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的环节及保障措施
2019-04-22曹同国
曹同国
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刻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实践证明,将应急疏散演练与大课间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应急疏散演练,是提升应急疏散能力的一条非常可行的途径。然而,疏散逃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进行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确保在险情发生后处危不乱,快速、有序地进行疏散。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环节进行。一是应急指挥。大课间铃声一响,广播系统发出地震警报和火灾警报险情信号。二是应急避险。在听到地震警报后,教师立即停止授课,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三是疏散准备。在听到地震解除警报或火灾警报后,全体教师迅速到达指定位置,上課教师指挥学生带好毛巾,准备疏散。四是组织疏散。应急指挥发出疏散信号,每班靠前后门的学生立即把门打开,学生在教师指挥下用毛巾捂住口鼻,分成两路纵队有秩序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教师在全体学生撤离后,迅速到达指定集合地点。五是报告人数。各班主任与上课教师清点本班人数,并报告总指挥。六是总结点评。应急疏散演练总指挥对全校演练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各班主任对本班情况进行点评。
为确保应急疏散演练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还应有必要的保障措施。第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疏散方案,明确演练程序、教师岗位职责、疏散路线和警报方式等,确保应急疏散演练规范化。第二,要加强教育培训,教给师生正确的疏散方法。例如,地震来临时,可先躲进书桌下或床下,地震间隙再向室外有序撤离;切勿盲目跳楼、跳窗逃生;若房屋开始摇晃,可用书包、木板等物保护头部和身体,以防被飞砖、杂木砸伤;避震尽量到空旷地带,避开建筑物、电线杆等容易倒塌的物体;发生火灾事故时,要用手巾捂住口鼻;疏散时要听从指挥,切勿一窝蜂地往外跑,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等等。第三,要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如在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图,确保应急照明系统、疏散指示标志能够正常使用,安全通道时刻保持畅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