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绿色农产品发展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2019-04-20王文倩宋伟肖贺丹
王文倩 宋伟 肖贺丹
【摘 要】以寿光蔬菜发展SWTO为例,通过推进绿色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使供给更适应需求的变化。把推进市场伦理道德和生态道德建设作为切入点,提高市场主体素质和生产者自身对生态道德的重视度,使他们兼顾利益的同时顾及生态问题,从而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和推进共享经济的发展,解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和绿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向担任不同市场角色的主体提供路径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绿色农产品;供给侧;市场伦理道德;寿光蔬菜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4-0146-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5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背景下,对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而言,要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力量,大力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道德素质,提升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满足需求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结合目前的调查研究发现,绿色农产品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构建新时代完善的适合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机制。
1 新时代赋予绿色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时代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源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提升。在生产、销售整个过程中注重对市场道德意识的挖掘是新时代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
1.1 市场伦理道德与生产者的决定作用相结合
新时代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需求侧为前提。而作为生产者,在新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具备市场伦理道德和生态道德意识。生产者市场伦理道德建设是生产者发挥决定作用的“支持性资源”,以诚信原则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伦理道德第三种力量的有效调节和指导作用,进而把“资本”的冲动与市场伦理建设有机结合。
1.2 市场伦理道德与销售者的纽带作用再凝结
调查发现,寿光的销售模式主要是抓住人们的消费需求,多方面满足人们的消费心理,比如即食产品“果蔬脆”的销售。绿色农产品是当前新生的潜力市场,多样、易变是消费者需求的最大反映。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发展应注重对市场动态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而当前绿色农产品存在的销售周期短、更替速度快等特点,则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充分发挥好销售者的纽带作用。同时,补产品空缺,抓客户需求的同时以市场伦理道德为准则,站在人民的角度,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1.3 政府对各主体的市场伦理道德再强化监督
发展绿色农产品,在解决好“物”的同时满足广大人民对“人”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政府一方面要为各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要伸出“看得见的手”对生产者、销售者的市场伦理道德和生态道德进行有效监督。三者有效结合,才能满足需求侧的要求,从而更好的实现供给侧。
2 基于绿色农产品发展热潮下的冷思考
寿光市蔬菜产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产品质量缺失,产业薄弱,缺乏生命力等问题,“千绿一面”的现象处处都是,蔬菜发展缺少特色。
2.1 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痒点
一是市场主体缺乏绿色农产品发展意识。一部分领导和群众对化肥、农药存在的危害没有引起重视,部分农户为了自身短期利益仍在大量使用。其原因首先是大部分生产者缺乏对“绿色”的认识,生态意识缺乏。其次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低,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不顺畅,生产者的生产热情不高。
二是政策了解不够,产业链与产品品牌有待提升。据调查,寿光一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对相关的政策以及国家补贴政策了解程度低;在生产、销售、流通方面技术投入少,市场监管不严,销售模式单一;绿色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以次充好,消费者无法辨别绿色农产品的信息,使市场效益低下的同时品牌信誉降低。绿色农产品还存在产品难被认可、优化质量不优化价格的局面。
2.2 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痛点
一是生产经验与先进技术之间的矛盾较大。由于交流条件和观念的限制,农户之间关于种植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交流较少,缺乏思想的换新,从而对先进技术接受程度低。经走访调查得知,大部分蔬菜种植者都是35或40岁以上的“老辈”村民,高素质人才占比很少。改变传统生产观念、推广先进技术是绿色农产品发展急需解决的。
二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对市场需求信息把握不及时,不利于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交易效率降低。
3 新时代下优化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路径研究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通过SWOT分析(即图1),针对寿光绿色农产品发展的问题,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的同时,需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改革生产销售模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打造绿色农产品优质品牌建设。最终向实现绿色农产品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目标推进。中央文件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3]。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3.1 以市场伦理道德提高为前提
众多的农村劳动力自身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受旧思想,传统的小農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社会需求的变化,急需提高自身素质,具体来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意识。摒弃传统的自给自足以及不问市场的思维方式,增强市场意识,按照市场需要配置生产要素,满足绿色农产品市场需要。
第二,法律意识。普及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维护权利意识和契约意识。按照法律参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另外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能通过法律来讨回公道。
第三,生态环保意识。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或者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破坏植被,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不可低估,培养生产者的生态环保意识显然已成为重中之重。
第四,开放共享、创新、尊重科学、不断学习的意识。以开放共享的眼光来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方法,跳出传统和习惯的思维,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
3.2 以政府积极引导为抓手
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首先,通过道德教育等方式,培养处于生产链“源头”的生产者的市场道德意识,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其次,在原有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优化每个检测环节,质检环节力度的也有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绿色农产品的道德意识。最后,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相关政策,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宣传推广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模式。
其次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可度。对于国家颁布的各种政策,政府以及各行政主体积极落实,维护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人民的利益,定期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建立多形式的沟通机制。在市场体制下,消费者处于生产销售产业链末端,这一群体的需求对前期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注重消费的数量、满足基本功能式需要向个性化、独特化、多样化转变,针对这一改变,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一方面,稳定成本的同时兼顾产品质量。政府要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质检力度,建立多种正规化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和严密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的产品选择意识,发挥消费者自身意识的指导作用,使消费者自觉遵守市场道德准则,促进和谐、文明的市场生产销售环境的建设。
3.3 运用高新技术进行优化提升
一是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契机。对市场信息进行系统有效的整理汇总,地方政府牵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建立以开放、共享、利己利民的绿色农产品综合性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对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整理,为下一步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专业评估。同时建立与相关企业的沟通机制,了解市场销售动向,实现农产品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有效信息对接,进一步优化基层经营销售策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产业链,发挥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共商、共赢、共享”理念,加强绿色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时监控等技术为基础,打造基于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监测“源头”监测体系,实时监控每个源头細节[2]。可以借鉴政府制度公开原则,将绿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及每个环节的检测数据详细地记录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予以公开,增强产品透明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二是在技术充分支持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销售模式。政府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促进交易模式创新的同时,积极探寻新型绿色农产品销售模式。政府和相关机构搭桥,与正规蔬菜企业合作,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一体化经营合作的新模式[3]。兼顾电商生产销售模式,逐步改善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产品认可度。
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解决其中的痒点和痛点是重中之重,要以需求为切入点,着重提高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提高市场各主体的伦理道德问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绿色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新型农民,增强绿色农业发展的活力[4]。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眼绿色农产品长远发展、立足实际,共同做好绿色农产品适应供给侧发展这篇大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4.
[2]张德纯,刘中笑.关于有机蔬菜认证和质量管理的思考[J].中国蔬菜,2007(6):7~8.
[3]张德咏.我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2(6):6~8.
[4]张占斌,冯俏彬,蒲实.城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