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氏火针传承人 程海英一根银针一世情
2019-04-19彭立昭
彭立昭
专家简介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传承人,贺氏火针传承人
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市双百工程指导老师;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北京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
擅长运用多种针法治疗疾病,特别是在中风、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症、疼痛、五官病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院落的每层走廊,精雕细刻的门楣梁枋,表达着古典医学文化的雅韵禅意……走进东城中医院,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似乎古人的生活被巧妙地移植到了当下,这里传递的是亲切,是信任,也是简单的快乐。
那天中午,记者敲开了东城中医院程海英专家的诊室。程海英教授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传承人,师从贺老三十年,深得老师真传,是北京市唯一一位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北京市卫生“十、百、干”人才“十”层次人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125”人才为一身的著名针灸专家。她坐在记者面前,素雅、安静、温婉,还带着一份笃定,周身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明媚足以照亮身边所有的人。面对患者,她凝神静气,把脉问诊,心思缜密,是那样的心静如水并怀揣敬畏。
面对采访,程海英讲起了自己几十年来从求学、临证、跟师到授业、解惑等很难一言道尽的故事。她话语中坚持、专注和传承等词频最高,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涌上她的心头,更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实现传承的使命感。
生活中,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运动爱好者。小学时就加入校乒乓球队,磨炼了她拼搏和坚韧的意志。工作后,她曾成了市卫生局排球队的一员。如今,繁重的工作之余,程主任喜欢观看球类赛事,在体育活动的多个项目间自由穿梭、相互切换。这不仪让她得到了高效休息,看问题、待人接物的心态、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谈到女性,她说,新时代女性,无论是人生格局、事业追求,还是知识结构的更新,都需要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应只有事业、家庭这两个频道。想看看她的保温杯里有啥,她说,“白开水”。但她义建议说,春季要护肝,泡一点野菊花,能养肝明目,若再加点石斛,效果会更好。
冥冥中注定此生与中医有缘
谈起与医学的缘分,她娓娓道来,“我挺幸运的……”程海英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前辈、师长的精心点拔,医院给我搭建了如此宽阔的平台,非常感恩。父亲是我的中医启蒙老师。他酷爱中医,自学中医,是为了调理家人的身体,减轻生病家人的痛苦.其实就是我们家的守护天使。我从童年到少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平均每个月至少要高烧一次,父亲便带着我去医院看中医。看中医可以不打针,尽管中药很苦而且要喝很多。每次看病回来,父亲首先要将药方上大夫开的中药,翻开中药学书籍,从性味、功用、药量到禁忌做一次全面的了解。一次,随父亲到东单药店,一个伯伯一边抓药一边说,这个医生开的药不错也不贵,每服药一毛钱。当时我就问,医生是谁?父亲答:吉良晨。这是我有生以来记住的第一个中医大夫的名字,没想到多年后会有幸得到这位大夫的指点。”
高中毕业后,程海英在家等待分配工作的那段时间,父亲的一套二版中医系列教材深深地吸引了她。她首先接触到了从未见过的词语: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她感觉开了“天窗”。她回忆说,“2014年,我在收拾东西时,无意中翻出了一个小笔记本,一看正是40年前自学中医时所做的有关辩证论治、阴阳五行、脏腑等内容的笔记,反问自己:难道冥冥之中命运早有安排,注定我此生与中医结缘。”
后来,程海英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厂做了一名仪表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作繁忙的她一直没放弃读书。始终心中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国家恢复高考那年,我参加了考试。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将三个志愿全部填报为医学院的中医系。”终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即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
学医之路,恰如这“一路芳华”
大学五年特别是进入中医阶段学习的三年多中,程海英比别的同学投入的精力多得多。学习了华佗,她领悟到真正的中医应该是如今全科医生的概念。当年的华佗就已经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五禽戏”至今广为流传,说明早期著名医家对此极为重视。四部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在经典的学习中,她对中医的理解日益加深。
针灸学的学习确立了她此生的理想。那学期刚开学,程海英就迷上了王居易老师主讲的《针灸学》课程,其间夏寿人、于书庄、韩富如等老师均参与授课,她听得津津有味。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依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针灸以针刺入人体穴位,產生刺激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开课后不久,她就安排了临床见习,看到了诸多病种。通过勤学苦练,在学哥学姐的指导下互相或各自练习进针,体会针感,从中体会到针灸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功课。
当然,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从实习医生开始的。“带教我的临床老师是金针大师王乐亭的关门弟子钮运铎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老师的病人多,一上午近60个患者,不管多忙,只要患者进入诊室,他都会主动打招呼进行安排。他常说,病人来到这里是把生命交给你了。正是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几十年来与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记得有一天,我看到老师在整理王乐亭老师的针灸配方,全是既实用义经典的针灸配穴,获益良多。实习中,我每天要接诊病人十余个,基本上按照老师确定的方案完成了。每次听患者说,‘舒服多了,‘谢谢等话语时,心刹那间就融化了,感到了这份职业的神圣。”
大学毕业后,程海英如愿分配到了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当时医院制定了12小时制培养计划,按这个计划,第一年,我们必须12小时住院医近距离全程接触患者,并在院内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参与治疗抢救。这期间我转了大内科、外科、妇科、眼科等科室,特别是在中医诊疗课堂上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有了极好的对接。1984年,我才正式到针灸病房上班,亲自管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