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2019-04-19许希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法制社会责任企业

许希

企业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工商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在生存发展和发展的两大压力下,抛弃了很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是道德底线,本文就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背景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业务,他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他所一要求的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他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二)企业与现代社会

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为股东实現组织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企业,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而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企业除了要向股东负责,还需要向社会负责,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在我国这一问题必须从企业与现代社会的全面管理来考察。社会通过各项法律法规,允许企业的建立,政府也出台优惠政策,允许他们对环境在某段时期内造成损害,银行提供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企业才得以建立和运行。企业反过来也应该回馈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生产出大量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产品。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使企业获得盈利,企业通过缴纳各种税款和款项使政府年年有超额的财政收入来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普遍偏低,未能担负起更宽广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经济细胞,当然是一个经济实体,但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还是一个伦理实体,无论如何不能忽略其社会公器的本质,如果仅仅将企业定位于经济实体的话,企业将从经济细胞沦为经济动物,丧失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二、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一)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的投诉从未停止过,投诉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向消费者提供有毒的产品,隐瞒产品的缺陷,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等等。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路奶粉事件,企业一味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导致其伦理道德的丧失,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拿人的生命开玩笑,超越了企业道德的底线和法律准则,造成极大的社会公害。

(二)不尊供员工的利益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但仍然有些企业管理者漠视员工的需求,将他们看成是完成任务达到绩效的工具,而非是像他们一样有情感和需求的人类,非法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提供恶劣的有害员工健康的工作环境,大股东架空小股东等等。比较明显的案例就是国美黄光裕和陈晓之争。

(三)对社区福利和慈善事业漠不关心

社区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奉献和牺牲,但是真正能够回馈社会的企业少之又少,表面上打着为社区人民谋福利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专区商业利益。当社会出现突发的,社会灾害事件时企业未能回馈社会,甚至虚假捐款,如在汶川地震时,余秋雨和九九公司的假捐门。

(四)漏税逃税和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

近年来一些企业对自己缴纳的税款十分心疼,出现了大批的逃税漏税行为,包括:少报营业收入,少报税前利润,甚至利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每隔两到三年注册一家经营同一业务的新企业。另外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的竞争现象也很严重,相互诋毁竞争对手的商誉,互挖墙角,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等等。

(五)危害自然环境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的巨大的威胁。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完全不顾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任意地超标准地排放“三废”,导致环境污染,地球荒漠化,全球变暖等等。这种对自然资源持续过分的掠夺,牺牲子孙后代利益的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严重背离。

三、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一)责任意识淡薄

传统的经营理念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的获得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以这种经营理念经营企业,不可避免的对各方造成一定利益的损害。他们一味地想着节约成本,忽视了消费者的权益,企业虽然能取得短期的收益,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的名誉也会毁于一旦。

(二)法律约束和政府监管不力

就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来说,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缺少惩罚性和制裁性的规定。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不够,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而不管,甚至采取合谋的行为。

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尊重员工的人格,将员工看成是“社会人”,不仅关心员工的物质需求,还关心员工的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的塑造至关重要,它是组织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所普遍认可且遵循的,能够反映本组织特色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软性的理智约束,通过组织的价值观不断地向个人的价值观渗透和内化,从而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规范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

(二)在政府方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政府对于那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严格的查处,不定期地,规范化地对企业进行监督,奖励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增强他们自觉履行责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了监督和纠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弄虚作假损害着费者利益的行为,建立报告制度,使得企业的经营更加透明化。

(三)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就有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企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他们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必须顺应基本国策,将资源节约放在首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倡导企业的道德意识,使得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动,包括内部管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售后服务等符合道德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周三多 《管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四版

[2]宿芳芳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20期

[3]张明轩 赵宇辉 王昊 《谈企业社会责任》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法制社会责任企业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漫画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