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蜗牛
2019-04-20姜奕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9年3期
姜奕
有一次,我和好朋友一起去森林体育公园打羽毛球。正在做热身运动的我突然发现一只蜗牛正慢吞吞地在绿色的草叶上爬行。小小的它背上背着一个比自己大得多的壳,柔软的身体紧紧地贴着翠绿的草叶,正在绿油油的草丛里懒洋洋地蠕(rú)动着,它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清晰的痕迹。
出于好奇,我轻轻地把蜗牛拿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手里。它像是受到了惊吓,飞快地把头缩进了壳里,一动也不动。过了好长时间,它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了,才把头又慢慢地伸了出来。我仔细观察着这只小蜗牛:它的壳上有好多圆圈,我猜这应该是蜗牛的年龄吧!它的头上还长着四根触角——两根较长的触角上面还有一对漆黑的“米粒儿”一样的眼睛。它的触角很灵敏,一遇到情况就会完全缩进壳里。
捧着这只小蜗牛,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看着羞答答的小家伙,就仿佛看到了从前那个胆小、内向的自己——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书,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害怕与人交流……
夕阳西下,火烧云把天空染得一片火红。我伸出手掌,看着这只小蜗牛缓缓地从我的手掌爬到指尖,爬到绿油油的草坪,再爬向广阔的大自然,去勇敢地面对风雨。而我,也在心里向從前那只胆小的“蜗牛”道别。
(指导老师:郭桂红)
由物及人
一开始,我们的老师都说,在文章的最后要升华一下主题,拔高一下;慢慢地,大家就都觉得最后的那一下,有时候会显得很尴尬,破坏了文章本来的基调。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它的开始两段都很平常,甚至是太过平常,可是当写到“我”看着蜗牛那敏感的羞答答的样子,就仿佛看见了从前那个胆小、内向的“自己”的时候——由物及人,整篇文章就散发出别样的光彩。结尾的升华段落,更是给人一种“宏大而广阔”的意境。羞涩的蜗牛与内向的自己,遇见与道别,都在这一刻,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东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