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之“动”与音之“律”:极致与美的艺术审视
——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培养研究

2019-04-19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花样滑冰表现力舞蹈

宋 艳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110168)

伴随着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我国冰雪运动的开展在全国掀起热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在冬奥会的“冰雪运动”中,“花样滑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超脱的舞感牵动着亿万冰迷的心,它像冰雪世界中一颗璀璨斑驳之星,闪烁着耀眼白炽的宏煌。德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就把花样滑冰赞美为运动的诗,冰面上流动的艺术品。近年来花样滑冰风格发展日趋多元化,各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高手激流勇进、人才辈出,其竞争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花样滑冰经验丰富的国家,一方面加强技术训练,另一方面不断研发感染力更强大的舞蹈,以此加大培养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花样滑冰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已近90年,在这期间花样滑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近些年我国该项目的比赛成绩来看,重技术、轻艺术的训练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即,在欣赏极致与美的冰之“动”与音之“律”之余,如何正确看待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正视目前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整体状况,采取措施努力提升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乃是当务之急,这不仅仅是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是为了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冰之“动”与音之“律”: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内涵审视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其特点是随着音乐的旋律在冰面上与舞蹈结合做旋转、跳跃的表演,它的产生必然有其理论依据。

1.1 冰之“动”的内涵

18世纪英国诞生了一种新式冰上运动,它便是“花样滑冰”。其后“花样滑冰”相继出现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并迅速发展。而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完美融合一体的当属《论滑冰》一书,这本书是由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撰写,于18世纪70年代在伦敦出版,它不仅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样滑冰的书籍。娴熟优雅的冰上“动作”具有其丰富的艺术内涵,而这种艺术内涵主要体现在“美”字上。冰上之“动”是运动员将自身刚柔精妙的动作展现出冰雪自然之美的特殊艺术形式,“动”反衬出了冰之“静”,运动员的“动”又展现出了雪屑在化作冰前那或飘忽不定、或翩跹无常、或意犹未尽、或眷眷不舍的自然艺术形貌。

1.2 音之“律”的内涵

音乐是世界八大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存在给人类生活增添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灵魂构体。音律中的“律”还可以理解为“规则”,它是各音符在音乐世界中妥善安顿自我、尽心献己之力的法规框架。各行各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律”法,而音律便是音乐世界的“律”法,它的存在才使“音”和“乐”在符动的世界里各行其是、各善其道。音律在各领域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可以产生催人奋进的韵感和勇气,还可以滋养灵魂、陶冶情操。音律是一种高低频率,它与“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就是为什么花样滑冰将音乐绑定其身的重要原因,也是音之“律”的最大内涵。

按照参赛人员和技术动作,花样滑冰在奥运会项目中共分为4类: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双人滑要求同步表演单人滑动作和双人滑动作,一些舞蹈动作包括抛投、托举、捻转、螺旋线等,既强调了技术的难度,又突出了音乐之美。为此,本研究主要以花样滑冰的双人滑项目为例,来演绎花样滑冰的冰之“动”与音之“律”。花样滑冰运动项目是运动和音乐的完美展现,运动员在冰场上的各种动作都是在音律的配合下完成的,其艺术表现力的完成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为此,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即可诠释冰之“动”与音之“律”的完美结合。

2 极致与美: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现实意义的解读

花样滑冰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项目,其比赛成绩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技术性、艺术性和稳定性由裁判员评分而定,其中艺术表现力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样滑冰的双人滑项目要求男选手与女选手的高度配合,两名选手不但要表演出抛投、托举、捻转等高难度动作,还需保证多样的舞步和舞姿要紧扣音乐节拍。在比赛中,若花样滑冰运动员技术难度不分轩轾,则谁的感染力强、表现力突出,谁就是比赛的胜利者。因此,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对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艺术表现力是花样滑冰竞赛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赛规则是为了保障竞赛科学有序开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同体育项目有不同的竞赛规则,它规范着体育参与主体的行为。类似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等高水平花样滑冰赛事的竞赛规则都由国际滑冰联盟(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简称国际滑联或ISU)制定,并且每年都会对花样滑冰竞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技术水平分和节目内容分构成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比赛分数,其中艺术表现力属于节目内容的打分范畴,分值由0~10分,每次增加0.25分,根据运动员的表现,从滑行技术、动作衔接、动作执行、音乐表达、艺术编排5个方面进行评分。这其中,滑行技术是花样滑冰的基础;艺术编排决定风格;而花样滑冰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音乐,冰之“动”与音之“律”完美的结合,需要音乐与运动员的气质和艺术风格相吻合,这样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才能展现其优美的身体姿态、轻松的动作脚步,激发出细腻的情感,完美地演绎一场比赛。

另外,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高低还决定了参赛选手的排名顺序,例如国际滑冰联盟制定的竞赛规则指出:自由滑比赛成绩若出现总分并列的情况,则节目内容分高的选手排名在前。因此,运动员要充分理解音乐和技术,并在比赛中充分展现才能取得好的艺术表现分。

2.2 艺术表现力着重体现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能力的大小主要体现着竞技能力的高低。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赛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体能不同形式和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等要素,综合地表现于专项技能过程中[1]的能力。花样滑冰特别是双人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比较于其他项目来说要求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体能是运动员必要的自身物质条件,通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项运动素质体现出来的能力[2],它要求花样滑冰运动员除了自身具备优美的身体姿态外,还要在滑行中展现出干净利落的步法、优雅的舞姿、良好的柔韧性,将这些运动素质组合提升整体效果。技能要求花样滑冰运动员控制力强,在完成地面或空中难度动作(旋转、跳跃等)的时候能够控制好身体姿态,保证身体的延展性及动作的完整性。战术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以表现出色的技能干扰对手的发挥,它要求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实时掌握比赛动态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编排以干扰他人,最终赢得比赛胜利。心理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与比赛必备的精神条件,它要求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积极排解训练中的消极情绪,主动释放比赛前的亢奋心理,不受外界影响,以平稳、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运动智能对提高训练效果、获得优异成绩有重要作用,这对花样滑冰运动员想象能力和感染力要求极高,它能帮助运动员充分理解整套编排思路,做到与音乐融为一体,使评委和观众都能身临其境。

2.3 艺术表现力是花样滑冰竞赛成绩的关键因素

花样滑冰不同于其他同场对抗性(篮球、足球)、隔网对抗性(网球、羽毛球)、表现准确性(射击、射箭)等技能主导类体育项目,成套动作的布局及编排对其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有重要意义。花样滑冰比赛既是竞技,又是表演,有着高度的艺术性,也正是如此,才会对花样滑冰的艺术表现力及除技术分之外的细节部分即节目内容进行打分,突出体现艺术表现力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节目内容得分的位置。依据宋沂洺[3]研究可以看出艺术表现力对花样滑冰竞赛成绩非常重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成绩排名第一的韩国运动员Kim Yuna技术分比排名第二的俄罗斯运动员Adelzna Sothzkova少0.06分,技术水平不分高低,然而从节目内容分中可以看出韩国选手明显高于俄罗斯选手,艺术分占比高出0.27%,将比分差距拉大,最终赢得女单短节目冠军。可见,当技术分值不相上下,完成难度平分秋色时,节目内容分将影响最终比赛成绩。排名第八的日本运动员Akiko Suzuki技术分值最低,远不如其他几位运动员,但她的节目内容分高于排名第四的美国运动员Gracie Gold,为她的总成绩与排名获得比赛优势。排在第十名的中国运动员李子君的技术分虽然比日本选手高出1.3分,但节目内容分却相差4.72分,比平均值低4.727分。由此可见,我国选手同其他各国选手相比,较技术而言更应该提高节目内容得分,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艺术表现力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表1 2014年索契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单短节目成绩

3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基础滑行训练时间有待加大

花样滑冰中,无论是单人滑还是双人滑都有三大块内容,分别为步法、跳跃、旋转,而双人滑更加强调两人高度默契的配合。花样滑冰的基础性训练主要包括滑行技术和一些难度较小的跳跃及旋转。滑行技术处于核心内容,它是艺术表现力的基本保障,决定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跳跃与旋转难度的稳定性。但从姜海兰研究中可以看出80 min单元训练课,体校专业队滑行训练时间非常少,往往容易被忽视;国家队滑行技术练习也只占整体的一小部分,略显不足[4]。运动员滑行技术练习时间短不利于运动员养成良好的滑行习惯尤其在初级阶段,并且随着年龄的提高、运动年限的增长、动作定型后要想再提高改进,难度将会是成倍增加。除此之外,部分教练员不能完全掌握基础滑行技术概念,对如何正确用刃滑行没有进行规范的示范与指导,导致很多运动员脚下用刃错误,对滑行步法只能停留在练习层面上,一旦连接完整动作就出现失误现象,达不到练习应有的滑行效果。还有一部分教练员在运动员只学会了简单的滑行动作后,就开始在训练中加入跳跃和旋转练习,这种“没学会走就想跑”的训练方式极易对运动员日后学习技术、提高艺术表现力造成极大影响。

3.2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音乐素养有待增强

花样滑冰节目内容分中的5个部分有3个都与音乐有关,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与音乐的伴奏息息相关,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如同一场华丽的交响乐演奏会。运动员在感受到音乐的刺激后,跟着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在冰上翩翩起舞,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旋转、时而跳跃,用变幻多端的滑行技术表达音乐情感,达到一个极高的艺术境界[5]。因此运动员音乐素养的高低对整套动作编排能否打动观众和裁判是一个关键因素,也是艺术表现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由于花样滑冰运动员基本上未受过专业的、系统的音乐培训,音乐知识储备有限、对音乐的敏感度偏低、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不深等问题,导致动作与音乐结合后给人“张冠李戴”的感觉[6],教练员对运动员音乐素养的满意程度也可想而知了。音乐选择不当,也是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据调查所知,大部分运动员都是教练或是编排教练选择音乐,自己主动选择音乐的占少数,加之在平时利用场馆音响设备进行伴奏训练的人数又少[7],使得他们对所选音乐的熟悉程度较低。如果运动员本身对音乐的情感波动不大,又何谈对观众、对裁判的情感呢?所以,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想提高艺术表现力,提高整体节目内容分,应充分重视音乐的选择。

3.3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技能有待提升

舞蹈是通过身体来完成一系列优雅或高难度动作,用以表达人类情感的表演艺术。花样滑冰特别是双人滑中的舞蹈动作具有极高的难度,例如抛投、托举、捻转、螺旋线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难度系数极高,为此可以说花样滑冰是多个舞蹈动作的雕像。在花样滑冰比赛中,运动员在表演时除了要遵守规则,紧扣音乐旋律外,还要以最舒展、最有感染力的动作塑造形象,以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与场外人员进行交流。花样滑冰素有“冰上芭蕾”之称,有很多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比赛音乐均选自芭蕾舞曲,更能体现出芭蕾舞在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心理地位[8]。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芭蕾舞是西方舞种的基础源头,其温柔典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乎成为所有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必修课;另一方面芭蕾舞对运动员的形体要求较高,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很大促进作用[9]。当然,像民族舞、国标舞、现代舞等其他舞种也是花样滑冰项目,要求运动员学习多种风格舞蹈来提高艺术表现力[10]。良好的舞蹈感觉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慢慢融入运动员体内。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在开始练习花样滑冰时就要接受舞蹈训练,并且是长周期固定的、多元化的舞蹈风格伴随训练始终。而国内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舞蹈训练与国外水平高的国家差距较大,极少数训练队有专职舞蹈老师安排固定的舞蹈训练时间,或是不固定的外聘舞蹈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时间最长为7个月(4~10月),最短为3个月(5~7月非冰期)。即使涉及舞蹈训练,但由于内容较单一、方式较古板、训练时间较短等原因对提高舞蹈技能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能满足运动员的参赛需求,迫使运动员只能在业余时间聘请外面的舞蹈老师进行舞蹈训练。

3.4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比赛经验有待丰富

花样滑冰是一项观赏性极高的比赛,在比赛现场会有亲朋好友的助威以及现场观众的热情欢呼,除此之外赛场的灯光与音乐都与平时训练的环境不一样,此时运动员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压力。临近比赛期,花样滑冰运动员会在赛前和赛中出现心理情绪的变化,如焦虑、紧张,这很正常。如果两名运动员技术水平不分上下,比赛经验较为丰富的运动员会调节内心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投入到比赛中,展现出自己完美、自信的一面,赢得竞争对手。通常情况下,初次参加正规大型比赛的运动员情绪更为紧张,还会出现手脚冰凉、双腿发抖的情况,容易导致在比赛中出现难度失误、降低分值、面部表情僵硬,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艺术表现力分数就不会太高。如果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较多,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其心理素质会相对较好,对于在比赛中出现的偶然性问题也会轻而易举处理好,艺术表现力的分数就会自然提高。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有26%的运动员一年仅能参加1次单人花样滑冰比赛,有52%的运动员每年可以参加2次单人花样滑冰比赛,仅有5%的运动员一年中参加比赛的次数可以达到3次以上[7],这与国内没有足够的专业花样滑冰赛事有关,致使运动员没有机会在实战中锻炼自己,自然也就缺少了国际大赛的经验。而较之单人花样滑冰比赛,双人花样滑冰比赛对运动员来说,可能参加的机会更少。

4 “动”与“律”结合下塑造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路径

根据花样滑冰艺术表现滑行技术、音乐表达、艺术编排、动作衔接、动作执行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及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现实状况,在冰之“动”与音之“律”下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4.1 重视冰之“动”的基本功练习,增加基本滑行训练

花样滑冰艺术性训练应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为形成个人表演风格奠定基础。因此必须先接受基本滑行技术练习,为后续的步法、旋转、跳跃等难度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比赛中展现良好艺术表现力的先决条件。要做好基本滑行训练。其中主要包括:1)单一步法的滑行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各种步法正确用刃概念。充分理解后再增加滑行弧度和重心倾斜角度,进一步体会用刃与重心的掌控。2)步法组合滑行训练。运动员在正确掌握基本步法滑行用刃概念后,就可以根据编排需求对步法进行变换。比如在练习步法节奏变化组合时可以配合这方面的音乐,既可以增强运动员节奏感,也可以活跃训练氛围。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更多时间的滑行训练是有利无害的,但根据我国实际训练场地条件,运动员在冰上练习时间有限,不能随意安排时间。针对这个缺陷,运动员可以在陆地上多做模仿性练习,辅助冰上训练。轮滑与滑冰的滑行方式非常接近,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蹬冰力度和幅度。3)陆地舞蹈练习。一是蹬冰组合,将蹬冰与手势配合(芭蕾擦地组合等),加入身体倾斜,体会重心位置,用蹬冰力度改善浮腿状态;二是跳跃组合,这里的跳跃不是专项跳跃,只是舞蹈中的小跳(芭蕾跳、大一字跳等),用以连接滑行步法,在冰上体会起跳和落冰方式;三是控制组合,主要促进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控制身体姿态,这对花样滑冰是很有帮助的。

4.2 培养音之“律”素养,鉴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只有音乐和运动达到完美的统一,才能取得良好的节目内容分,才能使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达到极致。因此,对花样滑冰运动员音之“律”培养至关重要。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对运动员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它分几个步骤:1)感受音乐。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时刻熏陶运动员,是提高运动员音乐素养一个关键因素。在运动员的训练、生活中,安装音响设备,时刻播放不同旋律的音乐,让音乐随时随地的包围运动员。或是利用空余时间到音乐厅聆听艺术家现场音乐演奏,陶冶音乐情操。还可以通过练习唱歌,体会音乐处理方式,感受不同音乐的情感。2)学习音乐。学习音乐的概念、音符、时值、节拍、曲式结构等基础知识,使运动员了解音乐的组织结构和基本规律。为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多听专家音乐赏析讲座,例如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欣赏,切实体会到明快节奏中热烈、激昂的情绪,舒缓节奏发人深思,二者不同的意境使人产生不同的感知;通过音乐赏析了解音乐的背景、产生的年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所属风格流派等。3)运用音乐。感受和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进而提高艺术表现力。运动员可以观看之前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比赛录像,找到其优点,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如何将身体与音乐配合的;再任意播放一段音乐,先对音乐的风格、节奏、情绪进行分析,然后实际操练,根据音乐配合相应的身体动作。其二,是对远动员比赛音乐的运用能力培养。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比赛音乐,让自己一听到音乐就能被其吸引,充分投入。确定音乐后,就是对音乐的理解,包括创作背景、创作意境、作曲家风格等[11],再分析音乐的旋律、段落、结构,为运用音乐奠定基础。做完以上工作后,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所感完全应用于比赛套路中,完美地展示自己。

4.3 学习多元化舞蹈,在冰之“动”与音之“律”中锻炼舞蹈技能

舞蹈是培养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表现的好坏能够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情感,因此,必须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进行舞蹈训练,让其在控制肢体的过程中展现其优美的身体姿态,进而诠释动作美感。然而,仅是肢体表达只能是初学者的状态,对于想要登上世界舞台的运动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舞蹈的情感表达融入于心,体会自己就是舞蹈中的主角,这样才能赋予表演鲜活的气息,感染观看者的内心。过去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几乎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表演训练,对于比赛所编排的动作套路多半都是模仿,经常会显得整套节目失去了灵魂没有感染力[12]。所以,在舞蹈表演训练时要时刻想着,模拟动作只是表层,而体会角色才是真正内涵。例如,采用类似舞蹈小品的形式,根据情节需要编排动作,再通过肢体将其表现出来,培养运动员的肢体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自己[13]艺术表现力。舞蹈训练的内容也应是多元化的,不同种类的舞蹈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练习不同风格的舞蹈,既能积累表演素材,又能找到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表演风格。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56个民族,分布在辽阔国土的各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舞蹈表现形式与风格都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傣族舞、蒙古族舞、藏族舞、苗族舞等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源于内心的舞蹈表演是具有生命力的,是艺术表现力的最高境界,花样滑冰运动员应借助舞蹈训练感化内在心灵。

4.4 增加赛事类型,为冰之“动”与音之“律”完美结合提供平台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比赛机会有限,相对缺乏比赛经验,所以冰之“动”与音之“律”完美结合就缺少了平台。为了欣赏冰之“动”与音之“律”的美,相关部门应多举办国内大中小型赛事,为运动员创造更多参赛机会,积累更多的比赛经验。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国内冰雪运动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花样滑冰也在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稳步壮大。趁此机会,教练员应开放思想,把运动员向市场推广,多参加非竞技性比赛,一来增加运动员的表演次数,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二来熟悉比赛套路,减少难度失误,更能得当的处理在比赛出现的偶然性问题。真实体会表演中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加强大脑对积极情绪的巩固和神经连接,建立运动员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比赛的最终胜利[14]。

5 结束语

花样滑冰不仅是我国冬奥会的重点夺牌项目,而且是冰之“动”与音之“律”相结合深受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当前我国与花样滑冰世界强国技术水平不分伯仲,但艺术表现力方面差距较大。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我国花样滑冰要想在2022年大放异彩,需要解决花样滑冰运动员基础滑行训练时间占比、音乐素养薄弱、舞蹈技能单一、比赛经验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注重对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并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丰富运动员业余生活,开展艺术家专业知识讲座,并进行答疑;促进运动员多接触欣赏价值高的舞蹈演出和大型音乐汇演,用心体会其中的情感,陶冶情操,以此促进花样滑冰项目整体化发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增添光彩。

猜你喜欢

花样滑冰表现力舞蹈
花样滑冰双人滑短节目比赛研究——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
我国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成绩突破的探索——以2019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为例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发展的百年回眸与未来展望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高水平花样滑冰竞技人才的培养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纤变墨画