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之间
2019-04-22张桢浩李平
张桢浩?李平
摘要:赣州福寿沟是古代保存至今并仍在使用排水设施之一,通过建立“沟渠-水塘-江水”体系对雨水进行承接,从而减轻水涝之患。近年来,郑州频发的城市内涝对城市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使得今人通过对过去的回望探索完善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赣州福寿沟;城市排水;郑州
一、赣州福寿沟的背景及其系统
赣州地处江西省南部,章,贡两江沿城西、东两边合成赣江后北流。赣州地处盆地之中,四面来水汇集于章、贡两江,加之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年降水量1400-1500毫米。(1)故洪水为城市之最大隐患。如果城内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那么在面对强降雨时城市便会出现内涝。赣州城因其形制旧有“龟城”之称,赣州城内西北有田螺岭、百家岭等小山和台地,地势较高,而东北,东边和东南边地势较低平,全城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龟背形。(2)赣州人民在生活中逐渐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但并不完备。北宋年间,知州刘彝在任内完善了排水沟渠,因其在地图上走向酷似篆字的福寿二字,故称之为福寿沟。
福寿沟在刘彝任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形制“阔二、三尺,深五、六尺,砌以砖,覆以石。纵横纡曲,条贯井然。东西南北诸水俱从涌金门出口,注于江。”(3)同时,为了防止江水大涨时倒灌城郭,刘彝在排水口设计了水窗“…城东北濒江,作水窗,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遂息。”(4)福寿沟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为历代所沿用,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其进行疏通和整修。福寿沟系统地下部分由下水廊,检查井,沉井构成,下水廊据测量为0.8米宽,1.3米高,接近排水口时,下水廊往往会扩大。(5)这远大于当今城市普通下水管的口径。检查井和沉井与现代相近,可供维修人员上下。而沉井可以将沟内流水中的泥沙进行汇集,在疏通时可以减少工作量。福寿沟因地势起伏而建,具有自然坡度,在福寿沟内拐角处古有可以自动耙游垃圾的石狮爪——扒开可能造成淤积的垃圾(6),现已无存。福寿沟的地面部分则是由排水口、墙边短沟和水篦组成,排水口将居民家中污水导出,排放到墙外的短沟。墙外的短沟承接多户居民家内污水后,在墙角或拐角处常常设置水篦,水篦通常为石质,上面设计有多重圆孔。而在赣州灶儿巷内的水篦则设计为铜钱状,具有艺术气息。福寿沟在面对普通暴雨时,排水口处水窗会开启放水,而在上游发生洪水后,水窗由于水力作用自动关闭。在面临洪水无法排出的问题时,城市内湖泊的调节作用就体现了出来。福寿沟与城市内湖泊是相互连接的。雨季,雨水就近排入街边附近池塘,暂时将雨水蓄积起来。待洪汛过后,河水水位降低再慢慢排走。(7)福寿沟对洪水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这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中也是可以借鉴的。
二、郑州地区的下水管网现状
对于郑州居民来说,郑州下水管网的排水一直是一个问题。郑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城区西南丘陵接新密北部嵩山余脉,地势向东逐渐降低为黄河冲积平原。郑州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极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城区部分低洼地区在大雨后常常出现内涝现象。郑州实行雨污分离制下水系统,而在排放雨水方面,郑州采取的是就近排放原则,分别从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七里河等泄洪河道汇入贾鲁河外排。(8)郑州市的下水管网主要以水泥涵管为主,在部分新建地区采用塑料管。郑州市将排水不利总结为以下五点:(1)城市建设速度加快,水面率下降,地表径流不断增大;(2)城市排水管网的问题;(3)河水顶托;(4)城区河渠局部泄洪能力不足;(5)市民不文明的习惯。但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城市排水管网本身。城市排水管过窄且不利于长久维修使用。就高新区为例,其采用的塑料排水涵管直径只有半米,在真正遇到暴雨时往往排水不及至于堵塞,更关键的是清淤不便。而且,多数道路水篦井存在着树叶或垃圾积存现象,市民对排水的漠视可见一斑。值得深思的是,郑州主要流经河流仍然采用的是硬化设计,切断了河流与环境的联系,且需要定时清河(例如金水河最近的清河)。城市大学能够很好的反映一个城市的特点。郑州大学在下水上也浓缩了郑州的几大问题,一是校区西部主干道下水管网堵塞严重,在部分地段直接无法通水。二是宿舍园区内不规划雨水管网,且路面过平没有坡度,在下雨后常常会出现积水现象,严重影响通行。郑州大学在雨天成为郑州海洋大学也是在所难免的。
三、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反思
从古至今排水设施都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人们回往过去,常能发现对现实有所启发的历史经验。相较于赣州福寿沟,郑州的排水设施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对老旧排水管道进行更新,可以改建为管廊形制,方便维修人员下井进行日常维护;第二,对已经建成的下水管道进行疏通,进行日常修整以便夏季强降雨排水。第三,针对平原地区排水管道过长需要多级泵站的问题,郑州可以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在路口旁建设街角花园,建设池塘对周围街区楼层的雨水进行收集和沉淀,同时美化街区环境。排水设施的主体使用者是人,郑州作为新兴城市需要对公民素质进行提升。赣州居民在使用时常常注意疏通支沟不至壅塞,郑州市民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向沿街排水设施中排放污水。我们在抬头仰望城市高楼万家灯火璀璨时,更需在城市的“里子”排水设施上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
注释:
江西省赣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赣州市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第80页。
吴庆洲:《龟城赣州营建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年02期。
(明)余文龙,(明)谢诏等纂修:《赣州府志》,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第71页。
(明)董天錫撰修:《赣州府志》,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第478页。
吴庆洲,吴运江等:《赣州“福寿沟”勘察初步报告》,《2015年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论文集》。
袁彦:《赣州宋城文化研究》,赣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冯长春:《试论水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利用途径——以赣州市为例》,《城市规划》1984年01期。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郑州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2018》,郑州市政务服务网,2018年6月4日。
http://public.zhengzhou.gov.cn/02MA/95522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