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灵魂的人
2019-04-22王会书
王会书
我在学校的政教处工作,负责学校班主任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体制、高考和录取方式的改革首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察力度。课程改革固然重要,但改革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立德树人,课程是载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过程,而最终还是得落实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上,如果只注重高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没有灵魂,无益于国家与社会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它包含3个方面,6大要素和18个要点(如下图)。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别关注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每一个要素可以说都与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紧密相关。
我国经济在快速地发展,但无论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还是“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以至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方面的培养都出了一些问题。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曾经有一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被车撞倒了,伤到了后脑勺,需要手术,家长找到学校,说是上学途中出的事故,学校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没办法,学校号召老师和学生捐款,手术完孩子恢复很快,不久就上学了,捐来的钱还有剩余。
我校刚毕业的几名高三学生打篮球,无意中碰撞,一个学生锁骨骨折,受伤的孩子家长不但要求赔偿医药费,还要求精神损失补偿,而且还要状告学校。其实每位学生都买了意外伤害险,就是解决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问题,学校已经帮助学生把保险的费用给报销完毕了,家长还要学校负责。
笔者曾在班级家长会上做过调查: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结果家长的意见基本上一致:不扶。这个社会怎么了,德育出了什么问题,“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已经到了不得不再次得到重视的程度。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各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任学生会主席,多次竞赛获奖。高考语文成绩全省第四,数学满分。中考时在哈尔滨第三中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之间摇摆,因为当时哈三中满足了他提的条件,最后选择了哈三中。高考选志愿时,因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给出了优惠条件,还一次性给了5万元的奖学金,最后他去了北大,本科毕业后就就业了,在北京的一家股票咨询公司工作。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学生及其家长身上的问题,有些家长把社会中的为人哲学运用到了孩子身上,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表面上是为孩子,其实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也把成绩看成了条件,讨价还价,急功近利,缺少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还要开展家长课堂等活动,让家长提高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影响学生,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不能只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社会需要最多的就是两个方面的人才:一个是科技进步的创造者,一个是现代社会服务的从业者。无论是哪一种人才,都必须要有家国情怀,有全球化的视野,独特专注的领域,团队合作的意识,数学化的思维,社会化的情绪,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要培养有灵魂的人才,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培养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目前可以先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好课程体系和招考制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打开视野,进行生涯发展规划。
面对新的高考制度,师生与家长要从选拔到选择,从课堂到课程,从成绩到成长几方面来考量。
选拔到选择:在平行志愿的选择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永远是矛盾的,按分录取,谁放前面,谁放后面还是个纠结的事,未来不会了,志愿可以按专业报考,即可以是一个学校只选一个专业,从头到尾都是某某学校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某某学校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大学对学生资源的分配发生了变化,未来很多大学专业因为无人报考自动就消失掉了。
课堂到课程:未来的行业是高度的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工作方面越专业越有发展,行业区分越细越有前途。选择什么,什么适合自己,学生需要尽早地认识,那么站在学校的角度学生认识自我的途径主要有四个:课堂教学、选修课、社团活动、课外兴趣班。
教师未来发展也一定是专业化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要提高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练好内功,能够适应和胜任未来教学,禁得起学生的选择;再有就是选择一个自己适合的领域,开好选修课,拿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来,才能站住脚,特别是年轻教师。我们学校在王明伟校长的主持下,编写了一本生涯规划指导的教材,高一就已经开始使用。并以此为基础,承办了“哈尔滨市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研讨会”,会议吸引了九区九县诸多专家与校长。会上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融合双创课”,即选修课,得到了与会的专家和校长们的一致好评,李冰老师的物理学科中的“生活中的物理”“DIY设计”“疯狂拆拆拆”“吸管搭建”等课程内容以及罗富华老师的“科技创新课程”都让大家眼前一亮,两位老师也都在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展室。
社团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有很多社团,如理学社、文学社、模联、商赛、模拟法庭等,这些社团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成绩到成长:很多高校愿意自主招生,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面试环节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我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小帧,他曾经获得过数学奥赛国赛CMO的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当年高考数学成绩149分,现就读于北大数学系。假期回来时,小帧感慨:系里全是学霸,他的成绩在其中很普通,大家都在竞赛中获过奖,有的还是IMO的金牌。通过小帧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成长一定是适合的,且翘翘脚能够摸得到的,这样才会越来越好,成长才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时,在学生年龄小的时候,要多尝试兴趣班,音乐、美术、棋类、科学、奥数等,如果学生找到了他的兴趣所在,那将是受益一生的,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的学生会爆发出超常的能力。2012届毕业班有一名学生小洋,初中时就特别喜欢计算机,对计算机语言有着天生的亲和力,但家长不同意,学生就没有去系统地学。后来上了高中,小洋喜欢上数学,立志报考南开大学的数学系,未来还是想报考计算机类的研究生,但家长还是不同意。后来为了不让小洋这样去报,在填报志愿时,家长盯了一天,但小洋已经提前报好上交了,最后小洋如愿去了南开数学系。上了大学后,小洋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研究中去,没过多长时间,已经可以兼职编程序了。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科竞赛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竞赛获奖是现在大学自主招生的重要指标。学校对竞赛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英才办,负责学科竞赛计划的制定、教师的培养、学生的管理以及成果的评价。
我校在2018年度也取得了諸多成绩。这些成绩都是一个参考,是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获得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可,锻炼了能力,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直至人生规划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一轮教育体制的改革,我想说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而且渐行渐近,唯有提高认识,既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又要找准方向,努力学习,才能正确面对,早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