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探究

2019-04-22卞平原

科技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互联网+

卞平原

【摘 要】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不仅为教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便捷有利的工具,更是实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目前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都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实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打造智慧课堂。对此,本文从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出发,以初级经济法课程为例,探究“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的途径以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初级经济法》;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G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6-0192-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74

0 引言

在“互联网+”发展计划的推动下,打造智慧课堂,实现智慧学习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词。这不仅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更体现了学校教育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的信息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许多院校都纷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对智慧课堂的探索,如有的利用慕课平台支持打造智慧环境,以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的则利用大数据对专业课程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相关分析,进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有的则对学习技术进行探索,以推动课堂各要素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些探索为智慧课堂的构建积累了经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许多学校的智慧课堂构建依然处于理论层面,其教学设计与实践开展并不顺利。基于此,笔者结合《初级经济法》课程对“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推动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所帮助。

1 智慧课堂的概述

1.1 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智慧课堂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但是在智慧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逐渐摸索出其基本含义。这里所说的“智慧”不仅是指心理学上的“聪明、敏锐、有见解、有谋略”,还是指技术上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由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智慧课堂进行解读:其一,智慧课堂是相较于知识课堂提出,在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递是教学实践的核心内容,而在智慧课堂上,学生取代知识成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形成智慧、生成智慧的过程则是课堂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从技术层面看,智慧课堂相较于传统的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甚至相较于新时期的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媒介的课堂都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打造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构建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不仅在手段上丰富了教学设计过程,更在内容上启发了学生的智慧。

1.2 特点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的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其特色更加明显。具体表现为:第一,数据化的决策过程。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依赖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下,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如在《初级经济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会根据经验形成的教学反馈进行备课,但是在智慧课堂上,客观数据取代了主观经验,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动态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合,挖掘其中利于教学决策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客观、科学,确保教学设计能够真正符合实际学情;第二,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传统教学模式是相对静止的,无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滞后于教学过程,而在智慧课堂中,知识传授与教学反馈实现了即时化,师生能够在课前预习测评与反馈、课堂实时检测评价与即时反馈、课后作业评价及跟踪反馈的流程中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进而形成了动态化教学评价体系;第三,全面互动与沟通。互动與沟通是智慧课堂的核心优势所在,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多的存在于课堂上,课下互动缺少有效的平台支持,而在智慧课堂上,互动交流打破了课上与课下的限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沟通,还能够利用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实现课下交流,进而构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课堂互动网络;第四,智能化的课程资源供给。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上的资源不仅内容丰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如微视频、电子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如在讲解“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构建教学情境,同时在课堂上,信息化教学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推送,以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

2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及实践

2.1 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流程

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与结构的设计主要依照以下步骤实现:从“传授”的角度看,教师需要通过备课、讲课、提问、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这五个步骤实现对课堂的设计;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生需要通过预习、听课、回答、完成作业这四个步骤完成对教师的配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得课前、课中、课后在循环中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即教与学之间的联系简单而僵化,师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如教师只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备课,而学生则出于长期被动学习的习惯,听从教师指导,难以实现主动探究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统一化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发展,构建创新、个性,便于互动沟通的课堂教学流程已刻不容缓。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智慧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流程的设计相较于传统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学情统计、资源发布、教学设计、课题导入、新任务下达、精讲与点评、个性化推送、批改作业这八个步骤实现教学设计;而学生也需要通过预习与作业、课前讨论、展现分享、合作探究、随堂测试、巩固提升、完成作业、总结反思这八个步骤实现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各个教学步骤之间,师生之间都存在着即时化、动态化的互动交流。在智慧课堂上,课前、课中、课下各个步骤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形成的,教与学从分离实现了互动与融合,而这样的教学流程能够更直观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从而为学生的智慧形成提供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环境。

2.2 在《初级经济法》教学中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为说明智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笔者结合《初级经济法》课程中“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一节进行具体分析。

2.2.1 课前设计

这一设计过程主要以学情分析为主,即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对于劳动合同制度的了解程度,并结合经验以及动态的教学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了解学生的整体的成绩统计情况,并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同时利用平台为学生推送微课、学习课件、预习测试题等,帮助学生在课下完成自主预习,为教学数据收集以及师生在课堂上的顺利沟通做好准备;其次,学生在预习测试过程中,对劳动合同的内容、特点,以及其与一般合同的区别产生疑问,并在平台上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预习测试,对预习情况做出统计分析,得到具体的学情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拟定劳动合同制度的课堂教学方案。

2.2.2 课中设计

这一设计过程的核心在于师生互动。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不同。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知识探索的主体,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沟通,实现对劳动合同制度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在课中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如一些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劳动合同与一般合同相比具备哪些法律特征?”,而教师在情境中可以利用相关的案例为学生提供思考与讨论的情境,并鼓励学生演讲展示讨论结果,这样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课堂讨论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讲解,以突破知识难点,提高学习效果。在知识探究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平台为学生下达新的学习任务,如根据劳动合同的基本知识归纳、思考并回答问题:(1)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是谁?(2)双方当事人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达成协议签订合同?(3)劳动合同具有什么性质与特征?在探究中,教师可以配合分组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展示合作成果,以构建互动互助的课堂氛围。此外,在教学反馈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收集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形成学习过程诊断结果,并在教学评价与反馈中进一步优化劳动合同制度的课堂结构。

2.2.3 课后设计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在传统教学中,课后巩固通常是在教师所安排的统一化的作业中完成,学生面对整齐划一的作业很难实现针对性训练,进而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针对学生个体的数据分析,“对症下药”,利用个性化作业实现针对性辅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每个学生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课前预习结果,以及在课堂对劳动合同性质、法律特征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依据平台的智能化推送为学生提供有关劳动合同制度的复习资料;其次,学生在完成在线作业之后提交给系统平台,教师利用平台批改作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同时根据学生在个性化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指导;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在线反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从信息平台上下载关于劳动合同的微课等资源,并实现自主复习与巩固。

3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的意义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的设计为传统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在实践中的优势也在应用过程中得到凸显。通过对《初级经济法》课程的分析,我们能够初步了解智慧课堂的设计流程与实践要点,而对于其在实践中的价值,还需要我们深入探究,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智慧课堂构建的可行性,强化学校、教师打造智慧课堂的信心。“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的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预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于《初级经济法》课程而言,掌握基本知识并不是唯一目的,“让学生实现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也被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来,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课程资源,丰富教材知识,并通过互动过程,强化学生对课程的体会,进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预设。第二,有利于实现对学情的客观分析与判断。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已经成为课程教学中一种新型资源,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对学情的判断不再主观盲目,而是有理有据,如利用课程预习成绩判断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做到课程设计有的放矢,让教学方案恰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需求,真正实现智能教学、信息教学。第三,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智慧课堂依托于庞大网络资源,使得课堂在内容上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如在《初级经济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知识讲授的教学短片,让学生在短小精悍的教學视频中接受新知识讲授、难点知识剖析、考试讲评等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依靠富媒体资源,利用各类电子文档、图片、影视、Flash、语音、PPT、网页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学工具与素材等,这样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而对学生的智慧启发也是非常有利的。第四,有利于实现课堂互动与沟通。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就是互动,即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将课堂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教与学融合、交互作用与影响的动态过程,并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立体化互动与交流,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婷,张敏,王振辉.“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践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7,33(09):15-17+43.

[2]张素伦.“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法本科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2017(08):118-120.

[3]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07):14-19.

[4]刘一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13):238-239.

[5]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互联网+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