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工匠们的工伤往事

2019-04-22刘明烨李战洲

当代工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洪家张辉车工

刘明烨 李战洲

2018年10月24日,北京职工之家酒店中国工会十七大辽宁分会场,王尚典、张辉和洪家光同时现身,他们是本次大会的代表,也是辽宁代表团中仅有的三名车工。

虽然一线车工在代表中并不多,但毫不夸张地说,有这三位在场,足够代表当下辽宁车工最高水平。会议休息时,看见他们聚在一起,我异常兴奋,这三位工匠国手在一起的聊天会不会变成一场剑拔弩张的较量,一场辽宁车工领域的“华山论剑”是否就要开始?

强烈的好奇心催动下,我坐到了他们身边,想听听这些来自一线的大国工匠都在聊些什么。

“我16岁参加工作,一晃都33年了。”张辉说。

“可不,还记得咱俩同在一个集训班学习,准备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那都是12年前的事了。”王尚典感慨。

“这几年咱不都挺好吗,国家对工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听完这次大会工作报告,以后干工作的信心更足了。”张辉和王尚典是旧相识,也是同时期车工大赛中的竞争对手,如今再见,颇有相忘于江湖的故人情谊。

“我也工作20年了,我认为当工人就要沉住气,一门心思把活儿干好,总有出头的一天。”洪家光在三人中年纪最轻,又刚代表劳模进行过全省演讲,所以说话时情绪最高。

“遇到挫折也不放弃,能战胜自己,一切就OK了,我的经历告诉我必须这么做!”受洪家光的感染,连向来腼腆的王尚典的也燃了很多,他断指后二次腾飞的成功经历,让他的话更有说服力。

王尚典把三人的话题拉到了工作上,他用左手食指点了点右手的伤疤,“现在单位要求可严了,逢会必讲安全,随时有监督员拿着手机到车间拍照,被拍上的就得通报,批评、处罚,严重的直接开除。”

“严格管理绝对是好事。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不小心踩上一块铁屑,脚底一下子被划开了一道大口子,缝了好几针,从此就牢牢地记住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了!”张辉接过话茬。

“有一次搬料,料滑下来,把我的手砸坏了。生产那么多环节,不知道哪个环节会出问题,真得把安全意识时刻放在心上。”洪家光补充道。

没想到,难得聚首的辽宁最优秀的三个车工,却没有聊及技术,而是互吐苦水,说起了那些年,自己受过的工伤。

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被人们誉为“断指英雄”的王尚典。“那次工伤差点儿断送了我的前途。”说话时他又把右手在胸前挥动了一下,与常人扁平的大拇指不同,他右手大拇指像个小拳头。在其他媒体报道王尚典的工匠事迹做配图时,曾经给这个“小拳头”一张特写。这张特写,对王尚典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疼痛,更是一名产业工人遭遇事业沉重打击后,绝地反击的荣耀。

2005年的一天,王尚典照常的忙碌,他要赶生产任务。那时的他已经铸就传奇:1999年技校毕业后,他进入锦西石化机械厂金工车间,拜在全国劳动模范张瑞卓门下学艺。师傅教的好,徒弟勤奋聪颖。很快,青年王尚典便脱颖而出,2001年,他夺得锦西石化车工状元称号,而且在这个位置上连续坐了3年。接下来,他又先后在葫芦岛、辽宁省车工大赛中获奖,直到全国中央企业技能技术大赛银奖。

那天,王尚典已经完成生产任务,不过觉得自己身上还有没用尽的力气,再加上评上劳模的兴奋劲还没过,便在工位上开始给自己加任务。“那时候,当劳模就得比别人出更多的活儿!”25岁的王尚典这样固执的认为。

不过,他确实有些逞强,毕竟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身体早已在超负荷工作。记不起是因为疲劳还是疏忽,他的右手大拇指一下被压在机器下,然后是一阵钢铁碾压皮肉的声音。等他感到钻心的疼时,血已经咕咕地地冒出来,溅得车床、工装、地面……哪儿哪儿都是,王尚典有些眩晕,好像眼前的一切都被染红了。

在这次加工事故中,王尚典的右手拇指粉碎性断裂,被定为六级伤残,只能将左脚的第二个脚趾移植到手上。这对于热爱一线工作的王尚典来说,影响很大。没有了灵巧的右手,连拿汤勺、筷子都很困难,更别说加工精密的工件了。

“我很害怕,怕自己今后的路就这么断了,怕见师傅,更怕自己再也走不出去了。当时我的孩子才两个月大,我一直问自己,以后该如何把这个家撑下去……”病床上的王尚典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当中。

“幸运的是,全世界都没有放弃我。”王尚典说,受伤期间,幸好有公司的关怀和家人的鼓励,这才让他逐渐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想通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需要扛起来的还得扛起来。必须要拿出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再拖下去,不只我会垮,我的家也会垮掉。想要不再让那些关心我的人为我担心,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树立信心、重新站起来。”

出院后,他开始试着练习右手,从最基础开始,即使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反复练习。

“由于神经和肌肉都是新接的,新手指像不属于我的身体一样,动都动不了。”王尚典手术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手指的灵敏度。

“很多时候,我只能死死地盯着手指,憋得满头大汗,手指却纹丝不动。”王尚典说。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在日复一日地坚持锻炼下,两个月后,王尚典终于能让受伤的手指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动起来。此后,他便开始练習用筷子夹花生豆,从这盘夹到那盘,然后再夹回来。“每完成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成功。”王尚典说。

车间考虑到王尚典的身体状况,准备派他到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小的岗位,但是被他拒绝了。“我不甘心就这样倒下,不去搏一次,我怕自己会后悔一辈子,即使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凭着这样的毅力与执着,王尚典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热爱的车工岗位。

他至今都记得重回车床边时的复杂心情:有因为信心不足而产生的忐忑,但更多的是顺利制作完成一件工件时的喜悦。

“我的手受伤了,但脑子没有受伤,我还大有可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重新投入工作的王尚典更加认真对待每一次生产任务,仔细研究每一个加工方案。

因为经验丰富,他受邀参与到公司特种垫片的攻关工作,他也不负众望,设计整理了整套特种垫片加工胎具的数据,针对大型工件设计制作出各种工装夹具,并总结出了多项工作经验与同事分享。這期间,他研究的快速调整高精度大型工件锥度误差的方法,解决了调整大型工件锥度误差耗时多的难题。这套方法在公司推广后,类似问题都得到了迅速解决,大大减少了调整时间,特别是在抢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12年,王尚典代表辽宁车工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举夺得冠军。

意外伤害并没有因为王尚典的“劳模”和“先进”身份就远离他。但正是因为他的劳模精神和经验积累,让他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毅力和能力,最终重回巅峰。王尚典说自己并不认同“断指英雄”这个说法,因为工伤只是逼着他创新,而没有逼着他成才,“英雄断指”才是他的人生写照。

转眼十几年过去,王尚典也愈加成熟。“劳模身上应该体现综合素质,成为劳模之前,除了技能、奉献,还有安全生产意识;成为劳模后,更要做到安全生产的表率。”王尚典说。

“手巧还得脑子活,你还是比我聪明。记得当时你还教我玩魔方来着。”张辉比王尚典大11岁。10多年前,他们在一个集训班学习。张辉喜欢摆弄魔方,但磨了半宿,却怎么也对不上颜色,最后还是王尚典教他才拼好。王尚典那时尚未断指,纤细灵活的手指,着实让张辉羡慕。与当时未尝过工伤之苦的王尚典不同,工伤这只老虎,在张辉参加工作不久,便狠狠地咬过他一口。

那一口,咬在了脚上。

“当时缝了三针,刺破血管还伤到筋了,好悬!”虽然事发在20多年前,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辉仍然寒毛直竖。那是盛夏的一天,天气炎热,为了凉快,他挽起裤脚,光脚穿鞋走在车间安全通道上。突然,左小腿一阵剧痛,他低头一看,一段带状车屑已经扎进了他的小腿里。

车床加工零件的原理就像以刀削铁,很多零件和废料都有锋利的断面,为了预防伤人,下工时,工友们会把它们堆放在不易伤人的位置。这块横在路上,如今横在张辉肉里的铁削,大概是哪个工友不留神掉下的。

张辉来不及追究责任,因为顺着小腿流下来的血,已经灌满了工靴。这时候脑子里只剩下遗憾,“要是把裤脚放下,可能就不会出事了。”他追悔莫及。

“只要生产中出事故,肯定是违章操作,这没的说。”张辉说。

对于伤脚事件,他事后做了分析:第一,安全通道上不允许有垃圾杂物,尤其是生产废料;第二,进入车间就要符合着装规范,比如不能卷裤脚;第三,带状屑不但伤人还伤设备,因此车工件时,不允许车出带状屑,如果出现了,说明工作前刀具没磨好,这也是安全隐患……他总结出一系列引发这次事件的安全隐患原因,但“我们俩肯定是都有错的” 。张辉坦言自己虽然是受害者,但同时,也是这场事故的违规者,自己难辞其咎。

出事后不久,抚钢开始全面推行了“5S”管理和安全生产现场定置管理,上至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操作室及相关生活区域,下到厂房安全设施、安全警示标识、备件物料置场、专用安全通道等生产作业现场,所有部位都有清晰醒目的标线界定,实现了区域必有图、有图必有物、有物必定置的目视化规范管理。而且实现了上有公司安全处专职人员巡查,中有分厂、作业区人员现场监督,下有班组安全员随时提醒纠正。企业自上到下,形成了一套立体、严密的安全督导网络体系。

不仅如此,对像张辉这样的生产一线岗位员工,厂里还额外加强了安全管理。即岗位员工从走进厂房到机台操作,每个行为每个动作全都在明确的安全指令规范下进行,稍有违反就会受到纠察惩戒。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除了每年一次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月和春秋两季的安全大检查活动外,对调岗转岗人员以及新进厂人员还要进行安全三级教育。尤其近几年来,国家要求对制造行业公司进行“三体系(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认证工作,每年要深入到企业全方位审查。除此之外,公司还会开展一次模拟内审。这些审查的开展,不但要求各种危险作业要有完备的横向纵向确认程序,员工每月还必须进行一次安全培训。班组每周要开展一次安全活动,查找思想隐患,制度隐患和生产设备行为隐患。活动中大家通过生产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揭批查改。

此后的20多年间,张辉从未出现过安全生产事故。

现在,张辉也开始使用数控车床。因为有保护装置,数控车床比手工车床安全很多。即便如此,只要走进厂门走进车间,他安全生产的弦立即紧绷起来。数控车床也是机器,是机器就会耍脾气。

“其实,不只误操作会伤人,咱们每天和铁伙计作伴,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洪家光听两位车工前辈的工伤往事,唏嘘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他是三人中最熟悉数控车床,而且是唯一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车工,所以特别能体会到科技进步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促进作用。

“可不,车床工艺日新月异,它会让受伤概率越来越小。毕竟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事儿了。”王尚典说。

“用机器手代替人手,确实能在作业时保证安全,但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洪家光曾在搬运工件时,因为体力不支把左手指砸成了粉碎性骨折,而后的两个多月,他都是靠一只手干活儿,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自己是因小失大。“如今,厂里给工人配了各种辅具,有起吊的、运输的、包装的……这些都能起到安全生产的作用。洪家光说很多事故,其本身并不存在管理缺陷和违法违规生产行为,而是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有限造成的。想改善,就得加强新型设备的投资,毕竟,职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不只是技能投资,安全投资也是必要的。

一个多小时的会休时间在三位车工的工伤故事里转眼即逝,参会代表陆续回到工会十七大会场。 “技术无止境,所以我一天都不敢懈怠。但只有保证安全,才能干的长远。” 洪家光聊得意犹未尽,但也只好起身,准备回自己的代表席。

“很多人比我们有天赋,结果中途放弃了,很可惜。我们也走过弯路,但是坚持下来了。” 听王尚典说完这句话,张辉会心一笑。

猜你喜欢

洪家张辉车工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数控车工应用探讨
张辉
洪家光磨削二十年
车工实训车间现场星级管理方法研究与探索
洪家光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吃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断送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