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看《都挺好》的时候,我在看什么

2019-04-19李莎王一博

看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都挺好小时候家庭

李莎 王一博

“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是父母。”《都挺好》播出前,导演简川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部剧展示了离心家庭从散到聚的过程,结果“都挺好”。真的都挺好吗?播出后,有人看到了原生家庭带来的难以抹去的伤害;有人看到了失伴老人的自私与孤独;有人看到了一地鸡毛;有人看到了与自我和解……年度第一部爆款诞生背后,是被掀开的社会痛点。我们看着剧里的人生,流着自己的眼泪。

且作且珍惜

● 周琦 37岁 女 中学教师

看《都挺好》的过程,基本上就是我对老公旁敲侧击、敲山震虎的过程。电视剧里,苏明成不顾朱丽反对,一定要投资,结果钱被骗了,朱丽也离开他了。看到这里,我把从来不看国产剧的老公拉过来,和他说:“你看看,这就是不听老婆话的结果。”

其实相比于老大苏明哲,我更喜欢明成。虽然啃老、乱投资、欺负妹妹,但至少对老婆好,对父母也不错,算是尽心照顾他爸爸了。不像明哲,什么都不做,还整天对这个失望、对那个失望,只会打嘴炮。他和他老婆吴非确实有点自私,但我可以理解吴非,她最像现实中的人吧,一心为自己的小家打算,其实也没什么错。

这部剧好就好在写出了人性中真实的东西,比如吴非的自私,明玉的坚强。我也遇到过原生家庭不美满的学生,有的也像明玉这样被不公平对待。但是每个孩子的认知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也许同在一个家庭里的孩子,看到爸爸家暴妈妈,老大想我长大决不能和我爸爸一样打老婆;老二却有样学样,长大了也变成家暴者;老三则强大自己,甚至不想结婚。原生家庭当然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你看待那些过去的方式。

如果让我选和自己最像的角色,应该就是吴非了。我对我婆婆家也是这样,我尽量不麻烦你,你最好也别来麻烦我。如果你一定要买房子,我可以出钱帮你买,但房产证要写我的名字。

我婆婆是苏大强的加强版,和我婆婆比起来,大强作的那点妖,都算不了什么了。

● 晓军 43岁 男 销售主管

我老婆不会放过每部新上线的国产剧,尤其是家庭伦理剧。我受不了里面的婆婆妈妈,大多数又夸张又狗血,每次老婆拉我一起看,我都只是坐在她身边玩游戏。但《都挺好》不一样——它更可怕,因为它真实。

老人投资被骗、折腾房子、添油加醋挑拨子女关系……演到这些情节时,我老婆会拍拍我,和我说:“你看看这个苏大强,活得真自私,儿女怎么劝也不听,整天惹麻烦……”她一通吐槽,吓得我不敢说话,我当然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

我妈这几年也没少作。去年被收藏品騙局骗了快10万。我想帮她把钱追回来,她不但不让我追,反而坚持说自己没被骗,到现在还在等着“拍卖公司”帮她把老物件拍出高价。今年又说要卖房子,一心想着拿房款去住高档养老院,总是说不会给我和我弟弟留任何遗产,自己要把财产都花完。

除了没闹着和保姆结婚、在房产证上加保姆名字之外,我妈可以说是女版苏大强了。看了几集后,我就把这部电视剧推荐给我妈看了。不知道她能不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 老江 70岁 女 退休

难得的,儿子会在非周末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通常,他只会在周六来我这儿看一眼,有时带着妻子儿子,有时一个人来。我以为他又来劝我不要卖房子,没想到是让我看电视剧。

我对《都挺好》只有一个评价——苏大强应该把老房子卖了,去住养老院。住在谁家都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这代人,青春年少时不能选择自己的路;中年后下岗,艰难地讨生活;然后把孩子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立业;人到晚年了,又要看孩子的孩子……好像一辈子都没有自己。我都到这把年纪了,也该自私一回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也要去追求我的生活。

从小被我欺负的姐姐,你还好吗

● 莫兮 26岁 男 媒介

《都挺好》原本是我非常讨厌的题材。家长里短、婆媳斗争、家庭矛盾……我真是很抗拒。但是女朋友很爱看,强迫我和她一起看。她对里面重男轻女的情节非常抵制,隔一段时间就问我,以后喜欢男孩还是女孩。我当然是回答喜欢女孩,保命重要!

看着看着,我从一开始的皱眉变成连夜追10集,一发不可收拾。在追剧的过程里,朋友圈、微博啊,开始小规模剧透,追完了一个点,下一个点马上又来了,马不停蹄,吸引我一直看下去。大概看到35集的时候就放不下了,堂堂七尺男儿,眼眶红了很多次。

特别是苏明成打明玉的那段,直接把我看哭了。我想起了小时候。

我有个表姐,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突然像寄宿一样,来到我家。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家里能给我的东西有限,小男孩比较自私吧,本来我有的东西,还要分给她,我就很不开心。我总是欺负姐姐,打她、抓她、挠她,把她弄哭。现在回想起来,家里的长辈都是向着我,不会向着姐姐。不过生活不是电视剧,没那么多狗血,姐姐没有像明玉那样离家出走,表示抗争。

她其实很照顾我。有一次,我被高年级的男生欺负,我姐姐护犊子,疯了一样跟一群男生打了起来,把那群人吓跑了。我没有向她道谢,只是拉着她的袖子一直哭。

我不知道姐姐有没有看这部剧,长大后,我们联系很少,可能一年都说不上一次话。她结婚了,我有了两个外甥女,我会对她们好,给她们买礼物。

按理说应该现在和姐姐感情很深,但是我们从来不提起来小时候的事,不过都会记得。我们现在不怎么见面了,就算见也是她带着孩子,跟着姐夫一起。很奇怪,就是不太会聊小时候的事。可能是小时候也有矛盾吧,大了不太愿意提起来。而且她毕竟不是这家人,在我家寄宿了很多年。谁不想跟着爸爸妈妈长大?谁愿意去抢别人家孩子的玩具和零食?她可能有她的伤口吧。

哎,想姐姐了。

因为我有一个弟弟

● 古月 48岁 女 酒店管理

我从来不喜欢看电视剧,但是《都挺好》却从头追到尾,没有断过。这个电视剧好像在拍我的生活。

我在苏明玉身上看到我的影子。我出生那一年,村里有八个小孩出生,只有我一个女孩。后来,我弟弟出生了,父母把更多的关爱给了他,我一直觉得父母并不待见我。初中时,我一个人拎着六个暖水瓶去打水,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我妈劈头盖脸地打了我一顿。但是我弟弟隔三差五打破水瓶,从来没有挨过骂。我在作文里写了这些事,我的语文老师找到我爸,说你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要改改。

16岁,我考上高中,却没有去上。因为当时有去杭州工作的名额,我的父亲觉得工作更重要,我就没有继续念书。我工作后,父母再没有管过我。后来,我自学考上大专。一路以来,我一直有种动力,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比别人强。

有了女儿后,父母、公婆都想让我再生一个孩子,我坚决不同意。我喜欢女孩,我要给我的女儿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玩最好的,我要竭尽全力地培养她。我的女儿喜欢手账,喜欢收集明信片,我就陪她一起玩,现在我的明信片比她的还要多。

我很欣慰,因为我的女儿特别优秀。我把她教育得很好,也是向我父母证明,女孩和男孩是一样的。

长大后,我和父母聊过以前的事。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给我带来了伤害。我也已经放下了,我不能像苏明玉把自己框在里面,经年累月,伤疤只会越积越多。虽然曾经很伤心,但再去过分地追究,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 阿兔 25岁 女 公司行政

大结局那天晚上,我发现我妈对着电视哭得稀里哗啦的。有一幕是,苏大成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苏明玉发现两瓶药。我妈边哭边说,这两瓶药跟我外公吃得一模一样。去年,我外公开始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征兆。我赶紧跑回房间,不敢跟我妈对视交流,因为不想触及大家伤心的地方。

我外公以前是教师。小时候写作业,他经常悄悄地从我背后伸个头,监督我学习。现在,他偶尔问我学习怎么样,书看完没有。可是,我已经工作三年了。

我妈曾告诉我,她一直都想生个女孩。我以前不清楚原因,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外公外婆曾重男轻女,给她留下了阴影,她想生个女孩弥补自己的创伤。

但是,我妈一直告诉我女孩不比男孩差,我觉得我得给她争口气。在我心里,我妈和苏明玉一样,事业有成,独当一面,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女性。

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像朋友。我什么都跟她说,没有秘密,想瞒都瞒不住。哪怕我不跟她说,她也会知道,但是她不跟我挑明。她和别的妈妈不一样,从不催婚。她告訴我,你不用着急结婚,想玩就玩,但你一定要找个对你好,你也喜欢的人。亲戚、朋友给我介绍对象,我妈会帮我拒绝掉。我开玩笑说,我找不着对象可怎么办?她很豁达地说找不着就找不着呗。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父母对我的教育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如果我将来有孩子,我也会这样教育。

像明玉一样生活

● 千千 25岁 女 自由职业

有多久没看过《都挺好》这样让人感同身受的剧了?大概有一个世纪了吧。

我的家乡在一个南方小城,我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女,但和苏明玉一样,有重男轻女的长辈。这种“轻”和苏母不一样,爸妈会在物质上满足我,但从小到大一直向我灌输一句话:他(某个男孩)能做到的,你为什么不可以?

我和苏明玉一样,长成了性格要强,独立,不依赖别人的性格。这些部分是我爸妈从小赋予我的,他们会告诉我,这件事你找我们没用,你要靠自己解决。

小时候的影响是会伴随一生的。越长大越理性,越会觉得独立自主虽然也挺好,但内心还是有一个部分告诉自己:我做到了,我完成了父母的期待和他们曾经的梦想……

苏明玉最后和伤害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了,如果换作是我,我不会完全Peace。但她的和解,也给了我一些启发:无论小时候经历过什么,现在、此刻,都要朝好的方向努力。一直叨叨过去如何不公,只会加剧家庭关系的紧张。当然如果有机会,要让自己的下一代体验不同的人生。“他能做到,你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的话,我不会让下一代听到。

父母没有看这部剧,我也不想让他们看,我怕他们会受刺激。我奶奶和苏大强一样,也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我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远在外地工作,对老人的要求无休止地满足,是的,很像苏明哲。但他和苏明哲不一样,不是光说不做的那种人。他和苏明玉做了差不多的选择,为了照顾奶奶,调职去了一个新地方。那里不如以前的工作地点好,但离奶奶家近。

前不久,我在机场候机室看完了《都挺好》的大结局。看到苏大强说不希望自己被当做废人一样对待,不想给儿子打电话时,我哭了。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奶奶不认得我们了。时间啊,请你慢点走。

父母皆祸害吗?

● Rachel 21岁 女 学生

我是快进看完《都挺好》的。苏大强“作”的时候我都跳过了,因为看了生气,觉得这个老头真讨厌。我更喜欢看苏明玉谈恋爱,和职场方面的情节。看完这部剧,我最大的感受是有钱真好。如果苏明玉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五、六千,苏明成还会那么快醒悟、改变吗?

苏明玉最不想成为的人是她妈妈,但实际上,苏明玉的个性很像她妈妈,因为家庭的影响是摆脱不掉的。比如我,我妈的性格比较暴躁,我爸比较磨叽,我的性格是他们的中和。我和我妈基本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但很快就能和好。

我姥爷和苏大强有点像,有些自私,还会对子女施加冷暴力,我觉得他是一个不适合结婚的人。但我妈没有把她小时候受的委屈施加在我身上,可是我舅舅会把负面影响施加给我表弟。比如,我姥爷总是拿着架子,希望别人都听他的,我舅舅也是这样。有时候,我觉得我表弟非常早熟,根本不像十一二岁的小孩,他在酒桌上特别会来事,敬酒词说得贼溜。

我的爷爷、奶奶也有些自我。刚问完他们需不需要上厕所,说不需要,转头就会尿在卫生间以外的地方。我觉得他们不会考虑子女累不累,想的只有自己的生活感受。

我有個朋友,父母离异,她的爸爸曾经进过监狱,还是她姥姥举报的。她一直无法原谅她爸爸带给家庭的伤害。她从小都在努力变强,想摆脱家庭的负面影响。幸运的是,她的妈妈、姥姥都给她足够的关爱。但是,现在她不想结婚、恋爱,因为害怕承担婚姻失败的风险。

说实话,我也不想结婚、生子,我甚至希望自己走在父母前面,因为我不想承受至亲离去的痛苦。我朋友说我这种想法不太负责任。但这种话,我不敢和父母说。

● 郑迪 47岁 女 助理工程师

《都挺好》是我做家务、做瑜伽时看完的。我不太喜欢这个大结局,觉得不现实。人性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现实中,像苏大强这样的老人大多是两种结局,被送进养老院,或者留在老宅自生自灭。

我反倒觉得苏明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一直陪伴父母,哄得他们高兴,父母自然愿意对他好。而苏明玉有些高高在上,不够生活化。如果我的母亲看了《都挺好》,她肯定会站在苏大强的角度,认为这个老头真有福气。

我小时候也不受父母待见,但不是重男轻女,因为我的父亲对我姐姐很好。我20多岁时,还被家人拿着笤帚满院子追着打,不让我在家过年。所以,我很早就离开家了。

不过,我并不同意“父母皆祸害”这种观点。父母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后来,我和我的母亲谈起小时候的事,她是愧疚的。父母年迈后,我也没想过试图和解,只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我父亲生病时,我都寸步不离。

事实上,我也遗传了父亲暴躁的脾气。我的女儿曾经很怕我。但我一直努力控制脾气,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有时候我问女儿,如果你的孩子像你一样顶嘴不听话怎么办?我觉得够她受的。

我也一直引导女儿和我沟通,但她总是把真心话藏在心里,我发现她不说实话时,心里有些难过,也有些不知所措。她只是想说的时候才说,有时她给我打电话,都是没话找话,我都听得出来。我觉得我和她不是真正的朋友。

比苏大强更放飞

● 沈杰群 27岁 女 媒体人

我们肯定都想成为明玉嘛,但其实成为朱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有角色里,我最喜欢朱丽。靠自己的努力,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很有进取心,面对家庭纠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和耐心去协调和解决。在面临一次次局面失控的情况下, 她几乎是用自己全部洪荒之力,维系局面的平衡。

这部戏女性角色的人设都很“讨巧”。创作者的倾向比较明显,和苏家三个男人有意比照,要突出三个女性的优点,在这种乱成一锅粥的家庭里面,明玉是独立强大和果敢,吴非是理性和知性,我喜欢朱丽的原因是,这个人物可能是最贴近大多数普通都市女性的生活样态。

我目前的年纪和阅历还没有到达剧中女性的那种状态,我和老公自己在北京过小家庭生活,经历代入感少,观察式代入感更多。

每一次看他们争吵,彼此为了面子不把话说开,矛盾越滚越大时,我就会忍不住吐槽。我发现中国这一代青年,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电视剧真实得让人不适。

我的家乡在江浙一带某五线城市,和《都挺好》的发生地苏州离得很近。家里也有人在苏州生活,里面的场景我都挺熟悉的,不过演员不太有苏州味儿。角色的思维方式也是北方的,如果真是苏州人家,那很多矛盾估计能再爆炸一点。比如苏明成和朱丽离婚,房子给了女方,我觉得在现实中是没可能的。那一代的人可能在家庭利益分配上,是很较真的,像离婚做财产分割,其实没有那么爽利,可能会有更多的纠结跟矛盾,绝对没有那么云淡风轻。

看到苏大强,我觉得我老家那边很多大爷都和他差不多,所以观众的反应不太稀奇。我甚至认为那一代老人,能过好自己生活的人恐怕并不多。

很多家庭,奶奶管家,操持了一辈子,男的在外挣钱。但是到了老了之后,特别是可能老伴先走了之后,他的生活真的是完全失控和失重的。

如果真是一个苏州籍的导演,拍成精细的苏州文化的话,那应该就不能在全国传播了。电视剧还是要考虑到全国观众平均接受的程度。

很多人觉得苏大强太夸张了,买彩票啊、蒸桑拿啊,我家那边很多老人都是这样,甚至放飞得更厉害。你会发现原来不那么爱玩儿的老人,都放飞得无边无际。他一下子就觉得好像自己刚刚开始过人生。而且说对家庭不管不顾,我觉得也很正常。他已经无比习惯,老伴管好家庭,家庭的这一块儿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而且他也不会有愧疚,他不会觉得我对你们子女不负责任,很过分什么的,他们觉得就是理所应当的。

猜你喜欢

都挺好小时候家庭
回到小时候
果然什么东西都是小时候最可爱啊
家庭“煮”夫
苏家“都挺好”,美剧“更摩登”
《都挺好》:探讨现代家庭情感关系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 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都挺好》发布演员阵容姚晨、倪大红“父女”搭档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恋练有词
小时候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