辈子会遇到不少痛苦的事儿,这件事过去,那件事又来了,你逃也逃不掉。没办法,只能扛!扛扛就过去了,日子总要向前看!”我惊异于他的眼神,里面没有凄然的哀伤,而是像驶过暗礁、漩涡和强烈风暴的船只,伤痕累累地泊在阳光海岸,平静而沧桑。

父亲幼时病重,差点丧命。他最终在那个叫作滴水的极贫的小村庄顽强地活下来,倔强地走出来。那一年十八岁,七年的当兵生涯里失去七位亲人,包括我苦命的奶奶。从西南到东北,再到西北,几十年的辗转颠沛,太多的聚散离合,太多的是是非非,太多的不尽人意,如无数条细缝儿,散布在他残缺不堪的岁月里。

他的生活就是一面不断修补的火墙,努力抹平那些裂开的细缝儿,在寒冷的日子里保持温度,仿佛成了他的生命常态。

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父亲的哲学呢!

猜你喜欢

炉子母亲
母亲的债
娘家铜炉子
炉子里的乡愁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精明的家庭主妇等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