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2019-04-20袁德成潘多涛于三三梁国利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评估评价

袁德成, 潘多涛, 于三三, 梁国利

(1.沈阳化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42; 2.沈阳化工大学 教务处, 辽宁 沈阳 110142; 3.沈阳化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42)

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是学术和课堂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学术会议、政府文件、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培训等活动中经常被提及.例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1.3款[1]规定: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的要素4.1款中“课堂教学:(1)教学大纲制订与执行;…;(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等,对形成性评价作出了专门要求.传统的课程考核是评分,也可称为终结性评价,在证书获取、学生奖惩、教师考评、政府问责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大学扩招、用手机即看即学、MOOC等日趋多样化的新教育形势和新教学方式情境中,工业经济时代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面对思维方式迴然不同的青年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单声道” 讲授以记忆、 理解等低阶认知为特征的教学做法,已不能完全掌控现在的“课堂万象”,即教师的“教”并没有促进学生“学”的人数比例上升,对部分学生而言,听教师的讲课变成了听“讲话”而已.学生学了意味着他的认知要发生变化,即新知识与先验知识链接到了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深度记忆,而浅表的零散知识很容易被忘记.要改变这种现状,客观上要求紧密关联课程的设计、实施和反思等3个教学步骤.终结性评价作为课程学习过程结束时对既往效果的总体评价,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2]:“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是最重要的.说到底,回归常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要把此项要求落到实处,有必要广泛研究和推行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使其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形成性评价发展简述

美国学者Scriven于1967 年在组织开发美国中小学课程和教材项目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概念[3].Scriven的思路是教学材料的模型和草案应在最后定稿前安排学生进行测试,即在形成阶段就进行有效性评价,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后出版之前进行调整,Scriven把这种过程称为“形成性评价”.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材料定稿后安排学生测验,再收集资料用于教学材料的评价.Bloom在1968年把Scriven有关项目评价框架中的“形成性评价”观点,扩展到学生学习的评价[4],即在学生学习的形成性阶段就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观测,诊断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必要的校正促使学生更精熟地掌握知识.其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类评价方法的功能区别、如何发挥作用的分析和实践方面,但主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观点一直沿用至今.期间一直存在关于“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手段”[5]或“是一种过程”[6]的争议.前者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作为临时性诊断工具其诊断结果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而后者则是强调通过信息反馈和校正以推动学习者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客观讲,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观点都可能过于简单化,欲使教与学更加有效,“手段”和“过程”同样重要,需要两种观点综合应用[7].

1998年,英国学者Black和Wiliam发表了有67页之长、在学习和评价研究领域最著名的综述性文章——《评价与课堂学习》[8],其中包括250篇与形成性评价实践活动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形成性评价的不同实施策略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篇综述没有按预先定义的理论基础展开论述,而是据实的、并不以构造形成性评价研究轮廓为目的.当时,杂志主编还创新性地邀请在学习和评价领域的6位知名学者对这篇综述予以进一步的评论[9-14],由此开启了形成性评价研究的热潮.

文献中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其中Black和Wiliam的观点最为流行.他们认为课堂实践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学习者或同学者,主动激发、解释和使用学生当前学习进步的证据,并及时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决策安排,调整教和(或)学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朝着预期的学习目标前行.这样的定义涉及到了3个主体:教师、学生、同学者,需要处置的工作任务更多,例如:教师如何设计实验以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如何依据证据作出反馈调整行动、如何发挥学生或同学者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等事项.聚焦不同的主体和工作任务,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完成形成性评价,许多教师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索.所获证据表明: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直接和显著的作用.Yeh的研究显示:形成性评价,即教师依据收集到的学生学习证据、及时调整教的策略,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15].其他人的实践,例如实施有效的反馈策略[16]、实施自我调整的学习策略[17]、用量规实施自我评价策略[18]、实施同学互助学习策略[19]等,均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特别是在整个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担当好自我调整学习进步的角色,以及开展互评互学活动等,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当然,对形成性评价策略能改善学业成绩的观点持争议态度的研究也不在少数[21-25].如果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中,采用对不同的主体和工作任务有所侧重的策略,可预期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直观上,把这些形成性评价的要素整合在一起统筹安排,应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一体化安排过于复杂,获取实例证据更加困难[26].但KMOFAP项目(The King’ s-Medway-Oxford shire Formative Assessment Project)成功实施了这类整体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7].研究者也注意到:为了更好实现形成性评价的潜在目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至关重要[28-29].

20多年来,教学形成性评价实践已经取得很多进展[30],许多学者也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最新的一个观点是把形成性评价理论嵌入到更广泛的教学理论框架中[31],使其与教法研讨、教和学的实践、学科及社会文化等相关背景和活动实现交融、整合、提升,进而推动形成性评价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正走向未知、多样、多变的未来,建立能适应这种新要求的一流教育系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32].这迫切需要我们开发和实施从课程计划、大纲、教法、学法、考试、评价等全新的人才培养集成方案.我们也越来越寄厚望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评的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迫切需要改革目前实行的基于时间的教育模式(Time Based Education,TBE),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新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了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为理念,以CDIO为模式,实行三化育人(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的新体系[33].教学的小班化固然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选项之一,但利用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出更多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还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2 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Black和Wiliam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观点[34],突出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要贯穿于课堂实践的全要素中,这样的思想可进一步用表1表示.其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3个子过程为:学习者的目标(Where the learner is going);学习者的现状(Where the learner is right now);如何达成目标(How to get there).形成性评价的3个行为主体为:教师;同学者;学生.表内对应的是形成性评价中的实施策略,可归纳成5类:(1)明晰、分享和理解学习预期目标及判别达成的标准;(2)设计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问和任务,以导出学习证据;(3)提供向预期目标推进的反馈策略;(4)激发学生互评互学;(5)激发学生为自学担责.由此可以看出,表中第一行是教师对应在3个子过程中分别承担的责任,学习者的目标本质上实施的是一个策略,即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一开始,教师、同学者和学生对学习目标及其达成判据通过交流形成共识.在(4)、(5)子过程中,学生或/和同学者为自己学习进步担负的角色,即从一开始教师扮演教学的主体角色,过渡到教师与学生互动、再到组织同学者互评互助学习、最后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逐渐转移、分担学习的责任.

表1 形成性评价的整体框架

在实施过程中,上述5类策略需要精心设计细节.终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的学习中一般只安排一次,而形成性评价则可能安排多次,时间可长可短,视具体评价任务而定.专门针对某一门课,如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总结凝练适应性规则,是目前推进形成性评价发展的可行之路.

3 教、学、评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

过去几十年,在教育界开展的各类评估,包括其理论基础、方案设计、实施和配套政策,一直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对于评什么、如何评、如何使用评估得出的结论重塑教育教学等事项有不同的见解.事实上,由政府或校外机构主导对学校办学的评估,已显著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进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主要包括教与学,现在还要纳入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即教、学、评要相向而行且形成合力.另外,过去教学评估更多专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目前则出现了新的动向,学生正在学的东西也成为评估要观测的事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为在课堂上融入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学习理论指导下,必将进一步推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

3.1 基于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评估方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环境被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校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实践,则专注于考察教的内容、以及学习者如何有效地转移和吸收知识.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获得教师想要教的东西,不强调知识是否或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被修改.总体上,学习者是相当被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知识和再现了老师的行为意图.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调整或改组.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实践,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的评估做法相似,继续侧重于考察个人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但开始关注那些与所教不相同或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东西.评估不仅仅是对事实回忆的测试,而是要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要把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研究融入对人类思维发展的理解过程.社会文化理论主要是用来了解人类思维与文化、历史和教育背景之间的关系.Vygotsky认为,人类思维包括社会实践、个人意识和物质文化,三者之间彼此包含、相互依存和协调.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媒介、内化、最近发展区、搭手架等.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实践,与行为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等相比有了彻底的转变,不仅仅要考察知识的获取和(或)理解,更重要的要考察社会、文化等实践要素对学习者的影响.

评估与学习相伴而生,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学习理论和评估理论一直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新的观点是评价即是学习(assessment as learning),即把评估看作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理解评估,并在学习过程主动监视自己学习进步的状况、“导演”好自己的学习,最终走向成功.评估的对象是“学习过程”,搞清工作对象的特征一般能大大提升评测整改工作的有效性.所以,新的趋势是在学习理论的架构下研究评估理论.

3.2 采用最合适的教与学行动

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和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变化过程.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把自己的认知智慧通过“思考发声”传递到每位听课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里,这些信息经过大脑感知、传递、加工等非常复杂的途径,最终才可能形成新的知识,至此学习者的认知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脑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进展,人类大脑中发生的学习过程越来越清晰,但现阶段有关脑认知的变化仍不能直接测量.因此,什么样的教和什么样的学,能导致最好的学习过程发生,目前还依赖实践经验的总结.文献中已经有一些关于教的更有效、学的更有效等一般性原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结合具体专业课程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更加有效的反馈推进策略,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中灵活选用.可以参考的教与学的策略有:

有效教导原则:原则之一是坚持先熟悉学生的基础、动机和心态等个体差异,然后再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原则之二是坚持整体推进学习成果、评测整改和教学活动等的设计、执行和持续改进;原则之三是是坚持做到每项活动能够清晰表达预期学习成果及其策略,实现透明化;原则之四是坚持突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学习重点并优先推进;原则之五是坚持克服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盲点,坚守“教”是为了学生“学”的理念;原则之六是坚持熟悉、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实现学习成果及其教法的最佳匹配;原则之七是坚持及时反馈、反思和积极行动,实现课程和成长的精益化.

有效学习原则:原则之一是牢记学习成果优异需要精准衔接相关的先验知识;原则之二是牢记知识技能扩增和形成体系需要常学常组织;原则之三是牢记学习动机保持需要持续适时的激发诱导和奖励;原则之四是牢记学习目标实现需要不断强化细节与践行整合;原则之五是牢记学习质量提高需要成果导向与靶向实时反馈相结合的学习思路;原则之六是牢记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智慧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和循序渐进;原则之七是牢记要成为一名学者需要自醒自导自评自改.

3.3 探索让学生或同学者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新模式

近年来,教育研究中出现了评估和自我调整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 )相融合的趋向.评估在传统上侧重于心理测量学范畴,但随着形成性评估的出现,课堂评估也成为教育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形成性评价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学生进步的信息,及时反馈以支持对教和学的调整和修订,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而自我调整的学习是研究学习者如何和何时设定目标,然后系统地实施认知、情感和行为实践及步骤,以使学习者更接近这些目标.自我调整的学习研究,将认知、元认知和动机方面组织起来,正在成为学习者如何理解和追求学习目标的一般观点.许多研究者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在评价和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和实现融合.有学者研究了这两者在形式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以及相互支撑的条件等[35].

3.4 系统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

许多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在提升学生成绩和能力等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而教师转变观念、亲力亲为、以学为中心是成功的关键[36].要使形成性评价成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法研究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元素,目前还处在万里长征只是走了一步的状态.形成性评价的落实需要教师们从基础系统地做起,不能把在课堂上的提问、测试或讨论等活动,简单地认为是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闭环反馈调节系统的功能,是在实施教、学、评的复杂系统工程任务,需要统筹设计、实施和反思,更需要系统地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

4 结束语

虽然形成性评价理论及应用案例已经有许多报道,但真正成为课堂教与学的常态元素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把形成性评价纳入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如何在课程大纲设计中融入形成性评价要素、如何在教学方法研究中讨论或争辩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和劣势、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开展互评和自我调控学习进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教师更有意愿把形成性评价放在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实践,通过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凝练提升,再到实践应用中进一步加以验证.目前,基于时间的教育模式开始显现许多弊端,任何在教、学、评等一体化方面的深入探索,都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评估评价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评估依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