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通而理达

2019-04-22潘子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味想象课文

潘子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反之,冷若冰霜的态度,消极呆板的情感,只能使学生紧闭心灵。

日常语文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篇课文的阅读是一个情境,一个字、词、句的正确理解也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写作也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情达意,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见,语文教学与情境结下不解之缘。

十多年前我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堂语文课──鲁迅先生的《故乡》,我的老师那时刚刚大学毕业,但她教得生动极了,那传神的动作与语言使我们似乎也步入了文中描绘的情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心中涌起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至今难以忘怀。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我的身上培植下细胞,也成为我自身教学生涯中有活力的基因。

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氛围,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首先,美读就是感知情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朗读朱自清先生《春》中描绘“春花图”的文字,可以分别运用视觉想象、味觉想象和听觉想象来朗读,情真自然;《生命 生命》中描写小飞蛾极力挣扎的情境,表现出它生的欲望,朗读时要奋力,要炽烈。

其次,要进入文章情境,必须遵循作者思路。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中指出“思想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所以我们要把文章语言、结构、事理及情感这四个因素串连起来,使其连贯、统一、灵活!如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的思路应该是赏月→得月→守月→还月,反映白兔前后两次转折及揭示作者的匠心,思路很清晰。

再次,体味以理解情境。从语言文字入手,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写文章总有一定目的,如《我看见了大海》全文把握住一个字父亲为何“骗”河子?这个“骗”字,让学生体味父亲的良苦用心及博大胸襟,教会河子坚强地面对生活;《七根火柴》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卢进勇和无名战士各自的“数”,体味火柴的价值,比较两个“数”字不同的表达方式,体味不同感情色彩。

最后,触发以深化情境,读书贵在新得,作文贵有新味。通过字面取义,联想搜索,感悟意会,创新巩固,使学生从中受益。如《在山的那边》点拨学生:你小的时候是否同作者一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理想又有什么新的看法?联系学生研究实际,增志益智。

有时候,我拿到一篇课文不禁会产生疑惑:是不是从头到尾都要设置教学情境?2004年上半年听了哈尔滨市第69中学史菊然老师遷移教学示范课后受益匪浅,她开讲激趣,美读手中的名著,设置学生“一读为快”的情境;提问思考,设置学生“愤悱”情境;评价鉴赏,设置想象、比较,联想情境;最后归纳小结,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可见,教师要抓住“教眼”,揭示主题思想,例如老舍《济南的冬天》关于“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朱自清《背影》中关于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描写,是文章的“文眼”,也是“教眼”。这样才能由此设置情境,透过文眼认识文心。其实实物展示、图画、音乐渲染也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上学期我代表学年语文组做了一堂《我看见了海》的点拨教学实践课,教学中,我用海浪雄浑柔婉的声音导入新课,学生闭目想象感受海天籁般的声音,学生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大海。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需要不断创新,《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许多优秀教师早所就享有盛名,形成公认教学风格后,仍严格要求自己,堪称代表如魏书生先生、洪季礼先生、孙春成先生等,审视教学中的不尽完美处,从而精益求精,达到更高的境界。课堂上的教师要以快乐的理念寓情于理,寓学于乐。

猜你喜欢

体味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体味细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