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2019-04-21
“共享”比“沾光”好
本刊记者徐浩程
近日,杭州余杭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试水开放“周末食堂”,与市民“共享”资源。这种“共享”还包括当地的307个地下车位、42个位于一楼的卫生间、33个电动汽车充电桩、92个电瓶车充电插座以及工疗站、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爱心驿站、老年食堂、微型消防站等。
无论是从盘活政府资源还是从方便市民的角度来看,这种“共享”都是一大进步,其出发点是方便大众,而非盈利。不过有一些地方的“共享”就未必是如此。
笔者近日在一家社区医院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下,针灸科、口腔科不仅单独标出来,两个科室的装修风格也与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装修明显不同。
通过与工作人员闲聊笔者得知,这两个科室是根据承包者的意愿新设立的,基本上属于“无中生有”。但在业务上,两个科室又沾了卫生服务中心“公家”的光,“很多来看病的人不会去细究这其中的区别,认为都是在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这种“沾光”并不少见,比如随便走进一家少年宫,都可以看见四处挂满了各种培训机构的牌子。除了少年宫、少年活动中心“承包”给培训机构,还有一些社区服务中心“承包”给各种资讯、劳务公司。
从好的一面来说,这种“沾光”或者“承包”能给市民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对这些政府机构来说,其中不可控的因素不可忽视。且不说其中可能存在的“灰色”空间,这种“打擦边球”利用政府机构品牌的行为一旦出现问题,损害的将是这些机构的公信力。
两厢比较,杭州余杭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共享”显然比一些机构的“沾光”好得多。虽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但是作为政府机构,便民服务等众多事情,不能用回报率等市场的标准来衡量。
村干部的好意为何被误解?
本刊记者许秀莲
“不买意外险就买不到医疗保险,村干部还要来劝你买。”近日,记者在某地采访时,一名村民抱怨村干部为了强制他们购买意外险“不择手段”,并称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四年。
在询问了当地镇政府后,该镇党委书记却称查无此事,镇政府也未接到过相关投诉,且全镇购买医疗保险都是各村村民自行在银行缴费,不会存在强制购买意外险的问题。
难道是村干部为了利益欺上瞒下?
问及该村党支部书记,他却连道冤枉,全村3000余人,每年医疗保险购买率98%以上,去年购买意外险的却不足300人,若是强制购买,对应到全村的意外险购买数量至少应有80%以上才对,村里都是根据村民意愿行事。
对于为何劝说村民购买意外险?该村支书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我们村大多数人都在外面务工,在建筑工地的比较多,而在村内的人出行多以摩托车为主,每年都要出几个事故,因此致残致亡,也导致家庭贫困,所以我都会尽可能劝说他们购买意外险。”
每年几十块钱,却能买一份保障,该村支书自认为并没有不妥之处,并表示此前也未了解到村民在这方面有所不满。
对于村干部的回复,此前抱怨的村民还是一口咬定是村干部从中渔利,但又拿不出实在的证据,然后把“强制”的说法改口为“极力劝说”。当记者在问到既然知道是强制购买,为何不向有关部门反映时,该村民却道:“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们都是一伙的。”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民最近两年并未购买意外险。
至于村支书的好意,为何招致误解,该村支书认为,一方面或许是低保等其他方面未达成群众意愿,另一方面是沟通交流上出了问题,他表示自己会和村民再沟通,将情况说明,解除误会。
记者了解到,村干部的好意被误解的情况在很多村都存在。作为最贴近群众的村级党组织,关联着群众切身利益,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监督之下,因此,村干部更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到公开公示,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筑牢乡村振兴基层基础。这也是乡村治理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