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习“言”“言”“文”共生
2019-04-20董秀珊
董秀珊
【摘 要】小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其文体特征、教学价值和教学要点,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学“文”习“言”, “言”“文”共生,探求“文”与“言”的统一与交融。教师可以利用文言文教学启蒙,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民族的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文体特征;教学价值;教学要点
文言文犹如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它言简意赅,既连接着民族的过去,又通向未来。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安排了4篇文言文,统编教材更是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编排了文言文。教学文言文对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要教好文言文,教师须了解其文体特征和教学价值,找准教学要点。
一、厘清文体特征
文言文的文体特征主要有三点:(1)篇幅短小。为了适应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教材所选的都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浅显易懂的小古文。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0个字,非常简短。(2)内容活泼。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某个姓杨的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了孩子超强的应对能力。(3)含义深刻。文言文内容广泛,记载了古人的生活、情感、智慧等,需要学生细读品味。如《司马光》一文,学生熟读后,除了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之外,还能感受到他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它启示学生,面临问题要善于多元思考,不要运用单一思维。
二、定准教学价值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感受民族语言之魅力。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起到追本溯源、察古知今的效果。学生能感知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和浅显的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获得思维能力之发展。学习文言文,能使学生懂得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锻炼和提高理解能力、分析批判能力。文言文语言优美,韵律工整,音调和谐。经常诵读文言文,不仅能培养语感,还能提高记忆能力。(3)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文言文是中华精神的命脉和重要根基。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把握教学要点
(一)读通语句
小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应遵循多读的原则。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多了,读熟了,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领会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朗读的时候,眼、口、耳、心并用,加上教师的范读,学生就能加强记忆,增强语感。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所以学生读书时要自己断句。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编者已经用标点符号把句子断开了,但是学生读一些长句子时,往往还是需要有一些小停顿。这个停顿恰当不恰当,直接关系到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教师要指导学生给长句画出正确的节奏,朗读时进行适当停顿。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个句子的停顿就是教学的难点,在初读阶段,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正确停顿。范读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二)读懂内容
在学生读通文言文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或是联系上下文,一句一句读懂课文。因为大多数难理解的字词课文中都有注释,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大致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在用现代语言解释文言文句意的时候,句子的表达可以灵活一些,教师应允许学生说得不一样,只要意思基本正确即可。对于个别难句,宜通过集体讨论、教师适时提醒点拨来帮助学生理解。读的形式也应当多样化,如领读、师生齐读、指名读、对读等,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领悟句子。
文言文往往追求“微言大义”。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提问,切中要害,避免“细碎地问、简单地问”,设计的“主问题”应当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从整体上读懂内容。
(三)赏评文本
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学生大致读懂故事内容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回到文字中去,细细品读,“赏其言,感其情,悟其道”,通过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语言魅力,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赏评一般可分为两步。首先进行文章思想内容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或抓住关键文句,或朗讀感悟,或再现情景,或对比想象,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其次是拓展延伸。文言文中常含有经典的语句,这些语句含有深刻的含义,有的已发展为成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如在《学弈》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文中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对“专心致志”这一成语有更深的理解。
(四)类比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文言文篇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把同类别的文言文组合起来,构建类比阅读,指向相关主题的拓展或者阅读方法、策略的迁移。适当增加一些篇幅较短、容易读懂又易于诵记的文言文给学生阅读,能让学生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消除畏难情绪。
如把《杨氏之子》与《世说新语》中的《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组合成为有关古代小儿聪慧的阅读单元。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学“文”习“言”, “言”“文”共生。教师要利用文言文教学启蒙,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民族的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君慧.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3]柴继红.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J].课外阅读,2013(2).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中心学校 31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