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博会到进博会:透视百年变迁的三重逻辑
2019-04-19李雯博
李雯博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名采购商到会。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商品,人头攒动、盛况空前的展会,法国红酒、意大利血橙、瓦努阿图咖啡豆、德国窄巷道叉车、美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日本最新3D打印技术……徜徉其间,令人炫目而激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从万博会到进博会,从“水晶宫”到“四叶草”,160多年时间,生动见证了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和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
从伦敦到上海:“火车头”的动力逻辑
1851年,举办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时,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世界工厂”之称。从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大部分工业领域的发明都来自英国,这让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这次万博会上,来自英国厂商的展品几乎全部是工业品,包括大量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而外国商家的展品则几乎全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英国的幽默杂志《笨拙》评论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隆重和喜悦、最美丽和辉煌的展览”。201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中国已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正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杭智科所说,“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从万博会到进博会,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已然发生变化。
但历史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与当年作为全球性帝国的英国不同,中国不仅仅是世界工厂,更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年的万博会,是英国叩开世界市场大门的钥匙,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恰恰相反,它首开先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堪称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如果说160多年前的英国“火车头”主要以产品供给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那么今天中国“火车头”则主要是以市场需求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如果说当年来自西方的“火车头”主要代表发达国家领导世界,那么今天从东方驶出的“火车头”则主要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为世界贡献力量。
进博会的背后,是中国巨大、广阔、多层次的市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14亿人口、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既能给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也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各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机会。本届进博会上,从各式各样的红酒、巧克力、干果到3D打印人形机器人Roboy2.0、最细最短的胰岛素注射针、酷炫的“会飞的汽车”,来自五大洲的参展品覆盖了服务贸易、汽车、装备、科技生活、品质生活、医疗和食品等各领域。进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足以证明中国市场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无限潜力。各国企业借进博会“牵手”中国市场,迎来历史性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2019年10月,就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发表《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提升15位。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布,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的相继落地,中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这无疑进一步提振了属意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中国市场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宽广的大海,因而能够吸引百川汇聚。这是中国之所以能成功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并且能够“年年办下去”、“越办越好”的底气与依凭。
世界都在聆听中国的邀请,“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
從“卖全球”到“买全球”:“大江大河”的历史逻辑
1851年首届万博会上,当看到来自英国和国外的展品精彩纷呈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连连发出惊叹——“Glory”(荣光)。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19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度亮相,专业观众注册超过50万人,其中包括7000多位境外采购商,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法国总统马克龙惊叹,“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未来”。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商品流通、技术扩散显著加快,到今天全球经济体系分工更加细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各国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清晰。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但与当年万博会“卖全球”不同,进博会是“买全球”。“卖全球”是在为本国产品找销路,“买全球”却是在为世界各国产品谋出路。在万博会的“荣光”之下,是用炮舰强行轰开中国大门的鸦片战争,是遍布世界的英国殖民地。展会后仅5年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打响了。而在进博会的“开放”背后,则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194份合作文件共同构建的世界“大联欢”。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更能体会到进博会这个贸易平台上凝聚的情感认同。古巴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托雷斯说,“虽然古巴在距离上与中国相隔很远,但我们两国却历来十分亲近,我们之间是值得信赖的”。赞比亚共和国商贸和工业部部长亚卢马表示,“赞比亚和中国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不管是新朋还是老友,通过进博会,我们和各个国家以及各国企业做的是买卖,建立和巩固的却是更为珍贵的友谊。
在世界经济遭遇逆风的大背景下,进博会的意义更加超乎寻常。顺潮流而动,而不是逆潮流而行,是最明智的选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遭遇“难关”,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回头浪岂能阻挡大江大河的奔腾?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大潮中,不应该有人“掉队”。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越是在困难的时期,各国更应该搞清楚世界发展的大势是什么,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进博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我们举办进博会,就是希望与各国一起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