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2019-04-19崔维杉
崔维杉
摘 要: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历史,使教学更加生动。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落实,主要对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创新
在初中时期,越来越多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更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性,掌握历史整体发展的大趋势。在给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时,要及时给学生指导,带领学生运用历史核心素养寻找历史发展的线索,提高课堂效率。因为在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中以时间为线索,所以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事件的特征与顺序,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构建历史学习框架
在学习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注意各个历史事件的相关性,合理构建历史时空的框架,将知识点与相应的时间、空间相结合,作为构建历史时空框架的基本要素,分析一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着重研究历史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结果和影响。最终将所有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进行古今中外的横向或纵向对比,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构建合理的历史时空框架。
二、以教师引导为主
在学习到重大历史思想解放运动等知识的专题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分析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经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再次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未完善,所以教师需要以侧面指示的方式进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教师可以以兴起背景为切入点,先告诉学生此刻中国的内忧外患,同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然后介绍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接着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整个过程,并且思考他们的思想,最后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真的只是要打倒孔家店吗?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在历史老师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在初步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对思想解放运动的专题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又锻炼了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对历史相关名词的认识
学生对于空间、地域等相关名词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历史的学习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习古代南北地域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解释下两个常见地域的概念: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南方的,黄河流域是北方的,同时孕育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人类群落,在掌握北方人南迁这一知识时涉及了南北方的地域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拿出了事前准备好的两张地图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区域,第一张地图是中国地域的一个划分线,第二张地图是讲述人类古代文明遗迹的分布图,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相关的地域范围,在相应的情景教学法中让学生明白了南北方的地域范围,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修补了知识盲点,同时也加强了课堂上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
四、注重历史事件的相关性
因为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知识点繁多复杂,教师需要抓住各个知识点间的相关性来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积极运用历史时间观与空间环境寻找各个知识点间的相关性,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相应的过程。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首先概括该历史事件的性质,然后逐步分析出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思想、经济、政治、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更多地了解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生活造成的具体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可以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或者去图书馆、资料室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除了需要让学生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更要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等有什么改变,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一个点进行研究,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比如: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注重历史事件的相关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加强了学生对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历史课的学习真正地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让学生产生思考,而不是机械地背诵相关的知识点。
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时空观,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觉阅读文章内容,从而找到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在历史课堂上,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建立历史学习的框架和体系,提高对空间与地域等专有名词的认识,将时间作为依据,利用空间环境来构建历史网络,从而了解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養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晗.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2(Z3).
[2]徐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思路与新变化[J].历史教学,201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