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研学旅游发展对内蒙古的启示与思考

2019-04-20杜淑芳

北方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内蒙古

杜淑芳

摘  要:研学旅游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研学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也涌现出像广东省、山东省、天津市等率先发展的省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发展经验。国内外研学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内蒙古应抓住机遇,依托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游”与“学”兼顾的研学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业拓展发展方向的同时,为旅游扶贫、素质教育、弘扬文化、产业融合、展现内蒙古做出贡献,从而带动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研学旅游 产业融合 内蒙古

凸显地方特色,创建主题突出的内蒙古研学旅游产品品牌

近年来,国家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研学旅游国内外市场广阔,前景不可限量。内蒙古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资源来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只有基于本地文化开展的研学旅游才更具活力,更具分辨率。内蒙古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兼备。境内拥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从古到今一直是蒙古族繁衍生息的重要舞台,旅游资源草原文化特色显著,有草原、沙漠、森林、湖泊、遗迹、民俗六大奇观景致。各盟市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研学价值和旅游吸引力,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品牌策略,力争制作出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研学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知到内蒙古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底蕴,提升内蒙古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推进研学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应学习总结成功研学旅游品牌的经验,例如山东省开发了孔子周游列国、水泊梁山108将等一批研学旅游产品。目前,内蒙古旅游局组织并开发了中俄蒙“万里茶道”青少年夏令营旅游产品和藏传佛教研学游。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依托独特的地质遗迹,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成为了内蒙古发展研学旅游的典型代表。同时要考虑适应时代、市场的需求,善于运用现代技术表现手法来创新、突破和完善旅游产品的设计,充分展现内蒙古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旅游项目要集教育性、体验性、休闲性和参与性于一体,提高研学旅游的品牌认知度以及综合吸引力,多维度满足旅游者在知识探究、能力培养、提升自我、陶冶情操、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将研学旅游发展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极。

积极对接国家政策,为研学旅游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确保研学旅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使用“研学旅行”的概念。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研学旅游作为拓展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同时也为我国研学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了学生素质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另外,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以期通过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来推动研学旅游的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国家支持、鼓励研学旅游的开展。内蒙古应积极响应国家系列政策的指引,制定适应于地方的研学旅游规范和规章制度,并明确相关细节,增加可操作性,保障研学旅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设立专门的研学旅游管理机构指导、规范和规划研学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联合、协调旅游与教育等相关部门,更好地将教育纳入到旅游的实践中,促进“旅游+教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当前内蒙古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学生和成人都有体验研学旅游的内在需求。政府可以将研学旅游纳入到学校教育體系中,促进研学旅游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选取部分研学旅游活动试点学校,取得成功经验,产生一定示范效应后,再从局部推广到全局。对学生的研学旅游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这既是对教育事业的一项投入,也可以减轻研学旅游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国内外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日本是个教育发达的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研学旅游的重要性,将其纳入了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证其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政府制定一系列细化的政策和规章为研学旅游提供资金赞助、资源支持、安全保障等。公立小学、初中的研学旅行费用补助由国家及地方财政共同分担并且逐年增长。德国的教育法对研学旅游的课程、时间和方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韩国的修学旅行已成为国家的文化风尚,以修学分的方式倡导学生了解本国及外国的文化遗产。广东省早在2009年就提出将研学旅游纳入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中,鼓励和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并开设了研学旅游的相关课程。2013年教育部在苏州、西安、上海等城市开展研学旅游试点工作,2014年试点省区进一步扩展到11个省市。研学旅游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素质教育内容,同时也是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符合旅游发展和现代教育新趋势,正在逐渐兴起和得到推广。

扩大研学旅游市场主体定位,将研学旅游作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业态

狭义的研学旅游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以丰富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为目的、通过统一组织管理的一种研究型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专项活动。旅游的主体主要是学生,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阅历与补充课本知识,边玩边学,寓教于乐,满足青少年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增加见闻、释放个人压力等方面的需求,广受中小学生的青睐。广义的研学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满足求知的愿望,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开展的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达到自我提升和休闲娱乐双收目的的一种行为活动。其主体可以是抱着学习求知目的而进行旅游的任何年龄的人,非常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的学习、研究、教育、求知方面的需求增加,而且这种研学和旅游合二为一的活动,可以达到学习知识和休闲放松的双重目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研学旅游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在市场巨大。

美国、欧洲以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研学旅游发展已久,市场比较成熟。中国研学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旅游需求和优质教育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研学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2017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5.4万亿元,增长15.1%,旅游业贡献率占GDP总量的11.0%,国内旅游人数超50亿人次,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可以看出,中国的休闲旅游时代已然到来,旅游已经成为居民的常态化、普遍化的行为,新生代家庭的教育更关注新方式、高品质,研学旅游作为教育、求知、研究与旅游兼得的新业态更受青睐。就内蒙古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讲,目前研学旅游的市场主体定位大多是以中小学生为主,未来的市场主体定位还应扩展到大学生、成人市场等群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是一个全民旅游与全民学习的社会,旅游市场也不受年龄限制。应扩大市场主体定位,设计适合不同群体的旅游产品。例如上班族对专业研究、学术交流、学习技能、修身养性的研学旅游需求强烈;年轻父母注重对孩子的亲身陪伴与教育,亲子研学旅游市场潜力足;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和經济储备,开始追求保健修身,是具有特殊需求的市场群体。

研学旅游规划设计应体现教育和研学功能,把控好“学”与“游”的尺度

研学旅游集旅游、学习为一体,既达到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目的,又可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它同其他旅游商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教育性和学习性,是为了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这与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普通旅游市场是有差异的。笔者认为研学旅游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和求知,属于教育和学习的范畴,教育性和学习性是研学旅游的灵魂所在,旅行是载体,研学是目的。教育功能和求知功能的实现最为根本,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心的问题,直接关乎研学旅游的开展效果。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研学旅游有明确的目的,以旅行的方式学习体验古今中外的自然人文知识,并通过这个过程提升自我、修养操行、拓宽眼界、感悟生活,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学”与“游”的尺度把控较难,为避免出现 “游学失衡”“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的现象,可以像日本那样从细节上规范研学旅游的质量考评等管理环节,加强监督。内蒙古研学旅游资源应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典型资源,使研学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研学”的作用,因地制宜,适度开发,避免出现跟风开发的现象。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使旅客能够在过程参与和旅行体验中拓展视野、了解社会、亲近自然,“游学相融”“寓学于游”。最终实现旅游与研学相得益彰,融合发展,拉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生,司利,张浩.日本修学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探究[J].旅游研究,2012,(2).

[2]王昆.研学旅行如何“学游兼得”[N].北京日报,2015-04-29,019版.

[3]杨艳利.研学旅行: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J].特别策划,2014,(17).

[4]黄晓虹.分析南京研学旅游的发展策略[J].旅游管理研究,2017,(16).

[5]曹子伟.旅游发展新模式·修学旅游——以内蒙古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3).

[6]付华,李俊彦.内蒙古兴安盟旅游资源单体的特征与开发[J].地理研究,2010,(3).

[7]刘雁伟,长安.内蒙古研学旅游发展前景研究[J].城市旅游视划,2016,(10).

[8]卢爱华,王玉霞.浅谈我国现代修学旅游的发展[J].产业经济,2013,(11).

[9]曹晶晶.日本修学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10]崔琰.陕西研学旅游提升策略研究[J].唐都学刊,2016,(3).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内蒙古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内蒙古中小学合唱基础教育扬帆起航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