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良知的教师
2019-04-22胥明辉
胥明辉
教师这个职业曾获得两个举世闻名的赞誉:一个是前苏联加里宁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另一个是列宁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教师和普通人一样,需要挣钱养家糊口,这口号喊得太高了。其实不然,教育是一碗良心饭,是关乎子孙后代千秋伟业的系统工程,教师与其他职业不一样,教师不仅需要职业操守,更要有心灵良知,教师的良知维系着国家的发展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一、良知的教师始于自律,在于对爱岗敬业和师德的坚守。
自律源于教师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渴望完美高尚情操的自觉追求,是教师自重、自省、自警、自勉等各种能力的总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都有赖于执教者个体的自身素养,教师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为人师敬业立德的根本。特别是自身的言谈举止、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素质至关重要,良知的教师始于自律,加强自律意识,强化自律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增强人格感染力,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有了自律,教师才能树立起完美的个人形象,才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把爱岗敬业作为自己职业的要求,对工作投入满腔热忱,全面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以身作则不敷衍,律己示范树形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走上讲台那一刻开始,教师就烙上“师德崇高”、“千秋懿范”的印记,人们总会以崇敬的眼光来看待,但是,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教师的经济基础,教师一辈子可能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在经济变革的时代,如果纯粹从追求名利和物质层面去考虑,那么教师的良知也就难以蓄养,所以,教师的良知还体现在对爱岗敬业和师德的坚守:淡泊名利,不争名于朝,不争利于市,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用传统的文化底蕴显示出独立特行的人格魅力,坚守自己那份清贫而富有的精神家园。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和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把自己的那一份良知,融入到圣洁纯净的教育圣地,让每一个生命赢得升华。
二、良知的教师基于情怀,在于对人本公平和公正的维护。
天降雨露,地育万物,教师需要有厚德载物的育人情怀。基于教育情怀的教师,必须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党及国家的忠诚,具有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情怀,心中装的是祖国前途和民族未来,把自己的教育情怀践行在学生身上,把学生视为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延续,精心培育学生成才,其中更要紧的是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历代教育工作者對待学生都是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当今教师的教育理想和情怀更应该有时代超越:虚怀若谷,善于学习,有求知若渴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坚守淡泊宁静的教育情怀,既要仰望星空,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又要脚踏实地,做好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事。
教师是思想者,厚实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人格精神让学生推崇和膜拜,一言一行总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情怀和良知关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教育情怀和良知的教师要依据道德标准对社会现象作出判断、进行筛选,让健康向上的因子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教师良知与道德的引领下透视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心灵中树立对社会最初的正确认识,唯有这种积极向上的认识,才凸显出“以良知催生良知,以操守孕育操守”。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真人,不能让个人的冷漠与缺乏理性的判断思考而导致一批人的的冷漠,陷入“平庸之恶”的怪圈,以致个人心灵和社会道德底线一再陷落,所以,教师精神上的最高尊严就是独立为自己的生命赋予真实存在的意义,理性思考,社会担当,帮助学生赋予他们最真实、最深刻的人生意义,让他们成为真实的自己,这是教师的责任情怀的铺展,更是对学生人本公平和公正的维护。
三、良知的教师源于爱心,在于对仁善是非和道德的超越。
冰心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包容的博爱,在性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严慈相济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功能。“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良知的教师源于爱心,有了爱心和良知相伴,教师才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才能给学生多一些成长关注,多一些个性张扬,多一些理解宽容,多一些春风化雨,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信心感、责任感。
“良知”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对外界事物的本能的心理反应,包括对弱者的同情,对生命的关爱,对善恶的取舍,对是非的判断,但这些判断和反应取决于人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水准。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对一个人良知最初的理性阐释。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传道授业解惑,良师犹甚。教师不仅不能没有良知,而且教师的良知在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水准基础上,更应该是对仁善是非和道德的超越,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学识、锤炼思想、完善人格,使自己深刻起来,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无论是职业选择了教师,还是教师选择了职业,走上这样一条路,就应该满腔热忱地去认真做好,心中溢爱,只有爱得深沉才会甘于奉献,甘于清贫,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我认为师不可以不德高。一切为了学生,教育才充满诗意,因为爱的执着,爱的坚韧,爱的无私,教师的人生才格外亮丽、绚烂,生命才激情飞扬!教师的良知有了对仁善是非和道德的超越,心中就会孕育璀璨的希望!
四、良知的教师蕴于奉献,在于对知耻知愧和知恩的传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材的,你们的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毋庸置疑,奉献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崇高奉献精神的教师才能让自己继往开来,“园丁”“蜡烛”“铺路石”歌颂的就是这种精神。为什么做教师?做什么样的教师?这是从师的初心和职业道德的本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急功近利,总以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过重的责任、过大的压力,加上枯燥的生活和低微的收入,自然呈现出些许平淡,但选择了光辉的事业,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是教师的天职。花开不是为了花落,为的是那灿烂的瞬间,教师应该做一个精神的高贵者,不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而且自觉担负起培养学生做合格公民的责任。良知的教师蕴于奉献,要耐得住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生命诠释教师的神圣与崇高,赢得学生及世人的敬仰,用无尽的奉献演绎自己的教育良知。
明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即天理﹐是关于宇宙天地人的正确认识,是天赋人类生命中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表现为知耻、知愧、知恩。知耻是道德的自觉,做了有违道德的事于心则不安,才知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所以管子把知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知愧是思想的自悟,愧则有疚,疚则伤及内心神明而惶恐。知愧而忏,忏悔而心安,而后问心无愧;知恩是心灵的自省,常怀感恩之心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人格的一种反省,不知恩,若非自大,便是愚陋不堪。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进步了太多,但也如白岩松所说“中国人走的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信仰的迷失,底线的突破,道德的沦丧,我们甚至忘记了初心,丢失了知耻、知愧、知恩这些最基本的良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用教师的良知重新审视社会,教育学生,不仅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坚守知耻、知愧和知恩,还要将良知传导给每一个学生,学生有了知耻、知愧和知恩,未来的社会便有良知。
五、良知的教师恪于真实,在于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
教育需要真实,对待学生有真爱不虚伪,启迪学生做真人不虚假,引导学生求真知不虚度,教育学生循真谛不虚荣,授知学生弘真儒不虚衍。了解自己才能恪守真实,我们要知道教师只是众多职业的一种,职业本身不会受到比给这个社会带来许多物质财富或感官满足的职业更多的尊重,尊重是发自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一种健康心态,如果一味强调所谓的尊重是得不到尊重的,只有付出心血和汗水,把教师做得很好时才可能赢得尊重;我们要明白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没有驰骋沙场的威武豪迈,也没有鲜花簇拥的浪漫奔放,更没有觥筹交错的春风得意,所得的利益只能是这个行业所可能得到的,明白了,理解了,淡定了才不会牢骚、幻想、愤青,才能宁静、安心、执着;我们要懂得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和幸福,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是职业人最大的快乐与幸福,老师的快乐与幸福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己的不断发展,教好书,育好人,才是良知的教师恪守的真实。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做知识的传递者,而应当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机会的组织者、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容的课堂气氛,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行为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由课本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的研究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地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课堂,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課堂,经常地学习,及时地反思,提高专业素养,做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好老师!
做有良知的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继承和发扬,是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必须要有良知的教师,教师必须要行良知的教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去认识良知、践行良知、理解良知、感悟良知、共铸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