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节能电机政策分析

2019-04-22王凯东孙宁

科技视界 2019年6期

王凯东 孙宁

【摘 要】高效节能产品,电机系统优化设计,每年可节电上千亿千瓦时,减排近亿吨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提高电机效率无疑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针对高效节能产品推出了相关政策法规,本文简明扼要的分析了能源法、能效标识制度、检验标准、惠民政策以及电机淘汰政策。

【关键词】节能政策;能效标识;电机政策;高效电机推广

中图分类号: TM3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6-004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13

【Abstract】High-efficiency energy-saving products,optimized design of electrical system,can save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kilowatt-hours of electricity and reduce carbon dioxide by nearly 100 million tons each year.Therefore,it is the primary problem to promote high efficiency energy-saving motor and improve motor efficiency.Since the 1990s,the state has introduced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for energy-efficient products.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energy law,the energy efficiency marking system,the inspection standards,the polici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and the policie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Key words】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y;Energy efficiency labelling;Motor policy;Efficient motor promotion

0 引言

電动机构成了工业领域电力消耗的主要来源,消耗了工业用电总量的2/3左右,因此,改善整个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效率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若我国每年新增的电机及拖动系统均采用高效节能产品,电机系统优化设计,每年可节电上千亿千瓦时,减排近亿吨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提高电机效率无疑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国家相关部委以及一些省市地区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高效电机推广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时期内有效的促进了高效电机的推广应用,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本文主要对这些政策的利弊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1 法律框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1997年11月1日通过,自199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之后又经过2007年、2016年两次修订。节能法是我国开展节能工作的法律基础。其中每版节能法中都针对电机节能工作有专门条文陈述:

1997年版节能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条国家鼓励发展的通用节能技术中第二条提到:“逐步实现电动机、风机、泵类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发展电机调速节电和电力电子节电技术开发、生产、推广质优、价廉的节能器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2007年版节能法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其第三章第三十一条中提到:“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

2016年节能法进行了最近一次的修订,第三章第三十一条内容没有改变。第二章节能管理第十七条规定:“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

2016年7月版能源法提出了对工业节能电机的要求、激励措施和法律责任,国家相关部委也根据该能源法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细则,可以肯定新修改的能源法对工业节能的约束还是比较全面的。

(2)产品质量法

该法于2009年进行第二次修订,里面详细规定节能产品制造单位、使用单位及监管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相关条款后的处罚决定,规定的很细很全面,根据该质量法的约定,中国的产品质量应该是非常有保证的,但目前状况并非如此,假冒、伪劣、虚标等现象还是存在,之所以如此,这和该法的处罚力度大小有直接关系,总结一句话就是违法成本太低,与美国、日本、欧盟的处罚力度相比,差距太大。而且也存在个别监管部门、检测部门等职能机构缺乏监督、执行不严的现象。

2 能效标识制度

2008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根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制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产品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三批)》,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式纳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中国生产、销售、进口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产品均强制要求粘贴相应的能效标识。标准包含三个能效等级,分别是1级、2级和3级,分别对应国家标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3-2006)中的1级、2级和3级。该标准于2012年9月1日重新修订并发布实施,名称修改为《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仍然将符合适用范围(1000V以下、50Hz、功率范围在0.75kW~375kW、极数范围2极、4极、6极、单速、封闭自扇冷式、通用设计型、连续工作制)的一般用途或防爆用途的低压交流三相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分为三个能效等级,也分别对应能效标识管理制度中规定的三个能效等级。

我国电机能效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建立起了以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主,覆盖小功率、高压和永磁同步等不同类型电机的国家能效标准,功率覆盖范围为世界之最。2016年6月1日起,由国家发改委与质检总局联合修订并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管理办法》在补缺监管对象、明确违法主体、增加市场新主体等方面强化了要求,相应的鼓励和罚则更加全面、更加明确。同时将“能效信息码”(二维码)引入能效标识,修订内容与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保持一致。修订后的《管理办法》强化了对应标未标、标识不规范行为的监管,对虚标能效的监管,及对能效检测检验机构的监管,补充了规范网络销售能效产品的相关内容,丰富了能效标识信息内容,与能效“领跑者”制度衔接配合。

3 检验标准和方法分析

(1)对于变频电机,能效等级中规定的指标仅是电机本体在额定负载、额定电压和额定转速下的效率,不仅对变频器的选择没有约束,同时对电机的负载变化也没有考虑,因此在实际节能推广过程中就会带来其他的连带问题,从而制约高效电机的推广应用。

(2)对于永磁高效电机,现在的能效等级里只用三种,一种是直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第二种是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第三种是电梯曳引机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其他的就不再包含了,而在国家标准中,只有异步启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标准,而其他电机的国标都没有,特别是目前应用较广且趋势非常强劲的低速大转矩直驱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和高速直驱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标准也要尽快制定。

4 惠民政策分析

为了推广高效电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直接补贴或通过税收补贴政策,如惠民补贴、能效之星等,因此为了评比过程中公正公平,国家制定了考核指标,即电机的能效。但是,电机系统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诊断、现场测试、节能改造方案制定和实施改造等一系列步骤。在获得最后的节能效果之前,需要先期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经营风险。考虑到商业机密保护,正常生产不被中断等因素,企业开展电机系统节能工作的意愿会进一步降低。因此,来自公共资金的節能项目补贴被业内广泛认为是激励企业启动节能改造项目的最佳政策手段,因为补贴可以为节能项目提供资金和信用支持。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目前对工业节能项目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补贴,这些补贴的共同特点就是只针对节能实施改造或者某一类节能产品进行补贴,补贴方式多为一次性发放补贴。为了获得节能补贴,很多企业必须进行节能诊断,现场测试和制定节能改造方案等前期工作,但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获得实施补贴,很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实施改造补贴。无论能否得到实施改造补贴,企业的前期投入都是不可避免的。这让很多企业有所顾虑,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开始节能改造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单纯针对某一类节能产品补贴制造企业并不能从用户和系统角度根本解决问题。有时单纯地替换高效设备并不能达到最优的节能效果,处理不好时系统甚至会更加耗能。

5 旧电机改造及低效电机淘汰政策

国家提出了就电机改造的思路,因此也找了试点单位,但是经过我们调查结果和试点单位的反馈意见,旧电机改造很难实现,主要是两点:一是改造企业得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二是旧电机改造无法实现机械化改造,职能人工进行,因此人工成本太高,同时效率提升不明显。

针对低效电机淘汰政策,国家先后公布了4批产品淘汰目录,课题组调研发现,如果按照此规定去执行,那么在高效电机生产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批淘汰低效电机,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和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接受的。

6 结论

本文列举了国家近些年推出的一些能源政策法规,主要对这些政策的利弊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鹏,邹朋,蔡从等.国内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4,1(12):30-34.

[2]胡长兴.国内外节能政策与标准概况[J].宁波节能,2010,6:26-30.

[3]符冠云,郁聪,田智宇.国内外主要节能奖励政策对比研究[J].中国能源,2013,35(8):32-36.

[4]赵娇.国外能源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及我国能源政策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2):207-209.

[5]周大地.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