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在教师科研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探讨

2019-04-20谭希

科技视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研高校图书馆

谭希

【摘 要】本文围绕图书馆作为平台、媒介的支撑和转载功能,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在高校教师科研工作中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方向,对于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撑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4-013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4.053

图书馆建设是所有高校发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研究生培养乃至高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四大职能之一,既是高校知名度的风向标,评价高校实力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1]。图书馆作为科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和知识传递媒介,两者协调发展将能够共同推动高校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1 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定位

尽管图书馆被称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但在日常工作中却被看成简单的借还书和期刊整理部门,整体处于边缘化和不被重视的尴尬地位,甚至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未认识到其重要性,最终使得图书馆禀赋的积极作用被严重削弱。

一般而言,高校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定位图书馆的职能是围绕课堂教学,为教科书内容提供相关的辅助教学服务以及科研查询服务,成为了一种“教辅机构”,而教学辅助机构的定位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人们错误地认为图书馆只是一个藏书的场所,且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得不到地位的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命运也摆脱不掉“辅助”的束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机制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配合高校的转型完成自身的定位。新时代,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提升,图书馆的角色应具有更崇高的意义和价值,勇于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才能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黄红涛[2]在研究中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大学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图书馆功能定位的现实依据,建设“学习型社会”则是图书馆创新管理的动力源。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图书馆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地服务高校的发展,完成自身的“新使命”。

2 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为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存贮、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即情报职能);2)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作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特别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自习地点。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新的历史使命,重庆大学魏群义在党课中谈到,文献支撑+文化育人是图书馆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在于支撑大学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创新源泉和动力。

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分工趋于精细化,对人才的工程能力要求更为高端和全面,因此,图书馆在前述两大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必须尽快转化管理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務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例如,主动对接学科和专业,举办科技活动,构建新型教学和科研服务体系,推动馆员继续教育,加强数字化资源利用,在知识产权的维护和查新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最终建设成为研究型图书馆和智慧型图书馆。

3 高校图书馆加强科研支撑作用以及实现机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图书馆在科研工作一直被动地发挥着文献传递作用,历来是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独立完成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图书馆的功能单一化严重。如何深化和扩大图书馆在教师科研中的支撑作用,如快速地提供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数据库建设)、提供文献查新服务、构建专业的知识交流互动体系等,成为摆在新时代图书馆建设面前重要的难题。随着互联网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新时代的图书馆逐渐具备了上述扩展性功能,值得指出的是,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对图书馆认识上的转变和良好的行政制度将成为图书馆在科研支撑作用上最为重要的软性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暨铎.图书馆建设在高校科研能力提升中的作用与对策,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2):46-47.

[2]黄红涛.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探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9:131-133.

猜你喜欢

科研高校图书馆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