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金融审计促进金融安全:机制与路径

2019-04-19王颢澎赵振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6期
关键词:金融安全金融风险

王颢澎 赵振智

【摘要】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着宏观风险加剧、调控监管不力和利率汇率过度波动等多重风险,而金融审计由于具有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免疫”机制、基于全面监管理念的全覆盖机制和基于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查处机制,使其成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发挥金融审计的作用,我國金融审计还应该沿着系统化、协调化和信息化的具体路径并结合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来不断完善和强化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金融安全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6.009

中国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

经济增速下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金融安全面临的宏观风险加剧。由于金融部门运行的顺周期性,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相互叠加,从而大大提高了金融运行的宏观风险。中国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下降,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企业不良资产率有所提高,特别是房地产业的不景气给金融机构的平稳运行带来较大挑战,同时经济复苏的乏力也使得金融机构对于流动性的控制收紧、准入门槛提高、社会融资总额增速下降,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陷入破产的境地,金融安全面临的宏观风险加剧。

金融创新加速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发生重要变化,金融安全面临着监管不力和调控失效的双重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业准入门槛降低,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外资的准入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我国金融业的竞争空前加剧,金融创新随之风生水起。金融创新的出现使我国居民投资的渠道增加,企业融资的渠道也得以拓展,尤其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很多传统的非金融企业也加入到金融领域的竞争中来,由此导致我国社会融资的规模和结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同时很多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加入到非银行金融的业务中来,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使得各监管部门不能有效掌握金融机构的运行信息,导致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监管不力的挑战。

金融市场化不断推进,资本的跨国流动更加自由,这使得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利率和汇率过度波动的双重挑战。金融市场化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率的完全市场化,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浮动,并开始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完全放开利率和允许银行机构破产。此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鼓励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和创新,但同时也会大幅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如果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不能够带来利润的提升,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就会面临生存危机,从而给金融安全造成挑战;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放开将导致我国的汇率也完全实行浮动汇率制,这虽然适应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但是也会给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更大冲击,特别是短期内国际游资的大量集中式进入和退出将会引起我国利率和汇率的过度波动,从而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机制

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既包括国际审计机关对于金融机构财务和效益的外部审计,也包括中央银行对于银行部门的内部审计。与其他金融监管手段相比,金融审计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应对新常态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方面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和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预防的“免疫”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意识到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足以应对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这是因为即使单一金融机构满足了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整体金融机构的加总行为仍然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正是基于对这种“加总谬误”的认识,2011年,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新框架,在这一框架中特别强调要关注金融系统的整体失败,而传统的监管手段却主要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失败。金融审计则不仅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全面了解所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等,还可以通过外部审计对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金融部门的资产相关性、同质性和杠杆比率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分布有一个全面了解,更可以通过专项审计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进行重点审查和监督,既满足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风险的跨机构分布和跨风险分布两个维度的关注,也有效防止了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从而可以有效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免疫”机制。

基于全面监管理念对各类金融业务进行动态全面审查的全覆盖机制。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越来越趋于综合和复杂,此时单一的监管部门已经无法实现有效监管,而各类监管机构之间协调的成本也较大,再加上很多非金融机构的跨领域作战,使得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断累积和提高,此时单靠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无法实现对所有金融业务的全面监管。而金融审计却可以依托自身审计所具有的特殊职能和资源优势对所有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综合审查,从而达到全面审计的目标;此外,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不仅涉及金融机构,更涉及金融机构所服务的各类国民经济部门,在传统的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逐渐失效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掌握非金融生产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来了解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并寻找更加有效的中介变量,这是金融监管部门无法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宏观政策是否有效还涉及监管部门能否对货币政策进行有效贯彻和执行,这也是监管机构本身无法做到的,但这些却恰恰是金融审计部门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所以,金融审计具有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综合监管和实现有效调控的全覆盖机制。

基于独立性和权威性对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进行及时揭露的查处机制。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虽然有利于竞争和创新,但是也助长了某些机构和个人利用制度的漏洞进行投机和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这严重危害了国家的金融安全,而在这背后,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监管部门中的个别腐败分子与投机者达成利益同盟,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我国的金融审计部门具有相对较高的独立性,且有权力审查监管者的政策执行情况,因此可以对这种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形成一定威慑。根据统计,仅在2004~2010年的7年间,我国金融审计机关就向社会公告了269起金融犯罪案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既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也有效维护了国家的金融安全。同时,我国金融审计部门还可以对国际流动资本进行审计,且可以对外汇申请主体、外汇指定银行和外汇监管机构进行全面审查,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通过这种审计,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境外机构投资风险,还可以有效抵御国际游资的冲击,从而防止资本短期大量跨国转移引起的汇率过度波动。此外,随着审计部门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其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财务会计数据的监控来及时发现和查处网络诈骗、地下钱庄、非法集资、恶意套现和大规模洗钱等金融违法案件,从而有效维护国家的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

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具体路径

通过科学分析和实践探索,走出一条金融审计能够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预警和防范的系统化路径。金融危机的发生必然是经过内外部各种因素长期累积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关键性指标的动态跟踪来对金融危机进行提前预警,从而化解或者减少金融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如何寻找关键性预警指标就成为金融审计“免疫机制”预防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可以参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国际金融业的最新规范和要求,将银行业资本、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等四个指标有机结合,构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微观监管的全新框架。此外,我们还应该将金融审计的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并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比如可以考虑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深化率、财政赤字率、利率变动率以及汇率变动率等指标全面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及其对于金融业微观运行的影响,并根据宏观经济的具体形势来适时调整金融业的微观监管框架,从而形成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系统框架。

通过制度设计和职能分工,走出一条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有机合作的协调化路径。金融审计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广泛的互补空间,这尤其体现在信息的互换上,一方面,金融审计部门可以利用金融监管部门对专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信息,从而更好更快地发现专业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也可以利用金融审计对于整体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进行审计的信息,了解金融和整体经济的走向,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监管策略。此外,金融审计同时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因而又可以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避免监管机构的腐败和寻租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制绩效。同时,金融审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金融部门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大降低金融审计的成本,并使得金融审计部门将更多精力用于“免疫”机制和查处机制功能的实现上,而这又可以帮助金融审计更好地进行关键性指标体系的跟踪和分析,并对金融危机进行更加有效的预警和防范。

创新审计技术、加强人才建设、维护信息安全,走出一条高效审计、安全审计的信息化路径。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化速度非常快、程度非常深,为了能够做到高效审计,我国的金融审计部门也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审计技术、开发审计软件,将一般性的非现场审计和针对性的现场审计与专项审计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金融审计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金融审计部门必须处理好兼容性和衔接性的问题,即金融审计系统和软件的设计必须要对接和兼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系统和软件,避免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审计不力等问题。在推进审计技术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金融审计部门还必须要关注金融机构对信息系统核心技术的控制力。因此,金融审计部门必须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系统进行严格监管,对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自主掌握,避免因金融机构不掌握核心技术而过度依赖第三方造成的关键信息泄露等危及金融安全的问题。

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政策建议

尽快出台相关宏观调控措施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宏观经济运行风险。金融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形成防范金融风险的系统化路径。在目前新常态的情况下,宏观审慎监管的最大风险就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从金融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就目前情况来看,扩张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势在必行,但是治本之策还是在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经济自主增长,加大创新和科技进步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才能削弱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对于金融微观运行的不利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行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于政策效果的影响,尽可能提高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也需要学者们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加强金融立法,规范金融创新,建立金融监管的联动和协调机制。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仍然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是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却越来越明显,而且非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不断进入金融领域,这使得金融监控的环境空前复杂,金融风险也不断加剧。对此,金融监管机构要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不断完善相关的金融立法和金融规范,鼓励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有效创新,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特别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互联网金融,其运行还十分不规范,集资诈骗行为时有发生,给老百姓的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但是由于涉及不同的监管领域,这给监管机构的正常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中央政府应该在加强金融立法和规范的同时,对相关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创新的挑战。

渐进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国际游资的跟踪和管理,严厉打击跨国金融犯罪行为。金融市场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建设,在目前情况下,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循序渐进,特别是在资本项目的开放和自由化方面,要防止国际游资利用我国金融制度的漏洞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重大冲击。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方面,我们必须要坚决打破利益集团的束缚,渐进式的改革绝对不是妥协式的改革。我国的金融市场只有打破利益集团的束缚,恢复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和活力,才能实现真正的金融创新并真正抵御国外金融机构和国际游资的冲击。因此,坚决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渐进推进资本项目放开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渐进式改革总战略的重要内容。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物流成本的制度動因及其影响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CX06053B)

参考文献

蔡春等,2009,《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审计研究》,第4期。

王叙果,2006,《汇率制度安全与国家金融安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赵彦锋,2009,《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审计与经济研究》,第3期。

王元龙,2014,《关于金融安全的若干理论问题》,《国际金融研究》,第7期。

陈艳娇、易仁萍,2009,《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实证分析》,《审计研究》,第3期。

责 编∕周于琬

Abstract: China's financial security is facing multiple risks, such as aggravating macro-risks, wea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excessive fluctuation of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Financial audit, with its immune mechanism based on macro-prudential regulatory framework, its full coverag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and its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independence and author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effectively preventing financial risks and maintaining financial security. To let financial audit better play its role, China should follow the specific path of making the financial audit work systematic, coordinated and IT-based, and adopt a series of supporting reform measures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Keywords: financial risk, financial audit, financial security

猜你喜欢

金融安全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
高校增设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