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丝钉是怎样炼成的

2019-04-22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鞍钢螺丝钉雷锋

辽宁省抚顺县望花公园,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易秀珍冒着大雪手捧花篮,颤颤巍巍地来到了公园内的雷锋墓前。易秀珍放下手中手绢,坐在墓碑前,轻抚着墓碑上的文字,陷入沉思,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已经隔了整整50年。易秀珍的思绪被拉回他们最后—次见面时的场景。

1962年4月上甸的一天,当时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的雪还没有融化,—趟列车缓缓地驶入站台,从列车上走下来一位年轻士兵,他双眼清澈,面露微笑,喜悦心情益于脸上。这是雷锋第二次回弓长岭看望易秀珍。

易秀珍比雷锋小一岁,是雷锋生前的同乡、工友。他们曾被编在同—个小组,坐同—趟列车从湖南到鞍钢当工人。那一年雷锋18岁,易秀珍17岁。在鞍钢工作期间,易秀珍为了见雷锋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雷锋省下的细粮都给易秀珍吃。雷锋在各个方面给予她帮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勉励。青春,懵懂。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这次见面后,在一段沉默之后,易秀珍先开了口,她哽咽着说:“你来晚了,我已经结婚了,我对不起你。”说完易秀珍便跑进屋,伤心地哭了。眼前的事是雷锋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手中的东西一下子掉在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掉了下来,却无法冲走他内心积攒的情感。

这次见面后,仅仅过了四个月,雷锋告别了人世,那一次见面竟成为了永别。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一起执行任务时,由于—起事故,雷锋不幸英年早逝。

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的消息传到鞍钢,得知这个消息的易秀珍,内心无比悲痛,回想起她与雷锋在一起日夜工作的日子,从相识到到牺牲,4年多的时间里,雷锋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她的脑海。

1963年2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年,3月5日,被定为雷锋纪念日。易秀珍每年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雷锋的精神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代的人。

雷锋有一个苦难的童年

1947年中秋节的晚上,本应是一家团聚的时候,可就在湖南望城的一户人家中,却是一片死寂。这家人屋中除了睡觉用的草席和几个破碗,几乎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屋内一片昏暗,这也让房梁上挂着的一条白布显得是格外刺眼。此时屋内的母亲对孩子说:“苦命的孩子,妈妈不能和你在一起了,老天保佑,你要长大成人。”随后母亲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外套,披在了孩子的身上,让他去亲戚家睡。在孩子离开后,母亲便上吊自杀了。这位母亲名字叫做张元满,而那个孩子正是雷锋。

雷锋七岁成为孤儿,是他的六奶奶给了他一个家。可是后来雷锋的六奶奶病逝,雷锋仅有的一个家又没了。这时雷锋的三叔雷明光找到了他,把他领回了自己家中,与妻子一起照顾。在雷锋看来,雷明光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他光明的人。雷锋在雷明光家中一住就是两年。这两年里,雷明光每次从长沙回家,总要买些东西给雷锋。雷锋加入学校的少先队,雷明光给他买新衬衣,自己的两个孩子却只有眼馋的份。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雷锋同样以真情来回报,而家书无疑是最好的诠释方式。雷明光再—次给了雷锋一个家,一个在旧社会被压迫的孤儿,也感受到了身处新社会的幸福。

从孤儿到县里的公务员

1950年初秋的—个早晨,望城县龙迥塘小学中,正在举办新生入学典礼,乡长彭德茂带着一名少年来到了这里,他告诉老师,这个少年叫做雷正兴(后来改名叫雷锋),是一名孤儿,县里决定送他来这里念书。

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发给他两本书,一个笔记本。他看到好多小朋友交书费、学费,也把乡亲们给他的几个钱拿出来,交给老师。老师看到便告诉雷锋,是党送你来读书的,并拿出毛主席像,跟雷锋说,是他老人家送你来读书的。

雷锋激动不已,他告诉老师,他不会写字,但是他想学写“毛主席万岁”这几个字。老师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这五个字也深深地印在了少年雷锋的心里。

雷锋在上学时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时,他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每个人都认为他会继续读书,可他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雷锋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说了一段话,他要回到家乡,不再念书,帮助家乡的建设。这是为什么呢?湖南纪念馆原馆长雷孟宣说,雷锋放弃继续上学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开展了扫盲运动,雷锋觉得是党救了他,乡亲们养育了他,农村不识字的人多,他要回乡帮助扫盲,他不止一次从彭德茂乡长那里听到,整个乡能读报纸的只有一个人,乡长也多次流露出想要雷锋教他们识字的愿望。二是,雷锋的吃住以及学费都是乡里免费提供的,乡里负担也很重,雷锋体贴乡里的难处,他主动找到乡长,要求回乡。

雷锋从一个孤儿,到有了家,有学上,来自家人和乡亲们的帮助,让他的思想有了转变,他想更早地回报帮助他的人,他要回乡报恩。

1956年回乡工作的雷锋,在乡长彭德茂的推荐下,当上了乡政府通讯员,也就是在这里,雷锋遇到了他前进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时任望城县委书记的张兴玉。这年冬天,望城县委书记的公务员当兵走了,区委书记把雷锋推荐给了张兴玉。张兴玉是南下干部,祖籍山西,是位老革命。得知雷锋的身世和经历之后,一方面因为他工作成绩很突出,另一方面知道他是个孤儿,有意照顾他,便安排雷锋当上了县委公务员。

张兴玉对雷锋格外关心爱护,无论是下乡,还是参加各种会议,张兴玉总是带着雷锋。雷锋也非常勤勉,不管张兴玉工作到多晚,他永远都在旁边守候着。

一颗被踢飞的螺丝钉影响了雷锋的一生

1956年,刚到望城县委工作不久的雷锋,跟张兴玉去下乡,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

张玉兴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玉兴听了,一聲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陉。

第二天,雷锋跟着张玉兴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玉兴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只见张兴玉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交给雷锋,雷锋打开信封里面放着的正是那天张玉兴捡起的那颗螺丝钉。这也是雷锋对“螺丝钉精神”最早的感知,雷锋再加入自己的思考,就有了雷锋那篇著名的“螺丝钉”日记。

刚刚迈入县委的雷锋,再次感受到了社会给予自己的温暖,在这里人们接纳他,帮助他,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听说县里要买拖拉机,雷锋一下子捐了20块,得到了团县委的大力表扬,并发给他一张“热情捐献人民币20元整”的纪念证书。在1958年的中国,5块钱就足够一个六七口人的家庭好好过一个春节,雷锋又是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来捐款买拖拉机呢?

雷锋捐款的事迹数不胜数,他为县委买拖拉机捐款20元,为灾区捐款100元,资助战友20元等等,随着这些数字的曝光,有人提出了质疑,雷锋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帮助别人。

为此我们根据雷锋的工作经历,算过一笔账,1956年当公务员期间,雷锋每月工资23元,到了1958年当上拖拉机手,工资是每月32元,再到鞍钢当工人,每月工资36元,到了部队,每月津贴是8元,我们统计了一下,雷锋全部的收入大概1400元钱。

雷锋是孤儿,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生活又很节俭,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照相。这也解释了照片中的雷锋为什么会有皮夹克、手表等在那个年代看似奢侈的物品,他也完全有能力从经济上帮助别人。

螺丝钉精神是这样炼成的

1958年,中国工业建设蓬勃发展,湘潭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都来望城招工人。南方人不习惯北方寒冷的生活,很多人都报名去了湘钢、武钢,而雷锋选择了鞍钢。

雷锋在前往鞍钢当工人的路上,他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雷锋在经过武汉长江大桥时,站在江边仰望了大桥许久,眼里还闪着泪光。他和身边的人说:“钢铁,原来都是钢铁,中国江洞多得是,今后还要建多少这样的大桥,该需要多少钢铁。”他领晤到了自己即将要承担的是多么重要的工作,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去鞍钢为祖国炼钢铁的决心。

在鞍钢时期,正值国家需要补充新兵,雷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但他入伍体检并没有合格。雷锋是怎么当上兵的?当时雷锋所在部队负责招兵的兵役局副政委余新元那里,發掘到了雷锋当兵过程的细节。

余新元说:我曾经是—名红军,深知自己当年为什么一心要加入红军。看到当时的雷锋,就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同是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的人,我与雷锋有着类似的经历。在与雷锋一次次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了雷锋对新中国的热爱,感到他是个值得培养的好青年,于是便暗下决定,一定要把雷锋送到部队去。余新元向当时的市委书记报告了雷锋的情况,得到了市委书记的支持,他又找到了当时负责体检的医生,请求他们帮忙,于是雷锋就有了一份写着“水兵合格”的体检表。

雷锋体检终于合格。但是,这边刚摆平,那边又出岔子,雷锋的政审关又出了问题。原因是雷锋没有政审档案,海军部队说什么也不接收。于是,余新元便找到了当时主管招兵的团军务参谋。戴明章之前接触过雷锋,对他的事情也有所了解,便答应和部队首长请示,最后部队同意接收雷锋。虽然部队同意接收雷锋,但他只是预备兵员。当时部队招新兵时,为了保证兵员质量,初选时,每一百个新兵里,多招8个人作为预备数,叫做预备队,预备兵员也发正式《入伍通知书》,一旦正式新兵到部队复查不合格,空下来的名额由预备兵员顶上,从而保证完成征兵任务。

雷锋成为了预备队,但是预备队是不给发军服的。因为没有政审档案,雷锋一直无法成为正式士兵。就在新兵出发前的8小时,雷锋的政审档案还是没有找到,此时的戴明章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通过军用电话,向给团长报告了雷锋的情况,并请示是否带回雷锋,团长回答很果断,一切都由戴明章决定。这时的雷锋才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

雷锋到达部队后,戴明章又专程去了一次鞍钢找寻雷锋的政审档案,因为当时厂里爱惜雷锋这个人才,想把他留在工厂,在雷锋出发前,并没有把档案交给部队。但是他们可能没想到,这个惜才的举动险些让雷锋没有当上兵。正是因为余新元、戴明章等人的帮助,雷锋在他追梦的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从感恩,到螺丝钉,再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我们看到了雷锋思想发展的轨迹。—个受尽苦难,流离失所的孤儿,找到亲人,他本能地去报恩,在报恩的过程中,又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还获得了不断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余新元、戴明章、彭德茂、张兴玉、雷锋的三叔雷明光等等的好人,对他的影响、帮助,都使他的思想在变化、升华。最终,他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集体中,他的行为由本能发展到自我要求,才有了我们现在大家都熟知的雷锋,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

让我们再看回开头那篇雷锋在1958年6月7日写下的日记,“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日夜坚守在生活的岗位上。”这篇日记好像就是雷锋的人生轨迹,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流浪漂泊,到有了新的家,有了生活的保障,也正因如此,他才愿做一个最小的螺丝钉,无怨无悔地投身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雷锋的初心在哪里?也许这篇日记就是最好的体现。

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易秀珍依旧会坚持每年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为她的这位老朋友扫墓。易秀珍在鞍山待了半个多世纪,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她和雷锋之间的故事除了她老伴,她很少和身边的人提起。雷锋在她心中总是笑眯眯的,是那么阳光、英俊、帅气。

猜你喜欢

鞍钢螺丝钉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拧螺丝钉的人
《鞍钢故事》创作谈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
雷锋与“螺丝钉”刘思乐的亲密接触
略论“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