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不会影响中英科技合作
2019-04-19王晓枫
王晓枫
英国脱欧方案迟迟无法最终敲定,英国科技界对脱欧的焦虑也与日俱增。在他们看来,英国已因脱欧而失去方向,脱欧无疑会使得英国面临科研人才的流失和资金的缩减,科学研究可能会受到影响。英国高校中六分之一的学术人员都来自欧盟其他国家,脱欧可能无法保证他们在英国长期工作生活,这些人才可能流失。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估算,若无协议脱欧,英国将失去每年获得10亿英镑欧盟研发资金的机会,像地平线2020(Horizon2020)和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这些来自欧盟资助的研究经费会戛然而止。一些关键领域将受到影响,例如,英国的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高度依赖欧盟资金——约30%来自欧盟。如果英国被切断欧盟研究资金且无替代资金,这可能对未来数字化时代的科研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英国政府已提出措施加以应对,特雷莎·梅曾在对英国工业联合会(CBI)发表讲话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增拨20亿英镑的科研经费确保脱欧后的英国处在科技的前沿。据悉,这笔增拨的经费将投入英国占据领先地位的新兴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学、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
相比资金问题,更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脱欧正在改变英国,这与科技繁荣之路背道而驰。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保罗·纳斯(Paul Nurse)就坦承,科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与金钱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国家迷失方向有关。纳斯目前所在的欧洲最大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对旗下逾千名科研人员就脱欧展开民调,调查结果反映了纳斯所说的这种悲观情绪,97%人表示硬脱欧对英国科研不利,82%人认为脱欧会对欧洲科学产生不利影响。
着眼“全球的英国”
对于脱欧为科研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近日来华访问的英国外交部首席科学家卡罗尔·蒙代尔(Carole Mundell)教授试图打消这种忧虑。她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目前正准备在2019年部长级会议上续签这些欧盟框架下的合作,因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对于英国的繁荣、安全和福祉至关重要,这是英国工业战略的核心。正因如此,英国承诺在2027年之前将研发投资提高到GDP的2.4%(约合636亿美元)。
蒙代尔教授学术成就卓越,她是巴斯大學天文物理系主任和英国物理学会会员。在2018年10月被任命为英国外交部首席科学顾问,负责为外交大臣、部长及官员提供科技发展建议,她的工作重点包括处理英国脱欧相关事务以及运用“科技外交”加强英国与他国的双边关系。
与很多科学家一样,蒙代尔非常注重国际合作为英国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成就,她用英国与欧洲空间局(ESA)之间的合作举例阐释这种重要性。蒙代尔介绍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一直是ESA及其前身组织的成员。 ESA项目使英国能够在全球瞩目的科研任务中分担成本和风险,获得大量技术专业知识和设施,使英国能够在科学和技术上与其他国家合作,参加多边任务,证明英国是“全球的英国”。
鉴于外界担忧脱欧可能会影响英国与外界的科研合作,蒙代尔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例如,中英之间开展的科研合作项目就不会受到脱欧影响,她期待中英之间的科技和创新合作能够持续繁荣增长。
在脱欧背景下,英国更加积极寻求对外科技合作,中英科技合作就是重点之一。中英科技合作有40多年历史,1978年英国成为最早与中国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1998年中英修订科技合作协定,将高技术领域列为今后合作重点,并建立定期科技联委会机制。2007年,两国启动中英创新计划(ICUK),推动中英大学间科技成果商业化研究与实践。2013年,两国签署中英研究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牛顿基金”即中英联合研究创新基金于次年启动,迄今已有240个中英机构在40多个资助计划下开展超过460个合作项目。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为两国科技合作注入新动力,中英双方确定在细菌耐药性研究、轨道交通技术、气候变化与低碳技术、航空科技、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合作事项。2017年,两国首次联合发布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制订的第一个科技创新合作战略。
谈及中英科技合作前景,蒙代尔表示,中英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有40年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涉及各个领域,目前中英科技关系正处于黄金时代,我们共同欣赏在广度与深度上加强合作,我们有很多实用性工具可以去实现深化合作,例如,牛顿基金。
摆脱传统安全观的束缚
与科技合作这一主流趋势相悖,目前国际社会上出现一种以国家安全或以国家优先为由切断科技合作的现象,蒙代尔认为中英合作不会因此受影响,“科学家们会为解决科技问题展开竞争,但我们不会展开那种民族主义层面的竞争,我们会进行跨国界合作,有些时候是因为要共同建造一些昂贵的设施,更多时候是共同应对像气候变化、食品安全、能源这样的全球挑战。”
蒙代尔解释了英国方面如何就涉及国家安全的科技合作进行决策。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和政客之间沟通发挥重要作用,英国有很健全机制保障这种沟通,议会辩论只是一小部分。例如,英国议会有跨界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该委员会不是一个纯政治机构,而是以证据为基础的调查机构。英国政府有首席科学家,他是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葛兰素史克前研发主管),首席科学家有一个数十人的科学家团队,定期讨论,就特定问题为议会提供报告。
“我的职责就是为政客们提供最好的科技依据,政客能据此进行决策,特别是在面临多方压力时,如果他们能够掌握最充足的科技依据,他们就对决策很有信心。”蒙代尔强调说。
合作产生共赢,正如蒙代尔所言,中英两国就因开展科技合作而产生很多实际成果,例如,牛津大学技术转移公司有序推进对华技术转移工作,目前已在常州等地设立4个合资公司;布拉德福德大学与四川大学共同成立“中英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等。
在航天科技合作方面中英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国在2005年签署中英航天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蒙代尔此次访华行程重点之一就是加强这方面合作,她参观了中英在欧洲空间局(ESA)合作框架下的项目——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简称“微笑计划”(SMILE是Solar wind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Link Explorer首字母缩写)。该项目不会受到脱欧影响,因为ESA是独立于欧盟的政府间组织。
中英此项天文研究很有价值,因为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太阳活动减弱与冰川期有一定联系。蒙代尔介绍说,SMILE探测器预计将于2023年发射,该计划旨在通过测量太阳风与太阳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全面了解太阳与地球之间联系。例如,日冕物質抛射活动,我们会研究日冕从太阳释放物质会对日地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其如何与地球磁场互动。
作为天文学家,蒙代尔对航天领域事务非常关注,例如,SpaceX通过PPP模式(公私共同投资合营)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并成功试飞载人飞船,引发商业航天热潮。目前,中英两国企业也在这股热潮中试水商业航天领域。
对于如何助力私企参与商业航天开放,蒙代尔以英国实践经验为例建议说,全球市场变化很快,科技发展迅速,让进入太空变得越来越可负担,英国非常支持用PPP模式研发太空项目,并建立良性机制,让有创新能力的小公司容易接触太空项目。PPP合作模式需要建立创新管道,首先是一个以科学求知驱动的基础研究根基,这需要长时间努力,这种基础性科研成果可能需要五年到十年时间才能实现商业利益,因此要确保伴随这个创新管道的体系健康运转。私企可以借助这个体系进一步发展对某个问题的研究,我们有Innovate UK机构专门让私企竞标资金,他们可以用这个资金与学术机构展开合作。
助力中英科技合作正是蒙代尔通过科技外交推动两国双边关系的关键所在。蒙代尔认为科技合作对改善外交关系有重要价值。若能保持科技合作,从长远来看有助改善双边关系。例如,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外交关系曾有问题,但通过科技合作,两国现在有融洽的外交关系,因为科技合作构筑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