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探索与研究
2019-04-19黎明虹刘聪汤才
黎明虹 刘聪 汤才
摘要:行业型职教集团指的是将同一行业的成员集中起来,利用人、财、物上的集中和集成实现协同育人,其具有更强的协同育人优势。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中,很多职教集团存在“集而不团”的情况,协同育人目标也因此无法实现。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以及技术型人才培养并以此来推动产业的调整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应有的作用对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教集团 协同育人 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涌现和发展,体现并顺应了职业教育向整合集约方向发展、寻求建立新型产教融合方式的趋势和目标。但是当前,很多地区虽然建立了职教集团,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集而不团”的情况,职教集团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要克服职教集团现有不足,通过团结多方力量、强化职业院校只能、集中优势资源、制定相应保障制度等基础上在政策引导下实现地区职业教育、企业的发展,最终推动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发展和经济繁荣进绵薄之力。
一、职教集团及其运行特征
职教集团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为目标的集团,往往是由同类型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校、研究协会共同组建的团体。在这类职教集团往往具有以学院为主导、人才培养为主要方法的特点。但是其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和的自愿参加的多元、开放组织,其具有以下运行特征。
(一)以人才培养为方法
职教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大多是同类型专业的中职、高职院校,而职业院校的教育活动内容主要为培养产业发展或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职教集团内部之间关联性较强,往往是对口专业对口企业或产业就业。在此过程中,职教集团内企业和研究部门需要的是人才,而职业院校的任务是培育人才,因此职教集团的核心就是人才,培育人才既是连接各成员的纽带,也是职教集团功能性时实现的主要方法。
(二)以促进行业发展为目标
职教集团是基于同一产业或产业链集合起来的院校、企业、研究机构组织或团体。其中院校能够为产业发展培育相应的人才,企业则是利用人才培养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科研机构则是在引进该行业前沿技术后进行后续创新和发展。因此职教集团内部各个成员,无论是院校、企业、研究机构,期都是以推动行业发展为主要获利手段,因此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多边集群式合作
职教集团通常是一个地区同一个或同类型院校和企业的集合,这些院校和企业处在同一生产链上。集团的组间改变了传统格局下,职业院校和企业点对点式的单边或双边合作,使得院校、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模式多变化、多元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职教集团的职能。
二、职业教育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协同育人的困境
(一)资源整合和共享难度高
由于市场机制的存在,现有的很多职教集团成员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参与职教集团,而从根本上来说是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动准则的松散型非法人组织,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在加入职教集团后,自身建制并未有明显改变。各个成员之间可能在编制上有上下级关系、产权上有交叉关系、人事上有隶属关系等,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职教集团各成员是松散的平等关系,各成员参加职教集团的各种活动都需要遵从自愿原则。这种松散的平等关系不利于集团内资源的统一调度,不利于集成化发展。同时集团成员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利义务关系,资源共享的难度也较高。
(二)校企深度融合问题
校企协同和联合是在政策引导下的一种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府行政力量的影响相对有限,校企只能实现形式上的协同和联合,无法实现深度的交流和融合。表现在实际中就是区域内个职业院校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或地区内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现同质化发展。这种情况不利于区域内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
(三)校企分工不明确问题
在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企业的基本任务是将资源加工成商品或提供服务,而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育实用性、技术型实践人才,两者之间在任务上没有太多的重合点。同时教育未出台相关文件也未有相关政策法规对校企协同育人做出明确的任务分配规定,校企协同育人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也因此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四)同质化发展的弊端
某地区职教集团建立后,在相同或相近理念指导下,校园育人活动很容易出现同质化发展特征。比如说,一个地区的A产业是优势产业,岗位需求多、竞争优势大,职业院校在此影响下大量创设对口专业,导致地区内职业院校专业重复率大大提高,地区内教育、产业、研究也因此出现同质化发展趋势。然而同质化发展有三个弊端,分别是同类型资源竞争加剧、企业岗位供不应求、资源利用率低下。这与职教集团建立的初衷相背离。
三、职业教育集团模式下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明确职教集团发展定位
职教集团是在校企合作发展到一定程度,为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各利益相关方需求、自发或半自发成立的一种组织。而部分集团的牵头和参与单位组建职教集团的动机,在于体现地位、提高声誉,响应政府号召,甚至为了获取个人利益,在集团建设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往往与集团应有的功能不符,导致集团“集而不团”。因此,要保证集团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明晰集团的功能定位。
(二)发挥行政力量的引导作用
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由于利益上的不同,校企对育人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同,此时需要行政部门利用自身行政影响力做好相应的统筹和引导工作。行政部门不能仅仅推动校企形式上的協同,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校企实现深度协同和融合,做好校企协同育人后期运行的推动、指导和评估工作,促进校企间深度联合,优化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资源分配模式,使校企协同育人呈现常态化、效率化发展。
(三)把握经济重心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方、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差异较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现状之一,沿海地区发展水平高于内与、东南部发展水平高于西北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高于农村地区等,这些发展间的不平衡,导致每个地区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中心时要把握好地区社会和经济發展的规律和重心,从中找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利条件,推动协同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
(四)适应性人才培养
为了满足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职教集团在协同育人中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培养更多的适应性人才。利用职业院校本身承载的教育资源,发挥院校培养技能型适应性人才具有的先天的“人和”优势。在协同育人体制构建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亲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
(五)利用好企业资源
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中都有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某一行业中技术、人才、设备以及生产资源最集中的部门,代表着地区特定行业技术前沿,如果合理利用将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职教集团应当利用好龙头企业资源,发挥其引领作用,邀请龙头企业骨干参与人制定集团人才协同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培训实验地基,利用人才培养带动地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实现地区发展资源的整合。同时职教集团可利用自身人和的特点,为职业院校引进新的教学资源或推动新的职业院校建立和发展等,提高行业职教集团的整体实力提高。
(六)实现育人资源的集成化
行业协会作为地区乃至全国同类企业之间沟通信息、协调服务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与职业院校相比,行业协会在贴近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和技术前沿等方面更有优势。由教育部推动组建的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教学标准、开发编写的教材等,专业性、普及性都很高,学校和教师比较认可,成果辐射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现在的职教集团与行业组织在功能定位、活动开展等方面都有重叠。因此,今后应充分推动行业协会的健康发展,调动行业组织的影响力和积极性,发挥其对职业教育的规范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柳春香,杨春.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国内安全保卫专业为例[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8,(01):110-114.
[2]张红霞.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8,(02):27.
[3]高鸿,赵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先行突破与实施策略[J].职教论坛,2016,(03):10-13.
[4]李宏芳.探索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01):50-53.
(基金来源:本论文受“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资助;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专项基金项目资助;作者简介:[1]黎明虹,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校企合作;[2]刘聪,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外事办主任;研究方向:国际交流合作、职业教育;[3]陈丽,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