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过渡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9-04-19阮诗昆

福建地质 2019年1期
关键词:紫金山复式岩浆

阮诗昆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杭,364200)

紫金山矿田隶属环太平洋成矿带,地处东南活动大陆边缘内带,是东亚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的浅成热液-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矿集区。中生代大规模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形成了以紫金山特大型金铜矿床为核心的浅成热液-斑岩型金铜银钼多金属成矿系统。矿田内典型矿床有: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悦洋银多金属矿床)、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紫金山金铜矿床)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罗卜岭铜钼矿床),此外还有一系列具有成因联系的过渡型铜矿床,如五子骑龙铜矿床、二庙沟铜矿床和龙江亭铜矿床等[1,2]。

紫金山金铜矿床是矿田内与次火山有关的特大型高硫浅成低温热液硫酸盐型金铜矿床,具独特的“上金下铜”式成矿模式。前人通过对矿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年代学等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对全面深入了解矿田构造-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起了积极作用[3-13]。但随着紫金山金铜矿大规模露天开采的不断推进,开采范围已至金铜过渡区域,采坑内强烈而广泛分布的围岩蚀变,使近矿蚀变围岩及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仍很欠缺,笔者通过对采区内近矿蚀变围岩及矿石进行系统的取样与测试分析,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大地构造环境和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对矿床岩浆岩源区域和成矿物质的来源进行阐释,以期对深部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 成矿地质背景

紫金山矿田位于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带西部亚带,北东向宣和复式背斜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深大断裂带交会处,上杭北西向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的东缘。

基底为新元古代早震旦世楼子坝组浅变质细碎屑岩建造。晚古生代华力期-印支期为古陆边缘的坳陷环境,接受巨厚多旋回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印支期-燕山早期该区发生褶皱作用,在区内形成相互平行的北东向宣和复式褶皱及两侧的复式向斜构造,继而强烈的挤压作用,导致一系列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裂形成于复式褶皱的轴部及其两翼[14,15],奠定了该区金铜钼多金属矿化之前的构造格局。

紫金山矿田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强烈,中酸性岩浆多次沿北东向断裂及宣和复式背斜侵入。晚侏罗世以花岗质岩浆侵入为主,形成侵位于复式背斜轴部多期次脉动的紫金山复式岩体(金龙桥岩体、五龙寺岩体和迳美岩体)和才溪岩体。早白垩世早期,随区域构造环境由挤压向伸展拉张转化,四坊岩体呈岩株状侵入于北部-北东部的石槽、仙师岩一带,石帽山群中酸性火山岩则主要位于矿田西南的上杭盆地形成喷出相。其后,次火山及浅成侵入活动使得英安质岩浆沿着火山通道侵入于火山机构中心及旁侧断裂中,形成次火山相的英安玢岩和隐爆相的隐爆角砾岩,矿田东北部花岗闪长斑岩受断裂抬升及剥蚀影响出露地表。早白垩世晚期,侵入活动以脉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形式出现[16][注]上杭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生产勘探报告,2006。。

2 矿床地质特征

紫金山金铜矿位于紫金山矿田中部,仅在矿床西北角出露少量的早震旦世楼子坝组浅变质岩,主要岩性为变质千枚岩、石英砂岩和粉砂岩,与燕山早期碎裂中粗粒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图1)。

图1 紫金山金铜矿床地质简图Fig.1 Simplified geologic map of Zijinshan gold-copper deposit 1—浅变质岩;2—隐爆角砾岩;3—英安质隐爆角砾岩;4—花岗质隐爆角砾岩;5—第一期英安玢岩;6—第二期英安玢岩;7—花岗闪长斑岩;8—中粗粒花岗岩;9—中细粒花岗岩;10—细粒花岗岩;11—地质界线;12—断层及编号;13—勘探线位置;14—钻孔及编号

侵入岩以燕山早期的紫金山复式岩体为主,分为迳美岩体、五龙寺和金龙桥岩体,岩性依次为碎裂中粗粒花岗岩、碎裂中细粒花岗岩和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碎裂中粗粒花岗岩为矿区形成最早的侵入岩,属迳美岩体的一部分,分布于矿区西北部,深部呈孤岛状残留体分布于中细粒花岗岩及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中。碎裂中细粒花岗岩为矿区分布最广的侵入岩,是五龙寺岩体的主体部分,约占矿区面积的60%,是最主要的矿化围岩。西北面侵入中粗粒花岗岩中,西南面被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中部-东部为燕山晚期英安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侵入,火山岩筒旁侧被大量隐爆角砾岩岩脉和一些英安玢岩体贯入。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在矿区地表出露范围较小,仅在矿区西部和西南部出露,向深部规模逐渐扩大。

区内燕山晚期火山喷发-次火山岩侵入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相因风化剥蚀深而发育不全,仅见火山颈下部的次火山相、隐爆相和火山侵入相岩石。次火山相根据其形成先后和岩石特征,分为早、晚2期英安玢岩,早期英安玢岩仅零星以残留体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因受强酸性流体的淋滤作用而呈多孔状构造,且具强硅化特征,与第二期英安玢岩显著不同;晚期英安玢岩为区内分布最广的次火山岩,也是主要的贮矿围岩,主要呈筒状分布于火山通道中,在岩筒两侧呈脉状、透镜状沿构造裂隙侵入;岩石呈灰-灰白色,局部氧化后呈褐红色,以少斑结构和强地开石化区别于早期英安玢岩。

依据矿石成因和形成的地质条件以及矿石容矿围岩类型进行划分,金矿可分为花岗岩型金矿石、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石、构造岩型金矿石和英安玢岩型金矿石,目前矿区仅可见花岗岩型金矿石和英安玢岩型金矿石。铜矿可分为花岗岩型铜矿石、隐爆角砾岩型铜矿石和英安玢岩型铜矿石,目前矿区主要为花岗岩型铜矿石及少量英安玢岩型铜矿石,隐爆角砾岩型铜矿石基本开采殆尽。金铜过渡带区域则常见花岗岩型金铜混合矿,呈现金矿与铜矿相伴共存的现象,因此将其划分为花岗岩型金铜矿石。

金矿石矿物成分简单,各类矿石基本矿物组成相似,主要为脉石矿物,含量一般大于93%,其中石英含量一般大于90%,多为次生微晶石英,地开石及其他黏土矿物约为3%,另可见少量明矾石、绢云母等。金属矿物含量在3%~5%,主要为针铁矿、褐铁矿,在过渡带可见氧化残余的黄铁矿、铜蓝和蓝辉铜等硫化物。主要为石英-褐铁矿-自然金的矿物组合类型。

铜矿石矿物成分较为复杂,露采区可见矿物种类较少,各类矿石基本矿物组成相似,以脉石矿物为主,含量一般为85%以上,主要为石英,其次为地开石、明矾石、绢云母,少量重晶石、白云母、氯黄晶等。金属矿物含量在6%~12%,以硫化物为主,其中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块硫砷铜矿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其他铜金属硫化物量极少,主要为石英-明矾石-硫化铜的矿物组合类型。

3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该次测试样品采自露天开采平台,按作业平台具体情况分平台进行采取,同一平台采样间距一般为40~70 m,不同平台根据上下平台情况进行穿插采样,以求全面采集过渡带样品,采样标高929.30~628.20 m,基本涵盖了整个露采区域。

采集样品共计170件,主要岩性为蚀变碎裂中细粒花岗岩和蚀变英安玢岩,因受采区开采深度和岩性变化影响,未能采集到其他岩性的样品;受采区内蚀变的强烈影响,矿石与围岩肉眼无法区分,因此先对样品进行金铜元素化学分析后,再根据分析结果按岩性和分布范围挑选典型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金铜元素化学分析样共计170件,抽取22件典型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其中近矿蚀变围岩样品14件,金矿石样品5件,铜矿石样品1件,金铜矿石样品2件。

三度烧伤是指烧伤的面积达到皮肤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可能伤及全层皮肤,深度达到肌肉、皮下、骨骼等,皮肤出现脱水、坏死,甚至形成焦痂,创面没有明显的水泡,呈现焦黄或是蜡白色,部分可能已经出现炭化现象[1]。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是应用特殊的材料对创面进行完整的覆盖,并形成创面负压,有效控制感染,并提高创面愈合的速率,减少疤痕,在三度烧伤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测试由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主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测试,仪器为美国Perkin Elemer公司制造的Opitima 5300DV,试样在100~105℃烘1 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粒度应不大于0.1 mm;稀土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测试,仪器为由美国Thermofisher制造的Xseries 2,测试条件为温度20℃,相对湿度30%,需将测试样品洗净、烘干并粉碎至0.074 mm(200目);微量元素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仪器为荷兰帕纳科公司制造的Axios,测试条件为室温(22±3)℃,冷却水水温小于20℃,湿度40%~75%。

4 样品的测试结果

4.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露采区近矿蚀变围岩、矿石样品SiO2含量多数高于80%,明显高于一般酸性岩浆岩,其余元素含量也较为异常(表1),说明由于岩体遭受强烈蚀变作用,主量元素活化迁移,A/CNK指数失去指示意义,因此笔者引用前人[17]有关紫金山复式岩体的主量元素数据(表2)进行分析对比。

紫金山复式岩体SiO2含量为74.26%~76.17%,平均为75.11%,属酸性岩浆岩;全碱含量介于7.68%~8.48%,平均为8.23%。在 SiO2-K2O 图解(底图据[18])中,紫金山复式岩体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范围内,里特曼指数(σ)分布在1.89~2.28,平均为 2.11,也显示了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此外,紫金山复式岩体Al2O3含量较高,平均为12.93%,呈现过铝质特征;K2O>Na2O,K2O/Na2O比值为1.61~2.41,均大于1,显示出了S型花岗岩特征,在ACF图解[19]位于S型花岗岩系列中;该岩体固结指数(SI)平均为3.05,表明岩体结晶分异作用强烈。

表1 蚀变围岩和矿石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注:A/CNK=Al2O3/(K2O+Na2O+CaO)(摩尔比)。

表2 紫金山复式岩体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注:σ=(Na2O+ K2O)2/(SiO2-43),A/CNK=Al2O3/(K2O+Na2O+CaO)(摩尔比),SI=MgO×100/(MgO+FeO+Fe2O3+Na2O+K2O)。

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除紫金山复式岩体的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引用前人外,其余分析数据均为此次研究分析结果(表3)。

表3 紫金山复式岩体、蚀变围岩和矿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

续表3

紫金山复式岩体稀土总量平均为116.23 ×10-6,其∑LREE/∑HREE平均为 8.72,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平均为8.98,(La/Sm)N值平均为3.91,(Gd/Yb)N值平均为1.14,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较弱;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稍向右倾(图2-a),δEu 值平均为0.41,Eu负异常明显,说明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出现斜长石的结晶分异。

蚀变中细粒花岗岩稀土总量平均为30.68×10-6,∑LREE/∑HREE平均为7.00,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值平均为4.94,(La/Sm)N值平均为 3.45,(Gd/Yb)N值平均为0.81,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较弱。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V”型稍向右倾(图2-b),δEu 值 0.23~0.47,平均为 0.35,Eu负异常明显。

蚀变英安玢岩稀土总量介于紫金山复式岩体和蚀变中细粒花岗岩之间,平均为73.75×10-6,含量较低,∑LREE/∑HREE平均为17.13,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La/Yb)N值平均为20.28,(La/Sm)N值平均为 5.13,而(Gd/Yb)N值为 0.64~3.46,平均为2.37,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内部发生更明显的分异作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右倾较为平滑型(图2-c),δEu 值平均为 0.60,Eu弱负异常。

花岗岩型金铜矿石稀土总量相差不大,都明显低于复式岩体和近矿蚀变围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REE平均为27.22×10-6,∑LREE/∑HREE平均为9.51,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平均为10.86,(La/Sm)N值为4.35~8.11,平均为6.15,(Gd/Yb)N值为 1.19~2.51,平均为1.69,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严重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弱;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V”型稍向右倾(图2-d),δEu 值平均为 0.54,Eu弱负异常。

图2 紫金山复式岩体、蚀变花岗岩、蚀变英安玢岩和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Fig.2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diagram of Zijinshan complex pluton, altered granite, altered dacite porphyrite and gold-copper ore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除紫金山复式岩体的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引用前人外,其余分析数据均为此次研究分析结果(表4)。

表4 紫金山复式岩体、蚀变围岩和矿石微量元素分析数据

续表4

注:紫金山复式岩体分析数据引自张德全。

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图3-a),复式岩体富集Rb、Th、U、K、Nb、Yb元素,亏损Ba、Sr、P、Ti元素,Rb/Sr比值为3.05~5.87,平均3.84,表明复式岩体具有火山弧花岗岩或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特征[20]。近矿蚀变岩体和矿石微量元素蛛网图具有较为一致的特征(图3-b~3-d),总体富集Th、U、Nb、Sr、Yb元素,相对亏损Rb、Ba、K、P、Ti、Y元素,Rb/Sr比值0.01~0.96,平均0.16,表明近矿蚀变围岩和矿石中幔源物质增多。

图3 紫金山复式岩体、蚀变花岗岩、蚀变英安玢岩和矿石微量元素配蛛网图Fig.3 Trace elements spider diagram of Zijinshan complex pluton, altered granite, altered dacite porphyrite and gold-copper ore

5 讨论

5.1 岩浆源区探讨

图4 紫金山复式岩体Y-Nb、Y+Nb-Rb 构造环境判别图Fig.4 Y-Nb, Y+Nb-Rb tectonic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 diagram of Zijinshan complex plutonVAG—火山弧花岗岩类;ORG—洋脊花岗岩类;WPG—板内花岗岩;Syn-COLG—同碰撞花岗岩类

花岗岩类的形成明显受到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制约,紫金山矿田花岗岩体普遍都富钾,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学者们认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岩浆源区通常与先期的俯冲作用有关,它们主要形成于同碰撞岩石圈加厚之后的伸展垮塌向非造山板内运动的过渡阶段,可以产生在从挤压体制转变为拉张体制的过程中。通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知,在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紫金山复式岩体投影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图4),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紫金山复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SiO2过饱和、过铝质系列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是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在浅源条件下形成的S型(壳源)花岗岩类,可能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早白垩世四坊花岗闪长岩、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反映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21],次火山相英安玢岩与四坊花岗闪长岩、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因此相对靠近地幔,其形成可能有较多的幔源物质。总体来讲,紫金山矿田岩浆形成过程中壳幔作用增强,幔源组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5.2 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中-晚侏罗世紫金山复式花岗岩具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征,大量证据显示中-晚侏罗世始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环境。因此,紫金山地区从中-晚侏罗世时期幵始,由于古洋壳的俯冲导致古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紫金山花岗岩体;早白垩世时期,古洋壳继续俯冲,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和古洋壳物质的加入,与新元古代基底形成混岩浆区。

燕山晚期是华南地区构造-岩浆活动的又一个高发期,也是燕山期第三次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时期[22]。这一时期华南地区发生了岩石圈的大规模伸展,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造成沿海地区拉张伸展,地壳岩石圈减薄,地幔物质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引起大量的岩浆活动以及金、铜、铅、锌、锡、钼、银等矿化。紫金山矿田早白垩世岩浆岩即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大量幔源岩浆的上涌,使下部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得岩浆沿宣和复背斜轴部侵入,在不同演化阶段与相应空间位置就位,含矿热液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

5.3 成矿流体来源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不同类型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较为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暗示成矿流体在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没有发生明显的分异,矿石类型对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无影响,因此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代表初始成矿流体中稀土元素的特征。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也表明,不同类型矿石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而岩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代表岩浆热液的稀土元素特征,如果矿石与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配分模式相似,则可证实岩浆热液对成矿流体的贡献。通过对比矿石与蚀变中细粒花岗岩、蚀变英安玢岩发现,矿石与蚀变英安玢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更为接近,都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异现象更严重、Eu弱负异常的特征,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也十分相似,矿石与蚀变中细粒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差较大,表明成矿流体来源更可能是与英安玢岩同源的岩浆热液,而非来自紫金山复式岩体。

晚侏罗世紫金山复式岩体年龄在(157±7.3)~(141±6.7)Ma[23],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年龄为(105±7.2)Ma[24],英安玢岩形成年龄为(105±2.2)Ma[25],紫金山矿田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中最早的水热成矿事件及铜钼矿化年龄约为104.5 Ma。由此可见,紫金山复式岩体形成时代早于水热成矿事件,不可能为岩浆热液成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Cr、Co、Sr、Cu、Mo、Sn、Bi、Ag、Au、Pb等元素在蚀变岩体和矿石中都相对富集,Rb、Ba、K、Y则相对偏少,这些相对富集元素与区域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相符[26],为一套与热液矿化有关的伴生元素。其中在复式岩体中Au含量微量,平均仅为2.7×10-9,但大于地壳丰度值,而在蚀变岩体中则可达600×10-9~1 700×10-9,可见,复式岩体本身并不富集Au元素,但在后期的热水循环过程中可能提供部分成矿物质。花岗闪长斑岩、英安玢岩形成时代与水热成矿事件极为相近,是原始岩浆热液最有可能的来源。

综上所述,紫金山地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早白垩世岩浆岩为该区的主要含矿母岩,蚀变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晚侏罗世紫金山复式岩体虽不富集主要成矿元素,但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而含钨锡钼硫化物的发现也表明,在成矿过程中含钨锡矿化的晚侏罗世复式岩体可能为晚期的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指示着一种复杂的、强酸性、高氧逸度和高硫逸度的成矿环境,揭露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27]。因此,紫金山矿田早白垩世时期的成矿作用与幔源岩浆的参与有关,大量的铜、金等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幔源岩体,晚侏罗世的紫金山复式岩体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5.4 蚀变与矿化关系

从紫金山复式岩体与近矿蚀变围岩、矿石主量元素含量对比可知,整体烧失量大,且除了少数几个样品外,SiO2、Fe2O3在近矿蚀变围岩、矿石中明显富集,含量远高于复式岩体,说明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SiO2、Fe2O3不可能来自复式岩体,而应该是来自含矿岩浆热液,而Al2O3、MnO、MgO、CaO、Na2O、K2O在蚀变围岩和矿石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复式岩体,Al2O3和K2O在蚀变英安玢岩的含量稍高于其他蚀变岩体,该组分是热液从复式岩体中萃取带出,可见紫金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多期次的火山-次火山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硫源,使含矿热液流体酸性增强,在不断地迁移、扩散中交代燕山早期的复式岩体,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围岩蚀变,长石基本为蚀变矿物所交代,对燕山晚期岩体影响程度稍低,表生阶段大气降水的循环作用,酸性溶液发生多次淋滤作用使得易溶组分发生活化迁移,矿石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显示了多期次的蚀变作用与矿化密切相关,即金矿与表生期低温硅化及褐铁矿化关系密切,铜矿则与次火山热液期中低温硅化+明矾石化紧密相联。

6 结论

(1)紫金山复式岩体是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在浅源条件下形成的S型(壳源)花岗岩类,可能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密切相关,英安玢岩相对靠近地幔,其形成可能有较多的幔源物质。

(2)蚀变英安玢岩和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异现象更严重,Eu弱负异常,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也十分相似,矿石与蚀变中细粒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差较大,表明成矿流体来源更可能是与英安玢岩同源的岩浆热液,而非来自紫金山复式岩体。

(3)燕山晚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紫金山地区处于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地幔物质上涌,壳幔作用增强,构造-岩浆活动开启了大规模多期次的成矿作用;成矿作用与幔源岩浆的参与有关,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幔源岩体,紫金山复式岩体也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揭露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钼矿床。

(4)SiO2、Fe2O3在矿石和蚀变围岩中明显富集,Al2O3、MnO、MgO、CaO、Na2O、K2O在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复式岩体,说明矿石和蚀变围岩中的SiO2、Fe2O3来自含矿岩浆热液,其余组分是热液从复式岩体中萃取带出的组分,显示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火山-次火山作用与表生阶段酸性溶液的多次淋滤作用与成矿有关,也显示了蚀变作用与矿化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紫金山复式岩浆
紫金山院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行走中学习 于实践中建构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行走课程”研究掠影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澳门复式住宅
层林尽染紫金山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狰狞的地球
复式亭全计重收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