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志强:给空中战机当“大医生”

2019-04-22悦纳

当代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友飞机技能

悦纳

他们心有精诚,手有精艺。

他们技高胆大,巧夺天工。

他们守护经典,攻坚创新。

他们练技修心,兼济天下。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用极致追求,书写新时代匠人精神。

系列专题——

为您讲述新时代大国工匠。

我把针和铁丝递到孙志强手上,为了提高难度,我特意选了一个针孔最小的。他双目微闭,表情淡定,对于我的发难好像波澜不惊。孙志强左手提针,摸出针孔的方向后,右手直接引着铁丝的一头缓缓穿过,整个过程不到10秒,没有任何试探性的动作或停顿,一气呵成。

孙志强睁开眼睛,露出一个儒雅的笑容,“战斗机是高度集成的精密系统,装配检修时,操作空间往往只能容纳双手,有的电路零件甚至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凭借经验手感。”他说,闭眼穿针是为了锻炼自己“盲操作”技术而留的作业,每天下班后都会练习。这个动作他已经做过几千次,早就驾轻就熟,更何况,如今他每天的工作要比穿针复杂得多。

孙志强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装厂的装配工,今年33岁。虽然进厂才10年时间,但他已经是维修电工、飞机装配工两个专业的“双料”高级技师。不仅如此,他还是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最年轻的盛京大工匠。“我干的工作好比飞机制造的神经外科医生和循环内科大夫,一旦哪根电缆短路、导管堵塞,就会直接威胁飞行员和飞机的安全。” 孙志强说,医生手上托着的是患者的生命,而他手上是国家托付的重器和飞行员的生命,所以,在工作中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2009年秋天,孙志强以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和学校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沈飞公司员工。“我这个农村孩子能成为大国企的一员,太不容易了,我一定珍惜机会好好干,做能工巧匠。” 孙志强说沈飞给了他翅膀,但能飞多高多远,还得自己努力。从入职那天起他全身心的修炼技能,白天在单位学习时间很有限,他就把自家的阳台改建成学习工作室,专门用来练手艺。朋友找他打球、郊游、聚会,都被他一一谢绝,伙伴们都说他是走火入魔,他却乐此不疲。

那时,孙志强每个月只有1100元的工资,他却过的很富足。“学技术是件如饥似渴的事,心思全用在这儿,就没有其他花钱的机会。”很多与孙志强同期上班的小伙伴花光了工资,还向父母要钱,而他每个月能拿出100元钱孝敬父母,还能再挤出200元钱买专业技术书籍,书店买不到的就去网吧下载。直到今天,他每个月还要用1/10的工资专门用来购买各种学习资料。“技能和技术是相辅相成,技能的瓶颈需要技术来打破,而技术又需要技能来实现。”书本学习不仅让孙志强眼界大开,也让他懂得苦学巧干的道理。

常言道:车工怕车杆、钳工怕钻眼、铣工怕铣扁。孙志强从事的飞机装配工作,最怕的就是在飞机仓内遗留多余物。由于飞机装配过程涉及成千上万个元器件、零部件,绝大部分操作空间只能容一个人蜷缩着工作,总免不了小米粒大的保险丝头遗落在机仓。这些小家伙用常规的方法和工具很难清理干净。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厂里也想了很多办法,虽然有改善,但一些特殊工作区域还是鞭长莫及。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飞机的实战性能,甚至会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几十年来,这个棘手问题一直困惑着大家。

“空中没有停车场,试飞没有后悔药。”孙志强说,飞机的每个零件都要做到万无一失,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决心好下事难办。面对千头万绪的电缆和导管,任谁都是无从下手。这是个连工程师都无从破解的难题,孙志强一个技术工人要把它拿下,确实很为难。

“这是在一线发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要在一线寻找。”丰富的装配经验,培养了孙志强就地取材的智慧。他决定从生产工序中逐一排查,寻找突破口。在仔细观察了60多个工友的操作过程,又和10多位老师傅沟通交流后,孙志强发现,很多老师傅在工作中不仅有一套独门手段,还会改装一些小工具为己所用,他们管这叫“手巧不如家什妙”。这让他茅塞顿开,“我为啥不从每个工友干活用的夹剪上找突破呢?”说干就干,他先后采取胶布粘接、油膏粘接、黑胶皮粘接、白橡胶粘接等方法,经过3年多、近百次的试验和改进,最终将普通的克丝钳子改制成专用的小神器,彻底杜绝了沉渣遗落的隐患。

小试牛刀成功的惊喜,让孙志强尝到了创新的甜头。随后几年,他在工作中总结提炼技术改进建议30多条,摸索归纳故障排除方法300多个,这些建议和方法正在航空武器装备制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孙志强也荣获了全国和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辽宁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每当看到我参与制造的战鹰从辽宁舰上神勇起降,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去年,孙志强在辽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作为一线代表讲话时说。此时,他已是满载光环,却看不到一丝的骄傲和自满。当被问到他获得如此众多荣誉有什么感受时,他说:“刚入厂的时候,我看到尉凤英、王刚、方文墨这样的先进人物,就在心里埋下了榜样的种子,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飞机通电调试一直是一个难题。一次,一个未知故障让生产被迫停工,公司上下和客户代表都心急如焚。按照常规排故手段,需要把飞机安装好的电缆和元器件一一拆卸测试,然后再重新组装。这样做费人费力不说,耗费工时是组装一架飞机的两到三倍。

车间里因大家束手无策而陷入一片静寂,就在此时,孙志强挺身而出,在众人质疑的目光里,高声喊了一句:“我来!”

孙志强平日里总是不温不火,一副书生气质,几乎没人听他大声说过话,这一次爆发确实让人意外。“我问自己,作为一名劳模,别人干不了的难活儿、闯不了的禁区,为什么我不能试一下呢?想到这里,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回忆起当时情景,他自己也感到意外,这也许就是工匠精神的真情流露。

之后,孙志强开始专心查图纸、找原理、用仪表测试,不断的回归原点,經过大海捞针般的排查,终于在上万条线缆中,发现了一个虚连的插头。正当工友们以为故障排除而松一口气的时候,另一侧信号又发出故障报警,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工友们的情绪降到了极点。孙志强看出大家沮丧,便鼓励道:“习总书记说过,‘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从咱们手里出来的必须是精品,那可是要翱翔天际的战鹰,将来我还指望它给咱们沈飞争脸面呢!”通过观察,孙志强决定采用双向鉴别排查法寻找漏洞,这样可以成倍提高效率,但是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也更高,稍有误差就会前功尽弃,工友们看得出,他是要孤注一掷了。

经过48个小时连续奋战,孙志强终于排除故障。工友们情不自禁的为他鼓掌庆贺,有人说“工匠就是不简单!”也有人说“关键时刻还得靠劳模!”可这时的孙志强却转身快步离开现场,临走前只说了一句“我想到排故设备的设计方案,得趁热打铁画出来,先走了!”

孙志强有一套“秘籍”,就是他的工作日记,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笔记本,其中有几个笔记本的皮儿都已经磨损,看得出是经常拿出来翻看。随手翻开,每一页的字迹都很工整,不同的故障、不同的问题、如何发生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条理清晰,复杂问题还有孙志强画的图解。

虽说是秘籍,孙志强却从不吝啬与工友们分享,他的师傅王东新也对这套工作日记赞许有加:“他刚到我们班组时,我就和他说这个岗位很苦,能坚持下来吗?他说既然进入沈飞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他做到了,他的笔记给生产节省了很多时间,工作也是冲在前面,带领团队在一些创新和排故排难方面都做得很出色。”

“我取得的成绩与公司的各位师傅和前辈对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们都是我成长路上遇到的引路人。我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回报沈飞公司和众多师长对我的培育之恩。”孙志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单兵作战的方式已经不再满足现实生产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扩大班组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短短10年时间,孙志强不仅实现了个人技能的飞跃,他也像师傅们那样带出了一批高徒,并把各种知识、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他们。面对一年一度的飞机生产任务,孙志强坚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身边的年轻人,形成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能打硬仗的青年技工团队。

当被问到他还有什么理想或奋斗目标时,孙志强微笑着说:“人为什么活着,金钱不是唯一的标准,不能总计较个人得失。社会的认可,自身的价值体现,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他一直以自己能成为一名工匠而自豪。“如果可能,能在人民大会堂受一次奖,那人生就再没遗憾了。”說这话时,孙志强的笑容里带着羞涩,眼神却透着坚定。

猜你喜欢

工友飞机技能
飞机失踪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乘坐飞机
春·工友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下坡时会遇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