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培养

2019-04-19曹哲伦

祖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丰富自由创作

曹哲伦

摘要:在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艺术活动是最能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而美术活动的多样操作与呈现形式,是最好的体现。“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关于自由教育的名言。美術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它不是由教师自主意识决定的活动,也不是教师单纯教授幼儿技能的活动,美术活动存在一定规律,但同时缺乏一定的模式,所以,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把幼儿作为绘画活动的主体,更何况幼儿本身就是作品创作的主人。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兴趣、大胆的想法,让幼儿尝试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帮助他们处于主动活动中,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自由   创作   丰富   材料   评价

一、充分自由的创作空间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幼儿的创意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够拘泥于教材或者选材的课本中,要学会尝试运用全新的理念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的在创意美术活动中,自愿、感兴趣的去动脑、动口、动手,成为自主探索学习的主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同别的领域课程一样处于教授的过程,自己主讲,而幼儿处于效仿教师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动物大象,教师在引出大象后,就开始教授大象的基本绘画结构,从鼻子、身体、四肢讲述非常清楚,讲完之后幼儿就开始按照老师的作品进行临摹,当然这点教师并未提出,而大多数幼儿自然而然的会望着黑板上老师的作品来进行绘画,全班下来的作品全是一个形态。我们都知道大象除了呆板的站立,还会有成群结队的散步、去河边喝水、为自己洗澡等等的场景。在这样一次绘画过程中,完成的目标仅仅是幼儿参与了,了解了大象的结构,但是对新纲要中提出的艺术领域目标如:感受并喜爱艺术中的美、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些要求完全没有达到。幼儿失去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得到了老师给的固定模式,但幼儿势必将失去一次锻炼自己创作力的机会。

我也在不断的思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孩子。”我曾经上过一堂《森林之王》的美术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是由一个《森林之王》的故事展开的,故事中的的老虎回到了森林,各种小动物都来欢迎它,这时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哪些动物来欢迎老虎了。之后是一段《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在各种奇妙的声音中,加上幼儿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森林之王》作品,在各种奇妙动物的音乐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出现在了幼儿的作品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全不需要进行是示范画,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故事的演讲者、音乐的播放者。充实的一堂课下来,每一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体验到了音乐、故事与自己灵感的迸发,一些孩子甚至拿着自己的作品又编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我把课堂交给了孩子,孩子们则收获了对艺术创作的灵感。

如果我们让孩子的灵感来源于课堂,那对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来说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就是有成效的。

二、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材料

提问:幼儿在幼儿园中,用到最多的美术材料是什么?回答 :蜡笔、记号笔。试问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来说,永远都是蜡笔、记号笔,还会有什么创作灵感呢?曾有一年带到一个绘画很好的孩子,在随后的活动中,其他的孩子绘画水平都在提高,而对于本就绘画很好的她来说,确是没有一点的进步,在其他孩子的衬托下,反而是在退步,一次我忍不住生气的质问她了:“你不是画画很好的嘛,为什么现在颜色都涂不匀了?”她委屈的说:“我现在不喜欢画画了。”我惊讶的发问:“你不是一直都很喜欢画画吗?”她说:“我在外面兴趣班学习用毛笔画画,我觉得那更好玩。”我反思着这样一个曾经很喜欢用蜡笔画画,甚至在小班时就已经能把颜色涂得很匀的孩子,在我们单一的绘画材料中、在我们每次都将一大张纸涂匀涂满为要求的过程中,一点点的击退了她对绘画的热爱,也击退了她继续创作下去的热爱。本就喜欢绘画的孩子已经被消磨成这样了,更何况那些本就不喜欢绘画的孩子呢?

丰富的材料能够留住孩子的心,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一)废旧材料

在这个倡导着环保主义的社会中,废旧材料的确是我们很好的一个选择。幼儿在认识周围的事物时,大部分幼儿都是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到材料的收集,才能激发幼儿的灵感。所以利用废旧材料,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来收集废旧材料,同时,途径的选择也很重要,不单单是简单的单个途径,尝试多种途径的收集材料,幼儿才能够体验到材料收集过程中的感受,并且衍生出对收集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尝试多种方法去摆弄自己的废旧材料,并且大胆的进行装饰或改造,培养幼儿不断创造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自主学习、探索,并能够进行语言表达,进而进行步骤图的绘画记录工作,这些都是从幼儿大胆的尝试中一步一步产生的,如此一来,幼儿就成为了创作和继续创作的主人,幼儿跟着幼儿学,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充当着帮助者和观察者的作用。

(二)泥工

泥工活动的创作,离不开主题,在进行泥工活动之前,教师会和幼儿进行讨论,制定本次主题。在幼儿进行创作时,如何分组、如何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和组内分工、各个小组之间如何相互帮助这些都是教师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内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幼儿通过泥工创作出来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以“作品”的形态存在的,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装饰在班级的环境中,更可以形成幼儿的一种成长轨迹记录下来。

这样在前期的合作创作以及后期的故事创编,孩子们的思维一定很活跃的。

(三)剪贴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使用材料和制作工具简单,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对于孩子来說,学习剪纸,通过折叠、绘画以及剪刀的运用,既能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结合过年的主题活动,幼儿可以自己创作剪窗花,不同的折叠方式、不同的剪法都能出现不同样式的花纹,这样的小探究,也能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最大兴趣。创作完成的作品贴在班级的窗户上,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孩子们的成就感毕竟大升。

(四)吹画

吹画活动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把滴在纸上的颜料水吹散开,形成画面的一种美术形式。简单的材料准备,为了降低吹的难度,可以使用吸管作为吹的道具,孩子们吹出的颜料延伸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最常见的,我们可以创作《梅花》,在吹画基础上进行点缀“梅花”。我们也可以让孩子进行“抽象画“创作,各种颜色被吹出不同的形状,在幼儿用力吹的过程中,其实也可以视作“压力”的释放,没有要求肆意吹画,不管是怎样的作品,最后孩子的心情一定是欢快的。吹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以起作用了,快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吧!

可以使用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或复杂或简单,只要我们用一点小心思,留住孩子对创作的热爱,便成功了。

三、关注对作品的评价,发现幼儿作品的闪光点

儿童画就像儿童在说话,是自由的、欢快的、轻松的、自然的,它是无拘无束的,没有任何包袱的,它更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白,也是人类艺术的一种初始状态。在幼儿园的日常绘画活动中,教师面对幼儿一幅幅或稚嫩、或精美、或创造力十足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去评价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表明,幼儿园艺术的新取向,更注重幼儿对艺术活动进行表达、反思和评价,从而有助于梳理感知,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其中包括了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一)绘画后的自由交流

幼儿喜爱绘画活动,他们会尝试努力地创作整幅作品,所以,幼儿在创作完成时,兴趣依旧非常的高涨,他们开始热衷于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的同时,分享自己创作的乐趣。此刻,如果教师进行下一个系列活动或者终止此次活动,那么对下一次的绘画创作是一次无形的制约。一般绘画活动结束后,不妨给孩子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由讲述,相互分享彼此的作品,教师从中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适时的指导,那种效果绝不亚于绘画创作的重复引导。

(二)发现每一副作品中的闪光点

如果每一次绘画完成后,都能看到孩子色彩的体现、想象的奇特、线条的把握、创作的快乐,那么孩子会增加绘画的信心,自觉调整好参与的热情,喜欢绘画,喜欢创作。所以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提高绘画兴趣,教师应该从不同的点出发,发现幼儿绘画作品中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以是涂色,可以是想象,也可以是线条,那么幼儿在下次绘画是肯定兴趣和积极性变得更高。所以,教师应该不遗余力的去发现幼儿绘画作品中的闪光点,更好的帮助幼儿开发他们的创作乐趣。

教师需要做个有心人,需要关注幼儿的每一次创作,当然,不可或缺的还有不间断的总结和反思,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让美术创意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孩子在快乐的美术创作中,不段的激发创作灵感,得到创作力和想象力的极大发挥。

参考文献:

[1]殷珊红.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201-202.

[2]徐穗青.探析美术活动与幼儿创造力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59-160.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天域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丰富自由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