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创新街区发展趋势研究

2019-04-20曲洁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空间发展

曲洁

摘 要:从空间、动力、机制、功能、影响五个不同的维度剖析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创新街区发展模式,指出当前国际创新街区朝着空间升级、产业集群、共生共治、多元集成、外延拓展五种趋势发展。基于上述趋势,提出定位精准化、实施本地化等促进创新街区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际创新街区 发展趋势

一、引言

当前,“创新街区”(Innovation Districts)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综合而言,创新街区是指集聚高端研发机构、企业集群以及创业企业、企业孵化器及中介机构,并集创新、生活于一体的新城市经济空间。同时,创新街区还具备物理空间上的紧凑性,交通的通达性、技术的网络互动性,以及居住、办公与零售功能的混合性等特征。

早在2014年,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便在《创新街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的新趋势》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新街区的概念。其后,随着创新街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布鲁金斯学会于2017年提出《引领创新街区发展的十二项基本原则》,在研究精度上进一步拓展。在实践层面,创新街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兴街区不断涌现,创新集聚效应已然凸显。综合而言,当前国际上典型的创新街区包括美国的纽约高线公园、西雅图南湖联盟、波士顿创新街区,英国的东伦敦硅环、剑桥肯戴尔广场、“国王十字”车站,瑞士苏黎世西区城市老工业区的改造等。

二、国际创新街区发展趋势

(一)空间层面:由传统建筑升级为创新空间

国际创新街区建设往往通过整合既有历史建筑,在传统街区、固有交通网络以及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企业、模式、人才等要素,实现区域能级提升与综合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区域的居住与就业的密度得以提升,实现了城市更新与空间紧凑性的有机统一,进而打造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创新街区。

例如,西雅图南湖联盟地区、东伦敦硅环在空间布局规划中,打破传统的空间划分界线以适应最新的创新潮流,融合居住类、办公类、活动交流类等半公共空间与公共空间于一体,[HJ1.6mm]增强创新空间之间的互补性、链接性、多元性。剑桥肯戴尔广场则通过融合居住、工作与购物休闲空间,复合开发、更新底层零售空间与公共空间等方式,打造开放、具有活力的城市第三空间。此外,苏黎世西区城市老工业区改造采用 “混搭”式开发模式:22%的公寓+42%的综合写字楼+2%的零售+5%文化餐饮+23%的贸易产业+6%的学校,较好地实现了产城融合,进而形成具备多元功能的活力新城。

(二)动力层面:由传统经济转向集聚独角兽企业的新兴产业集群

创新能级的提升,成为创新街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进力量。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主要大都市的创新街区,均以区域的创新资源为支撑,引入独角兽企业等优质创新资源,进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并打造高质量的创新生态网络。

例如,肯戴尔广场吸引谷歌、亚马逊、微软等顶级科技公司在此擴大规模,同时生物技术和制药巨头也纷纷入驻并加速扩张,集聚形成了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兴产业集群。又如,东伦敦硅环高度重视全球科技领袖企业的引进、培育与专业化集聚,引入思科、英特尔、亚马逊、推特、高通、“脸书”和谷歌等大企业。截至2015年,东伦敦硅环地区的技术公司数量已从2010年的85家增长到“伦敦东部技术生态系统”的1472家。这些龙头企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演化为创新街区内生发展的原动力。

(三)机制层面:从自发生长转变为创新企业、人才与政府的共生共治

创新街区的形成过程中,创新创业企业、创新人才和地方政府是三个关键行动主体。街区能真正转变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街区,其前提条件是创新创业企业能获得更多知识溢出、知识员工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以及地方政府有城区更新压力并能从街区复兴中增加综合效益。在城市区域中,这些创新主体能够彼此交流创意,进而形成一种开放创新的互动机制与共生共治的镶嵌模式。

例如,东伦敦硅环制定“迷你硅谷”规划,政府投入4亿英镑打造科技城、制定优惠政策并将部分空间用作孵化区,建设全伦敦最先进设施的加速器,推动本地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大学和城市领导者,将原始想法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尝试设置“城市实验室”,提供建模和数据可视化设施,以优化传统的城市结构并开拓未来城市市场。

(四)功能层面:由传统的线性功能转向多元集成的创新功能

传统上,街道聚焦通行功能,涵盖循环路径、公共空间和建筑临街区域三项功能。当前,创新街区正在颠覆传统的线性空间,逐步向创新的街道模式转变。创新街区既是物质空间,也是社会空间,更是公共领域,是生产、生活、消费等多功能组合的集聚地。从整体上看,以创新街区为代表的新型大都市创新空间,整合了企业、教育机构、创业者、投资者、开发商、公共服务提供者等一系列主体。这些主体通过新型交通、信息、互动媒介、服务体系的链接作用,建构起彼此紧密互动的创新体系和网络。

例如,西雅图南湖联盟地区历史上属于大型工厂制造区,其中包括了波音公司等的制造基地。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南湖联盟地区致力打造多元的文化空间和创新设施,如历史工业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演出厅和多个艺术画廊。同时,在创新领域,南湖联盟还建有多个共享办公空间、公共会议空间以及带休息室和运动设施的社交聚会空间,在街区功能多元与集成层面进一步拓展。

(五)影响层面:由传统的交通、经济领域向创新与民生等领域延伸

创新街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系统,而是一种沟通的生态,街道是与街道周边各种信息之间沟通的渠道。创新街区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教育资源,惠及周边区域的弱势群体。同时,部分创新空间的建设,与经济适用住房、教育机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等的更新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中心城区的复兴重构与能级提升。

例如,波士顿创新街区着力于打造“活力24小时”的创新社区,建设创新人才公共住房,提供新型居住、工作空间,并吸引世界一流的餐厅和文化机构,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新型街区。此外,波士顿创新街区建立“街区会客厅”(District Hall)并打造为街区中心,采用公共创新中心的形式运营,并将其作为必要的公共设施与福利,吸引人才和商业入驻。据统计,通过5年的前期开发,波士顿创新街区的科技公司贡献了30%的新就业增长。

三、结论与启示

国际创新街区目前发展朝着空间升级、产业集群、共生共治、多元集成、外延拓展五种趋势深化。目前,我国创新街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为加快我国创新街区发展步伐,一方面我国创新街区发展需要契合目前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国际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要从定位精准化、实施本地化等具体措施入手,摸索出有效建设我国创新街区的方法。通过对国际创新街区的研究以及综合我国实际国情,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政府精准规划定位,运用多种支持措施促进发展;二是引入国际知名创新企业,联合打造公共创新空间;三是促进创新创业孵化,发展未来城市加速器;四是促进创新本地化,构建多元和谐的创新街区;五是拓展使用办公空间,激发空间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邓智团.科技城经济活动扫描:倫敦的经验与启示[EB/OL]. http://wemedia.ifeng.com/60146814/wemedia.shtml, 2018-05-11.

[2]张省,曾庆珑.创新街区:内涵界定与模式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2).

[3]WAGNER J,Andes.S,Davies S,et al.12 Principles guiding innovation districts[R].Brookings Report,2017.

[4]邓智团.创新街区研究:概念内涵、内生动力与建设路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7(08).

[5]胡琳娜,张所地,陈劲.锚定+创新街区的创新集聚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12).

[6]苏宁.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12).

[7]KATZ B,WAGNER J.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R].Brookings Report,2014.

猜你喜欢

空间发展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