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产过程的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04-20郭秀梅王玲波

科技视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综合实训

郭秀梅 王玲波

【摘 要】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安神胶囊、小儿消食片、六味地黄丸等典型产品生产全过程为项目进行综合训练,对接企业管理形式,做到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实训室与车间、学校与企业的“四合一”。

【关键词】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基于生产过程

中图分类号: R-4;G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4-016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63

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从工业化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出发,以安神胶囊、小儿消食片、六味地黄丸等中药制剂典型剂型产品的制备过程为主线,以中药制剂生产各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力求反映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的实际,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学会中药制剂生产各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与实际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就业并迅速胜任中药制剂各岗位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1 基于中药生产过程,合理开发课程目标,全面整合课程内容

1.1 从专业培养目标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定位

關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变化,准确课程定位。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以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调剂及中药药品营销等岗位需求为标准,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中医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中药制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高素质技能人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2 瞄准就业方向、细化就业岗位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为各级各类制药集团、药厂、饮片加工厂、医院制剂室等。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医院药剂科,中药制药、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以及与中药相关行业的应用开发部门。

对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中药制剂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岗位涉及中药固体制剂生产粉碎岗位、过筛岗位、混合岗位、制粒岗位、压片岗位、包衣岗位、炼蜜岗位、制丸岗位等;浸出制剂生产提取岗位、纯化岗位、浓缩岗位等;液体制剂生产配制岗位、过滤岗位、分装岗位、灭菌岗位等;其他剂型生产化胶岗位、涂膜岗位等。

1.3 依据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相关教学内容。 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由学院专任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及中药制药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融入《中药制剂设备》、《中药制剂技术》、《GMP应用技术》等课程,根据中药制剂岗位需求、企业规范及相关法规要求,课程采用基于生产过程教学,以安神胶囊、小儿消食片、六味地黄丸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主线,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内药厂)、GMP 仿真车间、企业生产车间现场组织教学,将“教、学、做”一体化完全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工与学的完美结合。

每种剂型的制备按照药厂生产工作基本流程、GMP管理要求等组织教学,包括下达批生产指令、生产前准备(包括人员、现场、物料及设备等的准备)、各工序生产操作(包括检查调试设备、生产操作过程、质量控制及常见问题的解决等)、生产结束后的清场(物料的处理、填写记录、清场、消毒等)四步。通过项目的实施,同学们能掌握中药丸剂、中药散剂、、中药膏药、中药注射剂、中药口服液、中药片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等制剂的生产工艺,掌握相关的机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用真实材料完成中药制剂的制备,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备胜任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的必备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达到中药制剂工的要求。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老师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引入蓝墨云班课、智慧职教、云课堂、微信群、QQ群、3D仿真软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了翻转课堂,课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实践。

由于本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紧密,对于企业使用的关键生产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仅靠单纯的文字描述,同学们无法想像出该设备的工作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涉及中药制剂生产典型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过程制作成动画、视频和微课形式,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直观、生动、形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注重素质培养,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

将知识、能力、素质融合于教学过程和考核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探索以解决中药制剂生产实际问题为主体的考核评价方法,既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又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注重考核学生创新意识及专业素养。[1]

3.1 与职业技能考核相融合

从中药制药职业能力的结构要求出发,将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和实践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与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我们制定了课程标准、技能训练科目以及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方法等教学文件,编制实训指导书、生产工艺规程、关键岗位操作法、设备标准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了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理论与技能题库。通过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通过开放实训室、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同学们在做中练,在练中学。

3.2 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证明,多元化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公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2]积极推进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建立符合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要求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课程的评价结果由平时考核(占10%)、实训技能操作过程考核成绩(5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组成,其中平时考核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考勤、课上与课下表现、查看资源等方面给出平时考核分。实训技能操作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项目完成后,综合考核职业素质(生产前准备、生产操作、记录、清场和素质等项目),涉及组织纪律遵守情况、团结协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由学生自评(30%)、小组互评(30%)和教师评价(40%)综合汇总得出。职业素质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时的态度、纪律、出勤、任务完成情况、职业道德等方面表现确定,主要考核学生的自觉、自律的能力和平时学习情况;小组互价主要由各小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分工中完成任务的情况及表现而定,教师则根据全班各组项目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其核心就是在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总的来说就是课程教学要真正做到三个一致,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结合高职院校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的理论指导下,从中药制药专业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探索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改革,通过及时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和课程考评体系等措施,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和提高中药制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协助学生从“学生”成功过渡为“职业人”,从而达到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光姣,王甫成,栗進才,夏成凯.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职教通讯,2012,(9):16-18.

[2]程斌,夏苗芬,周爱珍.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0,16(4):132-133.

猜你喜欢

综合实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