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2019-04-22张文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核心历史素养

张文涛

历史核心素养,即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史料,继而形成的带有个人因素的观点与素养。对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不仅需要关注相应历史知识,更要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形成带有独特观点的历史素养。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初中历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一、构建历史脉络,形成正确历史观念

历史知识极其丰富,教师要跳出教材局限,站在更高的位置,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主流,引导他们关联历史纵横,以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中外历史事件的比较,或者使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在繁多的历史史料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促进其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时,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很容易形而上学,浮于表面,无法真正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通过相关资料拓展,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我们的先人做出了很多努力。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数据等展示当时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终结。从救国的角度来说,这次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却在更大范围里唤醒了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因而才有“公车上书”,真正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通过资料拓展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关于“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时间、背景及其原因,而且还能摆脱教材知识碎片特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历史观念。在学习交流中,有的学生说,科技救国为何行不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那些腐朽的权贵不肯让出既得利益;有的学生说,失败最大的根源在于那些知识分子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也有的学生说,失败在于一群书生空有理想,缺乏真正可以保护变法的力量……通过这种纵横比较,不仅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二、变换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划重点,学生机械背,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固然能够应付考试,但却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其产生厌学情绪。因而对于教师来说,要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首先要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可以通过分组辩论、小组合作,或者专题调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学会辩证看待历史史料,以便在拓展视野的同时,有效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教学《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通过“是什么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先让他们进行大胆假设,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地图,并借助实物投影仪以预习单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哪些行为证明了日本侵华之心早已有之?哪些现象证明了当时国民党军队无法抵抗日军?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这样不仅顺利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多元对话,在活跃课堂氛围,促进课堂精彩生成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養。

学则须疑。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复制”,更多是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审视,继而形成自己正确的历史观。因而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而言,问题是精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尽可能通过问题激趣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质疑的精神。案例中,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讨论很热烈,课堂气氛很融洽,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反馈的情况,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出不同历史素材中的联系,便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突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的最终教学效果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传统教学中课堂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率低。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辩论等形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与主题的深度理解,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如教学《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教师没有照本宣科,也没有问题质疑,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各种形式,激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探究之中,以便真正弄明白南方经济发展的根源。首先,教师对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接着通过预习单的形式给各组呈现研究目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搜集相关资料;其次,教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成果交流,接着在全班进行展示;再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让学生了解南北方的地域范围,并找到代表性的河流……

虽然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够全面,或者与教参答案不完全一致,甚至是片面的。但是综合自主探究,他们却能从中大致整合出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继而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根源。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白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根源,而且还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了正确的历史观,切实提升了历史核心素养。通过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压实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而且还能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会辩证看待历史,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历史。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渗透方法指导,如果学生无方向探究,必然会影响教学效率。

四、引导思维发散,提升历史理解能力

何谓历史理解?是指学生在历史的叙述中实现理性认识与丰富情感。对于学生来说,经过一定的历史学习,在掌握相关历史资料的同时,也能从中梳理出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对相关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形成历史叙述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强化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如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学生在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后,可以通过资料拓展,了解清朝当时的经济、政治与人口情况;与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政治与科技等水平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教师还要善于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有效提升其历史理解能力。

有学生认为中国人口多,市场大,鸦片战争最大的目的是向中国倾销商品;有学生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清朝闭关锁国,阻碍资本的流通,损害了西方国家的利益;也有学生认为,针对当时情况,清朝政府不应一味地拒绝,可以通过一定的妥协,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推进改革开放,这样不仅可以摆脱鸦片战争,也能学习日本策略,实现变强……也许他们的答案并不科学,或者并不符合实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他们在思考,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历史理解能力。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历史修养的提高,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主动关注国家、社会、民生状况,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让他们在找到历史学习方法的同时,有效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便真正走进历史大门,品尝学习的喜悦。

猜你喜欢

核心历史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历史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