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探索
2019-04-19刘雯雯
刘雯雯
摘 要:基于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探索,首先要掌握探索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的意义,结合意义的研究,得出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阐述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探索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探索
高中英语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课程,因为还会涉及很多语法、知识点,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到很有难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高中英语教学,但是有很多教师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学习英语的发音、语法和写作等,传统的学习模式阻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一、探索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的意义
(一)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在课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不断塑造自己,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保持同等的位置,与学生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的状态下,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新时代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并同时注重个性培养。在英语课堂上,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的方面,教师的引导具有很大的作用,能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当中,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进行全面考虑,給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学生对问题能够自主处理和研究等,并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知识、技能和情感。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再选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案,才能制作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微视频。
例如:英语教师在上某节阅读课的过程中,讲述宇宙的概念,可以通过PowerPoint方式,展示出宇宙空间,学生不用记笔记,就在观看的过程中,在脑中已经掌握宇宙的形成和分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结合生词,学生了解宇宙形成的原理,并从头脑中勾勒出人类的起源的概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具体形貌,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多次展示天文挂图。在分组讨论的环节,教师对全班分组,分配任务,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互相倾听,互相质疑。文章共有4段,每组进行一个段落的摘要写作练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输出能力,培养他们对不熟悉的话题进行合作写作的能力。对他们归纳梳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技巧,应该采用互动模式,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还应该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能意识到单词不会读,并且有语法掌握不全等问题,学生就会自主学习。课堂的互动,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成长环境中,师生关系是最密切且能对课堂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进而影响到一节课是否顺利,是否能上好。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且积极调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科目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克服本科目的困难的意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够通过常态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在课堂上也应该亲切、友好地对待学生;在课下找学生谈心,积极了解学生对课堂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看法,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努力倾听,促进师生共同体的生成,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实践、积极反思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教学、分小组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积极进行研讨和研究。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能因势利导、积极反馈、表扬激励,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和学习进步,实现真正高效、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范颖波.探析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J].艺术科技,2018,31(3):185.
[2]孔黎明.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55.
[3]刘傲.以互动为纽带,打造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0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