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2019-04-19陈战

祖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泼墨留白表现形式

摘要:水墨画为国画传统造型艺术的重要构成,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探索,使用传统国画笔墨材料进行创新绘画方式上的研究,通过泼墨出现的痕迹留白进行创作,既是传统冰雪绘画的一种留白表现方式,又不拘泥于传统描摹留白,通过创新手段的泼墨方式留白,使作品呈现出与古典冰雪山水画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

关键词:水墨   泼墨   留白   表现形式

水墨为国画传统造型艺术的主要构成,相传开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于於宋元,明清及近代继续传承发展。主要以笔法为主导,发挥“墨即使是色”、“墨分五彩”等用墨法则,达到“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水墨效果。

自古以来笔划线条是艺术家描绘景物万象的手段。早在12世纪,南宋马远即以“寒江独钓图”的留白,体现道家思想中的“需”、“无”的美学观及国画“有无相生”、“知白守黑”的审美价值。1666年牛顿在三棱镜下发现白光原来是光谱中七色的组合,与两千年前道家“有生於无”的宇宙观呼应。20世纪随着西方文化与艺术大量传入我国,绘画门类增多,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也出现更新、发展。齐白石首创“红花墨叶”画法,黄宾虹提出“五笔七墨”技法;林风眠与徐悲鸿引用西方色彩观念;张大千借鉴敦煌壁画色彩开创泼墨重彩写意。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国画界也在谈“革命”,长期以来人们信奉创新遵循笔墨这一条路,人们拿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当唯一信条,也在遵循这一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石涛的时代对中国画没有“现代标准”的要求,所以如何理解石涛的话,并没有标准答案,古人用墨线画树,而雪景雾凇是以白色线、面构成,这黑与白的反差,恰是传统笔墨与现代白线肌理相对立的。

在观古人石涛面对黄山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画者,乃自我立” 的呐喊中,笔者有所感悟,尝试不用笔画来另寻它路。在遵循使用传统国画笔墨材料进行创新绘画方式上的探索研究,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泼墨实验中偶然发现:水、墨泼出后落到纸面,流淌过程中产生的交错、排斥、流动、渗透的自然现象和可控规律,水墨流淌显现出具象与抽象并存的画面,用这种图案能够非常恰当的表现出北疆山林树枝上雾气结冰现象的奇景。泼墨出现的痕迹留白,以“去黑留白”模拟出“雾凇”景物的一种仿真意向姿态,既是传统冰雪绘画的一种留白表現方式,又不拘泥于传统描摹留白,通过创新手段的泼墨方式留白,使作品呈现出与古典冰雪山水画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让人觉得这种技法就是为表现雾凇雪景创造的,正是因为这样,这种冰雪画技法理应被看成是中国冰雪画新技法,更具有探索精神。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作为笔墨之内用墨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是在绝对遵循使用国画材料的基础上的一种别开生面的创新。

“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是一种随机偶然水线留白效果

借水运墨、借水驱墨,自然出现流露宣纸白色形如白云经脉的特殊“云脉”线条,浑然天成,对画家充满诱惑,如何掌握好对画家的技术则要求很高,所呈现出作品不是给人冬枝落雪的印象,就是冰原雪岭般的粲然,即便是层林烟嶂,云水流淌,都是传统中国冰雪画里不曾见过的图像,它的意义在于,自然机理取代实际描摹成为画面主角,泼墨留痕的形式为中国冰雪画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老子在《道德经》中以“致虚極,守静笃”阐述悟道在於虚静的源由,其后《庄子·人世间》以“瞻彼阙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比喻当我们内心空静的时候,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光的照耀,唯有虚空才能思想,只有寂静才能通达,心无杂念才有智慧,“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作为有墨无笔使之为树的创新思路与方法,不依附毛笔的旧习,不受制于常规,呈现道家「有无相生」的理念,苏轼所称“得之於象外”,不囿於形似的艺术境界,在此不言而喻。

二、“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以淡水“破”墨法

“泼墨”是用墨方法的一种,自最早的唐代泼墨画家王默到梁楷、八大山人及近代的张大千、刘海粟等都有自己独到的泼墨绘画方法,“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个新水墨形式即“泼墨留白”,实现一种反向的“破”,从而出现“破墨”,“留白破墨”,“以淡破重”构成特色机理,实现了自古没有的一种雪景树木的表现手段。实际景物中冬季大自然色调在白雪的对比映衬下,都成了重色,一切物像色调都颠倒了黑白、那雾凇晶莹剔透的"白"必需要以黑底来衬托、却困扰着历代画家、我为表现大兴安岭特征的雪景树木由传统中走出、寻求变法、以"泼墨留白肌理"为手段.构建表现雪景树木的系列技法、创造了一种颠倒黑白的中国画技法。

三、“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可复制性

古今中外,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对原作品进行临摹是一种普遍认可的教学手段,从而也催生出复制原作的产业链,如深圳大芬村的油画复制产业等。纵观目水墨画中冰雪绘画技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黑龙江反面矾水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在理论上提出“墨有韵,白有光”的审美观,在技法上利用夹层生宣纸反面绘画,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等技法,利用笔墨浓淡和矾水线表现出层层叠叠的积雪效果,由于技法程序分明,其弟子或模仿者都能神似的按照范画模仿出惟妙惟肖的复制品。云脉泼墨冰雪技法则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绘画过程具有一定随机性,在同样的绘画步骤下却能够获得不同的泼墨效果,使每一幅作品都不可重复、不可复制,在增加了画面趣味性的同时,也确定了作品的唯一身份,使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四、“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观赏性

画家胸有成竹之时,铺纸落笔,不打草稿,纵情挥洒,畅叙情怀,顺看笔势,笔笔生发,纵观墨散,一路跌宕,自由驾驭,意境调控,因势力导,渐入佳境,一时水墨纵横雪景树木留白显现纸上,浑然天成,寒意生冷。过程如浮现唐人“王泼墨”(王洽)醉后泼墨于绢上,脚蹴手抹,山水画随形而成。绘画创作过程集合传统材料、文化素养,心境蕴藏老庄之玄学修养,创作之中沁入心灵,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隐现于有无之中,升华于似与不似之间的高深唯物辩证之境界。感觉自然状态与水墨交融的旋律和高雅的文化内涵。

五、“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畫”技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

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最北部,平均每年冰冻期6至8个月,属于我国最冷地区,其中北陲边境城市漠河被誉为“神州北极”,大兴安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含了“鄂伦春民族文化”、“达斡尔民族文化”、“满族文化”、“俄罗斯民族文化”等等,都是在这寒冷环境下繁衍生息,传承延续。“云脉泼墨冰雪画”就是在用艺术语言描绘这种文化的延续,大量的作品中都借鉴了其民族传统游猎、生活场景入画,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将冰天雪地下的生活瞬间凝固成一幅幅图画,将大兴安岭大自然的冰雪状态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庄子《逍遥游》道:“貌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三国魏曹植光禄大夫旬侯诔有言“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著名诗圣杜甫有诗曰:“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云脉泼墨冰雪画”是对大兴安岭冰雪文化深层次的审美的探索,更体现了泼墨冰雪画的冷峻、粗犷、扑拙境界。

古今中外,凡是尝试独创一种技法的绘画作者,都要经过不断完善自创技法,突破自我,通过实践竭尽全力让结果与心想的效果相符。历经多年的探索,废画万千,可谓节数用尽,最后实现了以“泼墨留白”的肌理构成来表现雾松雪景的系列技法“复合泼白法”、“阔笔皴”,“泼水、泼云法”等表现雪景中各种灌木的雾松图像,从而建树自己的艺术个性符号“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实现了“我用我法”画雪景的愿望。在作品创新的理念上保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依据:“道法自然”,“大象无形”,“知其白,守其黑”,“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自然哲理。在泼墨的实践中形成了:“意在泼后,意境调控,随势应发,笔墨隐行”的法则。“大兴安岭云脉泼墨冰雪画”注入了我的心血,虽然这条“结冰覆雪”艺术之路充满艰难,但是我一定要不负初心,沿着这条冰晶圣洁的路虔诚探索,将我注入云脉精神的大兴安岭冰雪绘画作品献给养育我的这片白山黑水。

参考文献:

[1]于志学.冰雪山水画[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许涛.美术人生(于志学卷)[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3]范达明《中国历代画家佳作品鉴 张大千》[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4]郑重.林风眠传[M].东方出版中心,2008.

(项目:大兴安岭冰雪题材绘画技法研究;作者简介:陈战,艺术设计专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正科级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创作、冰雪绘画技法。)

猜你喜欢

泼墨留白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泼墨迎新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万世之功郑国渠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老红军王定国挥毫泼墨:“希望寄予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